面对生活的暴击,学会接受,战斗,再放手
《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太“丧”了。电影中很少有晴天,画面给人的感觉沉闷、潮湿。主人公李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他自私粗鲁、消极避世、总想逃避责任。 可这部电影又无比真实而细腻地展现出不同人在心灵经受创伤后的挣扎、痛苦和无助。影片中有两个片段让我最为触动。 第一个片段和李的侄子帕特里克有关。在父亲去世后,帕特里克照常和朋友聚会、参加乐队训练、和女朋友约会,却在某一个晚上打开冰箱,看到冷冻的鸡肉时,突然意识到父亲再也回不来,继而崩溃大哭。 第二个片段则与李有关。在经历父亲、兄长和儿子先后去世等一系列打击之后,李最终挣扎而绝望地喊出: I can’t beat it.(我走不出来)

面对亲人离世,有的成年人尚且不知道如何面对,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帮孩子渡过伤痛期呢? 今天为大家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自我疗愈的故事,出自新蕾国际大奖小说系列新书《当怪物来敲门》。

生活对十三岁男孩康纳来说异常难熬。 因为母亲病重,几乎无法下床,而父亲也在离婚后定居美国,很少回来看望他和母亲,所以康纳不得不独自承担起洗衣、做饭、打扫等一切家务。 在学校,师生得知了康纳母亲病重的消息,都尽量避免和康纳产生接触,于是,康纳变成了“隐形人”。而唯一愿意接近他的男生哈利,却经常打他。 最糟糕的是,自从得知母亲生病开始,每个晚上康纳都会重复同一个噩梦…… 就在这时,一个怪物找到了康纳。它原本是一棵巨大的紫杉树,长在康纳家附近的墓园里。

母亲曾告诉康纳,紫杉树能够入药,治愈所有的疾病。康纳以为,怪物是为救母亲而来,但怪物反而要求康纳听三个故事,并以此为交换,让康纳讲出他自己的故事——最真实的故事。

怪物口中的三个故事或狂野、或残忍,或“丧”到让人失望,但最终引领康纳迈进了成人世界的大门,并帮助他慢慢变得坚强,找回了生活的勇气。 ✾接纳人性的复杂,在困难中坚守信仰 童话中的王子往往英俊善良,他们是注定的英雄,总能打败邪恶的女巫,迎来最美好的结局。但在怪物的讲述中,康纳发现,王子也可能是卑鄙的小人,刻薄固执的人可能永远不会变得善良,受人轻视的“小透明”也不一定变成英雄拯救世界。 这不正是复杂而真实的人生吗? 康纳爱自己的母亲,希望她痊愈,可又清楚地知道这不可能。他不忍心看母亲受到病痛的折磨,不想承受离别的痛苦,可唯有死亡才能结束一切。 他厌恶有这种想法的自己,所以一直回避事实。 而怪物告诉康纳,人是复杂的动物,应该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这最正常不过。而这,也是康纳得以走出内心阴霾的前提。

✾行动比想法更重要,找到负面情绪的合理出口 母亲生病后,康纳的内心始终经受着各种情绪的拉扯,愧疚、伤心、希望,对死亡的无能为力,以及对未来的不安……对康纳来说,逃避和自我惩罚是他唯一的选择。 他拒绝和任何人谈论母亲的病情,固执地试图说服所有人——包括自己,母亲总会好起来。 他无法忍受老师和同学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想变成一个边缘人。所以在遭受校园霸凌时,他选择了默默忍受,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哈里“看到”了康纳。 而康纳也得以用身体的伤来缓解内心的伤。 在怪物的引导下,康纳长久以来的压抑情绪终于找到了发泄的通道。而清空负面情绪,正是康纳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

✾ 任何时候,都要勇敢讲出真心话 对康纳来说,他和怪物的相遇就像一场亦真亦幻的旅行。旅行算不上美好,甚至让人感到沮丧,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也需要康纳展现出真实的自己。 在经历长期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惩罚过后,康纳终于鼓起勇气对着母亲说出了深藏内心的呼唤:“我不想让你走。” 在这一刻,这个十三岁的男孩与现实达成了和解,他接纳了死亡这个真正恐怖的怪物,也接纳了那个面对死亡无能为力的自己。 至此,困扰康纳的噩梦终于走向结局。

有人说,长大就是不断失去。我想,其实懂得面对失去才意味着真正的成长。 综艺《奇葩说》曾讨论过一个话题:生活的暴击值得感激吗?其中一位嘉宾认为,心灵的创伤无法用一句简单的感谢来概括,如何面对创伤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第一步,接受他,生活总有暴击。 第二步,如果我们能战斗,不管我们是弱者还是强者,都要战斗。 第三步最重要,放手,再开始。 《当怪物来敲门》就是一个如何面对生活暴击的故事。作者在浓郁的悲伤中倾注进温暖的内核,让所有伤痛最终找到出口,让阳光重新照亮生活。而当一个人懂得如何治愈自己时,成长的时刻也悄然而至。 此书是一部囊括卡内基文学奖和凯特•格林纳威大奖两个重磅奖项的儿童文学作品,版权曾售出40余个国家和地区,同名电影更是感动全球亿万观众。书中插图风格强烈,全画幅黑白的画面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为故事增添了奇幻的色彩。 希望这部“暗黑”风格的童话,能够照亮每一个受过伤的灵魂。
-
新蕾出版社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2 11: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