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BRARY BOOK 亲爱的图书馆 苏珊·奥尔琳(文泽尔 译)
下单这本书,是因为在《译林》的书评里面看到引用的书里的这一段话:
“时间并非在图书馆停住了,而是时间本身仿佛就存在于此,收藏于此,以及在全世界所有的图书馆里——不仅仅只有我的时间和生命,还包括所有人类的时间。在图书馆里,时间确实被拦截了——但它不只是被拦截,同时也被贮藏起来。图书馆是一方储存故事的蓄水池,同时也储存着每一个来找故事的人。在图书馆里,我们可以窥见永生;在图书管理,我们得以永生。”(p13-14)
我被这一段话打动了。
书挺好看的。围绕着洛杉矶公共图书馆的缘起,建筑,发展,演变,延续,还有1986年的那场灾难性的大火,以及对这场大火的侦探,嫌疑人的生平,等等,讲起作者与图书馆的情感羁绊,图书馆人对书还有图书馆的热爱,书和图书馆的历史,以及洛杉矶中央图书馆以及洛杉矶其他分馆的历史和现状。故事、事故、还有奇人奇闻轶事穿插纠缠。作者很有耐心,花了许多时间调查了许多状况,还跟图书馆人:馆长、馆员、来往图书馆的人做了许多交流交谈和采访,下笔也温文温和,娓娓道来,不着急。虽然字里行间有很深的很热烈的爱和遗憾。
封页里对作者苏珊·奥尔琳的简介里面有讲,“奥尔琳一度宣布封笔,不再写书,因偶然得知洛杉矶公共图书馆火灾事件,重拾对图书馆的回忆和情感,遂重新执笔,花费七年调查和创作出《亲爱的图书馆》。”可见热爱。
图书馆是个读书的地方,而洛杉矶的图书馆,除了借书读书之外,还有众多衍生的项目,而它一代又一代的馆长掌门人,还在拓展图书馆的种种可能。这里有教人读书写字的扫盲班,以及“一系列关于创新、参与、拓展与学习的课程”(p322),有帮人准备材料应对政府事项的专门的馆员,有可以咨询各种问题的图书馆员接线生(还有接到的各种各样普通的、奇葩的问题),有可供无家可归者停留和接待的政策,可以开会的会议室,可以视听的设备,等等等等。原来,图书馆还有这样多的功能和空间,这样鲜活动态的潜藏啊。印象里,图书馆仅仅是安静的,幽深的,严正森然的只供存书、找书、借书和读书的地方,原来是我的孤陋寡闻和坐井观天了。原来,图书馆是这个样子的啊。原来,洛杉矶公共图书馆是这样的啊。真是让人景仰。
离开学校以后,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图书馆了。
还是爱书,爱读的。
苏珊·奥尔琳在扉页里写:
“致伊迪丝·奥尔琳,我的过去
致奥斯汀·古莱斯皮 我的未来”
前者是带她到图书馆去的母亲,后者,是她带着往图书馆去的孩子。
涨知识了,喜欢。
(文汇出版社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