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与泼妇
一个福特汽车厂的退休老工人,在妻子去世后独自居住在移民区,固执又有着些种族主义的他与当地居民摩擦不断,可在一次次的冲突中,他也与当地的一个华人家庭慢慢建立起了友谊……以上大致就是《老爷车》的剧情了,我相当喜欢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这部电影,可这篇文章并非是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或许等我也退休之后真的会写一篇)。之所以提到,不过是源于我某个无聊下午的无聊构想:如果主角是个女人,故事会怎么发展?
一个汽车厂的退休妇女,因为固执与臭脾气总是与别人争执不断……剧本到这里或许就该打住了,毕竟这一看上去就不是什么吸引人的故事。这位女士的结局大概是被整个社区的人孤立,成为每个家长口中神秘的“疯女人”,她的房子也会成为附近孩子的冒险天堂,没有什么比老巫婆更能吓住孩子,也没有什么比恐怖故事更吸引那些精力过剩的青春期屁孩了。她去超市买菜时,收银员也不会愿意与她多搭话,生怕这“泼妇”的疯病传染到自己。没有人会关心她过去发生了什么,她那关于朝鲜战场的伤痛记忆也将永远与她一起沉睡在坟墓里。
我们看着一个怪脾气的老头时,或许会好奇他背后的故事,旁人聊起他时,或许也会略带惋惜地提到他以前也是个阳光的大小伙子,“79年在猫耳洞呆了两个月,回来后就变了个人……”可我们对“泼妇”们从未有过如此耐心,我们不会关心她的“疯“是因为酒鬼丈夫终日的打骂,或是因为她的孩子在老山战役中失踪了。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中会有如此多的痛苦,以至于与之相比黄继光与董存瑞都得自叹走运。可她总是沉默着,这沉默不因痛苦的少,也不因她足够坚强,不需别人的安慰。她的沉默只因对开口说话的恐惧,她见过说话的女人有什么后果,一旦一个女人开始谈起了自己的不幸,周围的人马上就捂起耳朵,并念叨着“怨妇”一类的字眼,一旦她开始对自己的不幸感到愤怒,我们马上又开始叫嚷起“泼妇“与”疯女人“。或许我们是明白的,或许我们对一个女人在这片土地上走过一生,所要遭受的不幸,是一清二楚的。可这痛苦一旦被女人们说了出来,我们就也一并切身地感受到了,这痛苦烧得我们寝食难安,终于到了约摸中世纪,一个智慧的男人开始把那些痛苦的女人绑上火刑柱,女人们不再哭嚎了,日子也终能过下去了,再后来,我们学会了更文明的方法,用”疯婆娘“代替了”女巫“,用闲言碎语换下了火刑柱。
女人没有拥有复杂内涵的权利。哦!在这片土地上,男人是如此的强大啊!可如此强大的男人们一旦有了一些小小的痛苦,整个世界马上会把他捧上手掌心。女人是如此的弱小啊!可如此弱小的女人们不管遭受了何等的不幸,都被训斥着闭上嘴!做个安静的破碎的瓷娃娃。
是辩论还是吵架?是老兵还是泼妇?这一切无关你的学历,你的智识,你的态度谦和与否,你的论据是否充分。决定这一切的,不过是你细胞里的一对染色体。他们告诉你,男人是理性的动物,于是此后的每一场争执都成了理智征服情绪,文明战胜野蛮。只是没人能告诉你,为什么理智与文明,会与一条残缺的染色体以及两腿之间的一个小肉团有关。
嘘!别说话!做个安静的瓷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