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的书单】拖更四个月的大杂烩
算一算四个月没写书单了
果然再开始写的时候之前读过的书有很多已经忘记了
所以还是要养成读完就写的习惯吧!!
不过
如果隔了那么久还能记得的话
那些记忆一定更加珍贵吧!
我是先看了剧版的《我的天才少女》才决定要看这部书
首先,我给剧和书都五颗星!
从相同点来看,剧版和书版里的艾莉娜都很自卑,她一直处在一个不断批判自己的视角,觉得莉拉是自己赶不上的天才少女。而莉拉,不得不说剧版选角太牛了,莉拉的角色大放异彩,她站在那里就让我想起“边缘,自信,独立,不妥协”。我相信任何看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为她着迷,她的一些观点、意识、做法、行为在现在看来也许很正常很普通,但是把她放在那个环境里,那个穷人被放高利贷最后被黑帮杀害的社会,那个晚上会有枪响的社区,那个父亲会因为她说她要上学而把她扔出窗外的家庭。她还是没有妥协,一次都没有。
从区别来看,剧版的人物更鲜活立体(对我来说,影视化要比文字让我产生更直观的印象),但是在一些情节的改编上又显得没有那么“过分”,而且一些铺垫和伏笔也不像书里那样可以埋得更深。
印象最深的几点:
莉拉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索拉拉兄弟的伤害(应该也有目睹过索拉拉母亲杀人的画面)而选择了斯特凡诺,后来为了逃避斯特凡诺找到了尼诺(md这个角色连同他的萎缩老爹真的应该被千刀万剐!),最后又是恩佐。好像莉拉总是不可避免的要跟这些男人纠缠,主动的,被动的,磁场吸引的,个性特征相像的?这好像是莉拉生命里不可逃避的话题,而女性好像就只有艾莉娜一个。
艾莉娜是唯一一个走出社区,走出那不勒斯的。
我的天才女友这句话是莉拉对艾莉娜说的。
没出过城的母亲自己问路到了比萨照顾艾莉娜(爆哭环节)
这部书讲的东西好多,能切入的点也很多,但是我还没有打算细写其中一点,先等着第四部剧版出来吧。
四颗星
写的很牛,但第一部我真的读不下去,以至于就算说后面两部有多牛我都不太想继续往下读emmm.
我记得很早以前读过一次,全本的,我边看边跟老陈吐槽我说写的有点没意思,当我正要感叹说“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了”,然后发现原来是第一部写完了。。
本人真的科幻无感(星际穿越和地心引力除外)
但是刘慈欣所建立的这个宇宙让我有一种信念感,浅浅看了黑暗森林一点点,发现视角比第一部丰富了更多,描写也更加简练(或许有生之年真的会有兴趣读下去)
如果目前我们研究的基础物理根本不存在,我们都只是农场里的鸡,该怎么办?
本理科但对物理没有特别喜欢的人只想说继续照常活下去。
(虽然刘慈欣要表达的远比这个问题大得多的多)
等哪天我特别想逃避现实了,一定读完后面两部!
冯骥才写的,我没有仔细去查,应该是访谈录?
一百个不同的人,讲述经历的同一个十年
就是那个动乱荒诞的十年
这些故事千奇百怪,伤心、愤怒、奇怪、疑惑、绝望都在读的时候深刻地感受到了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跟《江湖儿女》一个情节相似的故事,都是一个女孩在别无退路的时候被一个男人“捡”到,说要跟他回新疆。但是赵涛做了正确的选择,而书里那个真实的女孩确真真正正被骗甚至被拐卖了。而“我”——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他并没有讲述他的十年,而是作为一个局外人经历这个过程并预料到这个结果,跟我们一样,他也什么都没做。正是这一篇章让我觉得那个年代的痛点是非亲历者怎么也无法共情的。
五颗星。
三颗星
谦儿大爷在写作上还是差老郭很多了
可能主要是我觉得他玩的这些我不喜欢把
养鸟,养马,钓鱼,开动物园
克拉克森别名英国于谦
但是相比于看这本书,我还是觉得去看克拉克森的idea吧
两颗星
画风挺好,小故事也挺有意思
但是!
这个翻译的人是不是不会说中国话啊
不建议看,正如这本书说的,要了解沃霍尔还是去看他的作品吧
五颗星!!!
史铁生真的太会描写了!!!
描写太对我胃口了,但是散文又不能一次性读很多以至于我花了好久才把它读完
“你喜欢美术,喜欢画作,喜欢雕塑,喜欢异彩纷呈的烧陶,喜欢古朴稚拙的剪纸,喜欢在渺无人迹的原野上独行,在水阔天空的大海里驾舟,在山林荒莽中跋涉,看大漠孤烟,看长河落日,看鸥鸟纵情翱飞,看老象坦然赴死,你从色彩感受生命,由造型体味空间,在线条上嗅出时光的流动,在连接天地的方位发现生灵的呼喊。你是个幸运的人因为你真的幸运,你于是匍匐在自然造化的脚下,奉上你的敬畏与感恩之心吧,同时上苍赐予你不屈不尽的创造情怀。”
真的很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