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陪先生做博后的日子2
2022/11/12
英语课认识的朋友来家聚会!
日本小姐姐:Juri 专业语言学 Rice本科三年级交换生
韩国小姐姐:Yujin 专业信息工程 Rice Phd第一年
台湾小姐姐:JoJo 陪先生来美,自学平面设计,原先在生物公司做销售
中国小姐姐:Yan 专业生物工程 Rice本科三年级交换生
初衷有3:
- 想要认识朋友,出于社交的的目的。每个人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在20出头的年纪,蓬勃,鲜活。通过和她们的交流,能够接触新鲜的想法,了解人,和人背后的故事。
- 巩固自己筹办lunch party的能力,安排食物,时间,整理。
- 开车。最容易,但却最需要勇气。
这次的筹划三周前筹备。分头征询意愿,确认好时间后,整体发送请柬,开始思考准备什么样的食物,荤素,主食,零食,甜点。确认好食谱后,提前一周购买食材。提前确认好大家的住址,仔细研究地图,根据远近距离安排接送时间,提前一天确认好pick up时间。
以上准备过程有101字,但脑子里的彩排script不知道有几千字,时不时竟然也引发了一丝丝焦虑。我想是因为没有把这些流程实际写下来,physicailly一个一个处理,所以想好的事情会不断再出现在脑子里。
实际的过程比自己想象的要丝滑很多,整体过程可以用“稳中有序”来形容。不知不觉,又增加了几分对自己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来自于别人的评价和认可,不是我先生的评价体系中的高分,是自己行动,达成目标的心理踏实。
之前和日本小姐姐聊天时,她说自己有一种神奇能力:绝对音感。英文是perfect pitch。只听声音就可以辨别是哪个音,在钢琴的哪个键上。今天算是真真的见识了。顺道,了解到儿童时期,大脑里的整个辩音体系在4、5岁的时候是最活跃的,如果这个时候得到恰当的训练,相关的神经元会持续生长,就会更容易培养出绝对音感,如果不加以训练,之后这些神经元就会消失。这也提醒了我,如果以后想要培养小朋友的音乐天赋,3-5岁是一个绝佳时机。另外,关于这位小姐姐,我似乎可以纳入到采访对象中去,因为她的音乐故事的确很有趣,对于爱好音乐的人来说,也可能是有意义的经验。
感觉日本小姐姐的内核是很稳定的,门口的拖鞋选了最不好看的,盘子也是和其他人不一样,但似乎她都没有因为这些感到不舒服。午饭后,她还带我们去校园里散步,去了之前来没有去过的学院大楼,还去学生宿舍的活动大厅打了乒乓球。
韩国小姐姐谈论了自己的婚姻观,在来到美国之前,她决定不结婚。因为在韩国,女性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首先自身要很有能力,有优秀的学历,体面的工作,在职场上能玩儿转,在家庭里更能“独”挡一面。此外呢,教育小朋友会有非常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家庭,社会,朋友圈子,同时小朋友面临的竞争也很激烈。以上诸多因素让她觉得步入婚姻,养育小孩是很难实现的。但来了美国后,她的想法有所松动,她觉得,在美国似乎没有那么难以实现。我很好奇具体是什么原因让她的想法有所改变,期待后续的了解。
另外,她的妈妈是以为全职在家,爸爸是在IT行业做项目经理。妈妈告诉她,女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一定不要放弃任何工作的机会。
后来,大家又开始聊到自己的学术机遇,如何申请,dating文化等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夕阳下,开车送了Yan回家,一切都很顺利。
插播:
突然想到,有次从海边开车回家,先生非常认真专注地开车,我一方面怕他困,一方面也想放松,就开始在车上大声唱还珠格格里的各种主题曲,当然啦,歌词只记得七七八八,但我依然很享受,就算到最后嗓子都有点哑了。快到家时,先生说,你什么时候能记住歌词,唱一首完整的歌。我稍作解释,说唱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不求什么完美。同时,一转头开始思索自己为什么记不住歌词,说好了练琴也没有开始。哈哈,陷入到别人的评价体系而忽略了自己的最初感受。
我想对自己说:这一天,你真的很棒!
反思:这么久以来无法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自己没有主动尝试,对,连尝试都没有,没有跳出先生给我画的框子里。我在照着他给我规划的路径走,他依据对我的了解,依据我们生活的需要,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依据自己想要了解却缺乏的,来给我建议。执行这些建议的原动力就是因为这是我先生给我的,然后他觉得非常有意义,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所以我应该这么做。当然,他的建议都是很好的,有智慧的建议,听起来绝不是天马行空,极不靠谱的。但我缺少的是自己真正,从心底里对这些建议的认同,一个有逻辑链接的,一环扣一环的认同。所以,万事,都是很快就开始去执行,但是没有任何坚持下去的原动力,或者说是,持之以恒的动力,反而为了让先生认可我的努力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目标,让他觉得我今天往前推进了很重要。
我很感激先生将督促我成长,帮助我找到人生方向当成自己的责任。因为这种吃力不一定讨好的活儿,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承担下来的。即使是我的父母,他们也没有做到。
但是,我的先生其实也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在认知上他的确已经非常成熟和确定。他很知道,最终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最理想的状态是怎样。但是,如何到达那个目标,在具体的操作上,实际的事情上,他还需要很多经验的累积。所以,我相信,他为我预设的很多目标,肯定不会是有太大问题,但是,如何促成我达成那样的目标,他的确不知道怎么处理。最具体的表现就是:负反馈,叠加负反馈,给压力,持续给压力。
对于我来说,我抗压能力其实不强,负反馈尤其不能激励我,反而容易让我失去信心,最后就破坛子乱甩,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里。这种循环自去年来到休斯顿,已经有过不下5、6次了。
对于先生来说,如果他看不到他认为的推进,他也会压力倍增,这种压力也会无形中投射到我们的生活中,投射在我身上。前段时间,因为家里乱七八糟而大发脾气的就是这类的影响。
所以,我如果独依赖这种外源动力,很难有持续性。这种状态恶化之后效果,就成了,每天想努力知道点他不知道的东西,来让他觉得自己努力了,在进步。
我现在想做的是:重新掌握自己的时间,不随便变动自己的书单,priority需要相对固定,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坚定且需要一些固执。
- 每天两个小时的写作-日常更新日记
- 每天两个小时的剪片和摄影
- 社会学书单
目标:
每周有一个小短片
每月有一个采访
每月完成一本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