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自知的刻板印象
查看话题 >互联网上抑郁症懂王们伤了我的心 上
无意间刷到一个在留学组里有关担心患抑郁症的帖子,看了一眼高赞,发现抑郁症的治疗困境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并且高赞和评论里充斥着懂王,很多人都觉得抑郁症嘛,要看医生吃药就行,看心理咨询,不就得了,但其实抑郁症的治疗没有那么简单。
此文目的用来告诫吃瓜网友,重视预防抑郁症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听网上那些不懂抑郁症的网友瞎逼逼!还有的人觉得国内的压力抑郁症多正常,而国外就是就医方便所以看上去抑郁多,那么在国外了,抑郁症就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嘴角一笑,有些这样心大的人没有机会让自己得抑郁症,倒很有可能让别人得抑郁症。
我并不是专业的人员,但我觉得如果患者里有专业这个词的话,我应该及格了,关于治疗跟你想得有多不一样,你可以下滑看看。
- 心理咨询
懂王评论::“抑郁症那么多,有没有可能是他们不去看心理医生呢?”
首先心理医生这个词,就是一个很不专业的说法。因为没有心理医生,只有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拥有药物处方资格,但心理咨询师没有。精神科医生都在医院,心理咨询师都在外部工作室,或者受雇于一些机构。在国外,心理咨询师叫 Psychotherapist,精神科医生叫Psychiatrist。你在国外看家庭医生,如果医生觉得你可能有抑郁症,你是会分配给精神科医生,而不是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是心理疗愈,不开药,一般都是通过对话治疗,也有催眠等等,但这些我不了解。国内外基本上没什么区别,我都接受过,模式都是一样的。
心理治疗的难点在于,收费很高,且效果不定,并且适合的咨询师非常薛定谔。
“不去看心理医生?”
“呵,要不你给我看一个试试,你花了多少钱?怎么找的?效果啥样?你打算看多久?看几次?所以你到底是抑郁症还是只是单纯有点抑郁情绪就自以为懂了,然后就突然好了?”
佛系切回来,所谓疗效不定,就是说可能有的人,咨询很久,没有效果,有的人很快就能够感受到疗愈,而价格也与疗愈效果水平不成正相关,有的人两百块一小时,与新手咨询师一同成长,看了五六年,获得治愈,有的人一千块一小时,还是五六年,有一点点用,但是对比花得钱,还是看了个寂寞。那为啥有的人看了个寂寞呢,这是比较深层次的范畴了,总之就是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也就是说,心理咨询是一个又贵效果又不确定还难找合适的咨询师的疗愈方案,而抑郁症对新手患者来说感觉又是一个不会立即死亡,看上去只是情绪低落,努力压抑一下还能正常上学工作的病。
"懂王们要是你们懂怎么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并且解决费用问题,可以写一写分享帖,抑郁症话题底下的热搜就是你们的文章了。”
因为心理咨询比较贵,所以还是有一些免费的福利渠道试图挽救一下抑郁症的自杀率。在国内一般比较好的大学高中会配有心理咨询室可以免费咨询,咨询师有可能会免费用你的案例当做ta的研究,并且要求你签署匿名分享同意书。
但这种咨询非常不规范,伦理问题很容易踩雷,我遇到过一次,遭遇了女咨询师对我的颜值评判,有的还会向学校和辅导员泄露你的心理状况隐私,我没有遇到,只是我听说很多病友遇到了,接着就被学校约谈休学。强迫休学的结果,没人想要。
在国外大学里每个国家不一样,我所知道的丹麦是前三次还是五次免费,后面自费,这是学校里的。医疗福利里的好像是国家替你交一部分,但依旧不是完全免费,并且因为排队太长了,价格还是上千起步,我这种穷人就不考虑了,还不如打钱给朋友让他们陪我聊天。神父是免费的,不过神父听不懂我的倾诉。
英国的学校好像不一样,感觉好像条件好一些,但我懒得问在英国的朋友了,要去留学的,自己可以问一问。我知道的是一位法国小姐姐心理咨询,说了一大堆,咨询师只要她多运动。。果然没交钱的东西糊弄学都是杠杠的,不过这样可能是个例,但这种病,谁不是个例呢?并且咨询最好是定期且长期的,免费的这种,好多都是说一次下一次忘了的,还不如打国内的心理援助,难受的时候让他们帮你深呼吸。(亲身经历)
是的,免费的心理咨询挤满了人并且水平参差不齐,国外的月亮也并没有更圆多少。(我不清楚其他国家,也许有的国家不一样)
那私人心理咨询又是怎样的呢,私人咨询最大的问题就不是合适不合适了,初期难关是,经济一般的人到底怎么去负担动不动起码四五百一小时的咨询。抑郁症的话,是建议一周一次,我开始比较严重是破例一周两次,一个月就四千起步了。一般是抑郁症老手了,可以自己稍微再拉长一点频率,我一年后,在吃药的基础上,偶尔会两周一次。所以私人咨询只会是有钱人的备选方案,和普通人无助的最后希望。
私人心理咨询普通人也并不是完全负担不起,但同样因为效果不定,且收费不菲,这不会是普通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方案。不仅如此心理咨询还有很多其他治疗困境,但这不是非患者的人可以轻易理解的,在这里就不写了。 咨询要是都没用了,那还真的只剩下,mect,眼动治疗等等外部治疗了,效果也依旧是缓解痛苦罢了。
这是关于抑郁症心理咨询比较基础的信息,所以懂王一句,“抑郁症多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去看心理医生”,直接把咨询说得如此轻易,把治疗说得就像吃感冒药一样,它要是能跟糖尿病一样定期打胰岛素,我这篇文章都懒得写。
- 看病吃药
然后就是轮到精神科医生,抑郁症普通人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那就是去医院看精神科医生。
在国内一般挂身心门诊科,所以没有专业上叫精神科医生这么吓人,但即使是抑郁症这样的心理疾病,在生物医学上都是统称分在精神科底下的。
互联网上很多人说,抑郁症是生理疾病需要吃药,这是正确的,也是大家了解到的治疗知识。
但是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抑郁症的诊断和开药跟我们日常里身体疾病的诊断开药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的看病流程网上到处都是患者的分享帖,这里就不写了,想写一些,很多人看不到或者有误解,但其实影响着抑郁症治疗的东西。
国内看抑郁症去综合医院都是挂身心门诊科,但国内小地方的综合医院没有身心门诊科,需要专门去精神专科医院,也就是基本上当地孩子都会调侃的,“精神病院”。这估计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不仅如此,这些“精神病院”还都比较名副其实,县一级的,基本上看病的人都是家人架着过去的,人看着已经半疯不疯了。我从城市回来,在家里去找医生续药的时候,外面站着跟我一起候着一个医生的患者,肢体语言已经不符合常理了,突然觉得我只是得个抑郁症而已,但下次我已经不敢再去了,只在网上买药。
市一级的,会有比较多看失眠压力大的中年患者,看着就比较正常多了。但基本上会在普通市县一级看病的年轻人,都还是未成年,他们的治疗基本听天由命,由父母的认知与开明决定。这种青少年抑郁症完全由父母掌控的治疗环境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而且看上去很多孩子是原生家庭问题,想一想,就挺无助的。目前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大约每四个人中有一个抑郁者。或许这个数据看起来,抑郁症的患病这么高,大家都得了,是不是没什么大不了,但根据《2022年中国青少年自杀报告》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居世界第一。
这也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抑郁症的流行开始让很多人产生对这个疾病轻视而非警惕的态度,但如果你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到抑郁症的治疗并不容易时,不知道你会不会更加感受到预防患病比治疗重要太多。懂王们是不会得抑郁症的,我希望吃瓜群众看一眼我写的,至少下次也不会那么多人给懂王们点赞了。
写到这里我觉得这篇信息量已经足够了,把接下来的内容放到下篇里。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