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之道
或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吧,读《鼠疫》时,总在下意识地寻找那些“反抗”、“斗争”的字眼。如今全书品读之后,心态反而静下来许多
《鼠疫》中有太多值得去细细品味的描绘,在当下的时代背景里,更让人有共情
科塔尔的自杀未遂和疯狂、塔鲁对死刑的看法和对安宁的追求、格朗对诗句的执着、朗贝尔的逃避与选择、里厄的鞠躬尽瘁……
每一项都可以谈很多,也可以去思考很多,鼠疫背后,实则展示人对共同的命运结局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但自己唯独对神甫的转变有更深刻的体会。在亲身经历孩童的不幸之后,神甫的布道中带着诸多的危言耸听。上帝的信仰,实则是对真、善、美、因果报应等常理观念的信仰,当面对无辜的孩童的不幸却束手无策时,再进一步推广,当面对人类互相残杀,用法律和所谓的道德去约束人的行为举止时,善恶的界限就变得难以推敲。这一切都令人不断深思那些终极问题:即是否还有信仰可言。
仿佛再次令我想起康德,那份超越理性的道德感,仍是我们在面对一切不公平、一切黑暗时去汲汲追求的。人的生存,必定会有周边、社会的羁绊。成长中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令我们逐步接受了当下的一切:终有一死。孜孜不倦的追求,道德的崇高感,也只有这些,表征着我们对虚无的反抗。或许最终仍是一无所有,但全盘地接受,没有任何尝试和努力,这样的人生,与禽兽何异!
尽自己之所能,去生活,去追求真善美,去反抗死亡与虚无。让这走向终点的道路,总有鲜花和阳光相伴!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