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人的焦虑与迷茫13:读书的轨迹
读自考时,除了考试的书,其他书全靠兴趣。年少时读书太少,所以很多文学作品都读不懂,也读不进去。
工作后,看过国学书籍,全英文小书,到一些成长类书籍。一本《菜根谭》,句句琢磨,让我解开了很多困惑,开阔了很多,也让我逐渐打开了人生格局!
结婚后,一地鸡毛的生活让更加深刻反思自己的原生家庭,反思自己的成长轨迹。
原生家庭无法改变,只能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内心的理想的自我和解。
大闺女一岁左右,我有强烈的意识,要逐渐改变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做一个强大的妈妈。
后来,我就开始买绘本,给孩子读绘本。抽空,读我自己喜欢的书。
读过《原生家庭》,一个人婚姻,学业,工作里,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她的原生家庭里找到根源:父母的关系不对等,或者自己是个缺爱的孩子。
在家排关系里,夫妻关系第一。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绝对影响自己在婚姻里的亲密关系。而我们中国人往往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所以出现了很多妈宝男,妈宝女。
曾经在晚上喜欢一个人读《易经》简写本。自己读读,琢磨琢磨,想到一些人,一些事,人情世故,冷暖自知。
后来,孩子会走路后,经常带孩子去旧书摊买书;经常在网上买书看书。
终究,受自己能力的限制,自己也只是给孩子读读绘本。
而那些文学作品,终究看得很少。如同我的文字,简单,浅薄。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