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論壇18 通行本《王陽明全集》校讀隨札二
221(接前篇)《全書》(中華書局理學叢書《王文成公全書》,下同)16頁:雖至愚不肖,一觸此體真知,皆可爲堯舜......。《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王陽明全集》,下同)同,見1751頁。按,舊本“真知”屬下讀,作:雖至愚不肖,一觸此體,真知皆可爲堯舜......。文義略勝。
222《全集》14頁:孔子刪述六經以詔寓世......沖漠無朕,而寓象森然已具者......。按,二“寓”字皆“萬”之訛。
223《全集》15頁:“未”便是“中”,莫亦是求“中”功夫。按,“未便是中”,謂未即是中,“未”字不當加引號。
224《全集》24頁: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見認定,以爲道止如此,所以不同。《全書》同,見26頁。按,舊本“認定”讀屬下句,作: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見,認定以爲道止如此,所以不同。
225《全集》36頁:從事於去人欲,存天理,則自正。諸先覺考諸古訓,自下許多問辨、思索、存省、克治功夫。 按,此句讀失次,當讀作:從事於去人欲,存天理,則自正諸先覺,考諸古訓,自下許多問辨、思索、存省、克治功夫。《全書》不誤,見40頁。
226《全集》39頁:充拓得盡,便完;完是他本體,便與天地合德。 按,完完,謂完全。當讀作:“充拓得盡,便完完是他本體,便與天地合德”。《全書》不誤,見42頁。又,通行本耿寧著《人生第一等事》兩引此文(見原書191/277頁),皆據《全集》句讀立論,誤。
227《全集》44頁:方始做得。這個方是萬世常行之道。《全書》略同,見48頁。按,舊本或讀作:方始做得這個,方是萬世常行之道。文義稍勝。
228《全集》44頁:文公大學新本,先格致而後誠意工夫,似與首章次第相合。《全書》同,見48頁。按,舊本或讀作:文公大學新本,先格致而後誠意,工夫似與首章次第相合。
229《全集》46頁:今所去取裁之,時義則然,非忍有所加損於其間也。按,此當從全書《全書》(50頁),讀作:今所去取,裁之時義則然,非忍有所加損於其間也。
230《全集》47頁第2行:此亦毫釐倏忽之間,非謂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按,底本無“截然”二字,此據下文陽明答書補,似不必。《全書》未補字,見51頁。
231《全集》55頁:必其於温凊之事也,一如其良知之所知,當如何爲温凊之節者而爲之,無一毫之不盡;於奉養之事也,一如其良知之所知,當如何爲奉養之宜者而爲之,無一毫之不盡,然後謂之格物。《全書》同,見60頁。按,舊本或讀作:必其於温凊之事也,一如其良知之所知當如何爲温凊之節者,而爲之無一毫之不盡;於奉養之事也,一如其良知之所知當如何爲奉養之宜者,而爲之無一毫之不盡,然後謂之格物。文義稍勝。
233《全集》70頁:茍吾良知之説明,即凡若此類皆可以不言而喻。按,“即”當爲“則”之訛。《全書》不誤,見77頁。
236《全集》89頁:春間遠勞迂途,枉顧問證,惓惓此情,何可當也。按,此當從《全書》(98頁),讀作:春間遠勞迂途枉顧,問證惓惓,此情何可當也。
237《全集》100頁:每日清晨,諸生參揖畢,教讀以次。遍詢諸生 《全書》同,見110頁。按,“以次”即按次序,“次”下用句號,使文義間斷,似未當。當讀作:每日清晨,諸生參揖畢,教讀以次遍詢諸生。
238《全集》101頁:凡習禮歌詩之數按,“數”當爲“類”之訛。《全書》不誤,見111頁。
239《全集》109頁:“發憤忘食”是聖人之志,如此真無有已時;“樂以忘憂”是聖人之道,如此真無有戚時。恐不必云得不得也。按,《全書》(119頁)二“如此”讀屬上句,作:“發憤忘食”,是聖人之志如此,真無有已時;“樂以忘憂”,是聖人之道如此,真無有戚時,恐不必云得不得也。文義稍勝。
240《全集》115頁:能幾同時,又如此長了。按,“同”當爲“何”之訛。
241《全集》119頁:我這裏功夫,不由人急心認得,良知頭腦是當,去朴實用功,自會透徹。按,《全書》(130頁)“認得”二字讀屬下句,作:我這裏功夫不由人急心,認得良知頭腦是當,去朴實用功,自會透徹。文義稍勝。
242《全集》120頁:今人不會宴息,夜來不是昏睡,即是忘思魘寐。《全書》同,見131頁。按,“忘”當爲“妄”之訛,底本不誤。
243《全集》130頁:先生曰:“蘇秦、張儀之智也,是聖人之資。按,《全書》(142頁)“也”字讀屬下句,作:先生曰:“蘇秦、張儀之智,也是聖人之資。
244《全集》134頁:徙足所到,無非同志遊萬所在.....。按,“萬”當爲“寓”之訛。
245《全集》143頁:洪曰:“然師門‘致知格物’之旨,開示來學......。”按,《全書》(156頁)“然”字句,作:洪曰:“然。師門‘致知格物’之旨,開示來學......”。又《全集》同頁:益指示專一則體悟日精......,“益”當爲“蓋”之訛。
246《全集》150頁:而講説又多彊探,必取尋流逐末之弊。《全書》(164頁)讀作:而講説又多,彊探必取尋流逐末之弊。按,此句當從《朱熹集》(四川教育出版社),讀作:而講説又多彊探必取、尋流逐末之弊。
247《全集》155頁:今日説話雖未能絶無滲漏,終是本領。是當非吾輩所及.... 。《全書》同,見169頁。按,是當,謂“的當”,“本領是當”當連讀,作:今日説話,雖未能絶無滲漏,終是本領是當,非吾輩所及。
248《全集》159頁:如云“人固有無所喜怒哀樂之時,然謂之未發,則不可言無主也”。《全書》同,見173頁。按,《朱熹集》句讀同。詳文義,此句亦可讀作:如云“人固有無所喜怒哀樂之時,然謂之未發則不可,言無主也。”“謂之未發則不可”,是説:人有無喜怒哀樂之時,但不可遽以爲未發之中。
249《全集》166頁:階陽諸姪,聞去歲皆出投試......。《全書》同,見180頁。按,階陽,謂諸階、諸陽,不當連標專名綫。
250《全集》168頁:然而不知食輒之禄爲非義,則勇非其所宜,勇不得爲仁矣。《全書》同,見182頁。按,舊本讀作:然而不知食輒之禄爲非義,則勇非其所宜勇,不得爲仁矣。
251《全集》180頁:其餘尚三四人,吾見與諸友當自識之。《全書》(196頁)謂據文意,“見”似當作“兄”。按,原文義頗隱晦,早期版本作:其餘尚三四人,吾兄與諸友處,當自識之。
252《全集》182頁:又“賴二事而後觸發”,則二事之外所作何務?《全書》同,見198頁。按,文中“二事”即上文所舉之“開卷有得”、“接賢人君子”,蓋所謂讀書取友者,“賴二事而後觸發”爲陽明隱括其意,並非對方來書中的原文,不必加引號。
253《全集》196頁:今且蹙告歸省,去住亦未可必。《全書》同,見213頁。按,此所據底本有誤,“蹙”當作爲“蹔”(暫)之訛。
255《全集》248頁:中間所疑,在子茂亦是更須誠切用功。到融化時,并其所疑亦皆釋然沛然.....。《全書》同,見270頁。按,舊本讀作:中間所疑,在子茂亦是,更須誠切用功,到融化時,并其所疑亦皆釋然沛然.....。
257《全集》259頁:天之於物也,巨微修短之殊位,而生成之,一也。按,“位”當讀如“位育”之“位”,此當從《全書》(281頁),讀作:天之於物也,巨微修短之殊,位而生成之,一也。
258《全集》290頁: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責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聽一毫客氣之動......。《全書》同,見316頁。按,退聽,謂退伏,不可分讀。整句當作: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責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聽;一毫客氣之動......。
259《全集》309頁:其與托之於人之言也,孰愈夫叔梁紇之名,至今爲不朽矣。按,《全書》(337頁)讀作:其與託之於人之言也孰愈?夫叔梁紇之名,至今爲不朽矣。詳前後文義,似《全書》稍勝。
260《全集》314頁:予亦不自知其力之不足,日擠於顛危莫之救,以死而不顧也。《全書》同,見342頁。按,“莫之救以死”連讀爲勝(句法見韓愈《與孟尚書書》),作:予亦不自知其力之不足,日擠於顛危,莫之救以死而不顧也。
261《全集》322頁:弘治十四年八月奉命前往直隸、淮安等府會同各該巡按、御史審决重囚。《全書》(352頁)略同,作:弘治十四年八月奉命前往直隸、淮安等府,會同各該巡按、御史審决重囚。按,明代淮安府屬於南直隸,則“直隸、淮安”之間不當加頓號。又據《明會要》,巡按御史“按臨所至,必先審録重囚”,則“巡按、御史”亦當連讀,整句作:弘治十四年八月,奉命前往直隸淮安等府,會同各該巡按御史,審决重囚。
262《全集》324頁:聖德昭布遠邇,人民胥悦,豈不休哉。《全書》同,見354頁。按,舊本或讀作:聖德昭布,遠邇人民胥悦,豈不休哉。
263《全集》331頁:遂爾冒於負乘,不暇虚於覆餗。按,“虚”當爲“虞”之訛。《全書》不誤,見362頁。
264《全集》341頁:擒斬從賊六名以上至九名者止,陞實授二級。《全書》同,見374頁。按,據《明會典》卷123,“止”字當讀屬下句,作:擒斬從賊六名以上至九名者,止陞實授二級。
265《全集》342頁:尋諸官僚,訪諸父老。《全書》同,見375頁。按,“尋”當爲“詢”之訛。
266《全集》349頁:嚴督各該府州縣所掌印、巡捕、巡把隘隄備等官.......。按,“把”上脫“司”字。《全書》(383頁)不誤,作:嚴督各該府州縣所掌印、巡捕、巡司、把隘、隄備等官.......。
267《全集》352頁:并據老人劉宣等捕獲賊徒雷克怒等六名。按,“怒”當爲“恕”之訛。《全書》不誤,見386頁。
268《全集》358頁:陸續奉撫鎮衙門,明文支發三省夾攻大帽山等處賞功軍餉.......。按,《全書》(393頁)“明文”二字讀屬上句,作:陸續奉撫鎮衙門明文,支發三省夾攻大帽山等處賞功軍餉......。文義稍勝。
269《全集》370頁:兩省之兵既集,久頓而不進,賊必驚疑,愈生其奸,悍者奔突,黠者潜逃。《全書》同,見406頁。按,舊本或讀作:兩省之兵既集,久頓而不進,賊必驚疑愈生,其奸悍者奔突,黠者潜逃。
270《全集》395頁:賊從李等祥四百三十一名顆。按,“李等祥”當作“李廷祥”。《全書》不誤,見433頁。
271《全集》412頁:具廣東按察司等衙門......,具樂昌縣知縣李增.....。按,據辭例,二“具”字皆“據”之訛。
272《全集》430頁:若已畢而復舉,是遺後人以所難......。按,“畢”當爲“革”之訛。《全書》不誤,見473頁。
273《全集》449頁:皆謂其大事已定,莫敢抗義出身,與之争衡從事。抱節者僅堅城而自守......。《全書》同,見493頁。按,舊本或讀作:皆謂其大事已定,莫敢抗義出身與之争衡。從事抱節者,僅堅城而自守......。
275《全集》465頁:照磨、雷燮......。按,“照磨”爲官職,當讀作“照磨雷燮”,《全書》(510頁)不誤。又同頁:税課司大使楊純廣、濟倉大使左儀副使王大本.....。《全書》同。此當讀作:税課司大使楊純、廣濟倉大使左儀、副使王大本......。
276《全集》471頁:各呈到稱會同各官訪勘相同。按,“稱”當爲“臣”之訛。《全書》(517頁)不誤,作:各呈到臣,會同各官訪勘相同。
278《全集》523頁:其未敵而已若此......。按,“未”下脫“見”字。
279《全集》546頁:仍乞賜以便宜規敕書,將南寧、賓州等......。按,“規”字爲衍文。
280《全集》562頁:彼此掎角結聚,慰險稔惡,流劫郡縣鄉村。按,“慰”當爲“憑”之訛。《全書》不誤,見615頁。
281《全集》566頁:副使汪素......。《全書》同,見619頁。按,“汪素”當爲“翁素”之訛。翁爲右江道兵備副使,書中數數見。
282《全集》570頁:故各夷所需魚鹽諸貨類,皆遠出展轉鬻買。《全書》同,見624頁。按,“類”字當讀屬下句,作:故各夷所需魚鹽諸貨,類皆遠出展轉鬻買。
283《全集》571頁:石山周圍,如城自厚,極高;石山之間,獨抽土山一脈......。按,此句讀失次,且有誤字。當從《全書》(625頁),讀作:石山周圍如城,自後極高石山之間,獨抽土山一脈......。
284《全集》578頁:俱具奏之時,因本内事體多端.....。《全書》同,見632頁。按,“俱”當爲“但”之訛,因底本字形相近誤認。
285《全集》582頁:固非茍爲避難以自偷安,能憫其瀕危垂絶不得已之至情.....。《全書》同,見637頁。按,據底本,“能”當爲“而”之訛,兩本或因襲致誤。
289《全集》607頁:都司呈鎮守布政司巡撫,按察司呈巡按衙門各查照施行。按,此有脫誤,《全書》(663頁)作:都司呈鎮守,布政司呈巡撫,按察司呈巡按衙門,各查照施行。
290《全集》607頁:先該本院訪得大庾、南康、上猶三縣近附,賊巢良民村寨甚多......。按,此句讀稍欠分曉,當從《全書》(664頁),讀作:先該本院訪得大庾、南康、上猶三縣,近附賊巢,良民村寨甚多。
292《全集》617頁:上下險阻,夜困已極......。按,“夜”當爲“疲”之訛。《全書》不誤,見676頁。
293《全集》619頁:伏賴天威,悉已掃蕩。《全書》同,見677頁。按,“伏”當爲“仗”之訛,因底本字形相近而誤。
294《全集》620頁:就於横水新建縣城内立屋居住....。按,原文“新建縣”三字加專名綫,誤。江西新建縣屬南昌府,此“新建縣城”謂平定横水之後新設之崇義縣。
295《全集》622頁:顯是湖廣兵快計擒,不得妄報掩飾。《全書》同,見680頁。按,舊本“不得”二字或讀屬上句,詳文義,或是。
296《全集》625頁:委官分押督同近巢、知因、被害、義官、新民、頭目人等......。按,此句讀稍欠分曉,當從《全書》(684頁),讀作:委官分押,督同近巢知因、被害義官、新民、頭目人等......。
297《全集》630頁:會同先委縣丞雷仁先,選該縣殷實忠信可託者十數輩......。《全書》同,見689頁。按,舊本“雷仁”句,作:會同先委縣丞雷仁,先選該縣殷實忠信可託者十數輩.....。又同頁“昭議罰治”,二本同,“昭”當爲“照”之訛,底本不誤。
298《全集》636頁:其軍事合用兵夫糧草......。《全書》同,見697頁。按,“事”當爲“前”之訛,底本不誤。
299《全集》637頁:再行議處,無違錯。按,原文“無”上脫“俱”字。
301《全集》644頁:臨城巡間者有之....。按,“間”當爲“閘”之訛。《全書》不誤,見705頁。
302《全集》652頁:宗藩眷屬,俱係取到各將軍府内便管伴監守......。按,“内便”當爲“内使”之訛。《全書》不誤,見714頁。
303《全集》654頁:以照聖武,及具揭帖各另回覆外。《全書》同,見715頁。按,“照”當爲“昭”之訛。底本不誤。
304《全集》675頁:及喇嗁教唆等項不良之人.....。按,“嗁”當爲“唬”之訛,此因字形相近誤認。《全書》不誤,見739頁。
305《全集》688頁:仍需深慮郤顧,事出萬全......。按,“郤”當爲“卻”之訛,刻本中常混用。
306《全集》705頁:推官忠愍譚公必緣,年久傾頹......。《全書》同,770頁。按,“緣”當訓“因”,讀屬下句,作:推官忠愍譚公必,緣年久傾頹......。譚必,廣東韶關人。宋皇祐間,守南寧,死儂智高之亂。明景泰間,謚忠愍。
307《全集》706頁:乃能因該學師生之請,振舉廢墜,若此則其平日職業之修......。《全書》同,見771頁。按,舊本“若此”二字讀屬上句,作:乃能因該學師生之請,振舉廢墜若此,則其平日職業之修......。
310《全集》738頁:化城天上寺,石磴八星躔 按,“八”當爲“入”之訛。《全書》不誤,見805頁。
311《全集》743頁:日觀正與扶桑對 按,“日觀”謂日觀峰,當加專名綫,二本并脫。
312《全集》752頁:生人不努力,草木同衰殘按,“生人”當作“人生”。《全書》不誤,見819頁。
313《全集》763頁:道鄉荒趾留突兀,赫曦遠望石如鼓,殿堂釋菜禮從宜。按,道鄉、赫曦,謂“道鄉臺”、“赫曦臺”,當加專名綫,二本并脫。又原文“釋”字加專名綫,誤。
314《全集》771頁:野扑意所眷 按,“扑”當作“朴”。
315《全集》787頁:僊侶春風懷越嶠校記疑“僊”爲“遷”字之訛。非是,“僊侶”爲古詩中常語,本書805頁:同遊仙侶須乘興。
316《全集》796頁:古道當長阪,肩輿入暮天。“長阪”二字加專名綫。《全書》(863頁)同。按,長阪,謂高坡,不必加專名綫。本書799頁“驅車下長阪”即未加。
317《全集》818頁:黃綺曾爲炎祚出 按,原文“炎”字加專名綫,誤。五行説,漢以火德王,故稱炎祚。《全書》不誤,見886頁。又,“黃綺”指商山四皓之夏黃公、綺里季,黃、綺二字專名綫分標爲宜,二本并連標。
318《全集》819頁:世故摧人總不知 《全書》同,見888頁。按,“摧”當作“催”,底本如此。
319《全集》823頁:無苗愧巡行 按,“苗”當爲“補”之訛。《全書》不誤,見891頁。
320《全集》839頁:痛苦當年笑賈生 《全書》同,見908頁。按,“苦”當爲“哭”之訛,底本不誤。
321《全集》841頁:世情老去渾無懶 按,“懶”當爲“賴”之訛。《全書》不誤,見909頁。
322《全集》861頁:初日湖上雪未融 按,“上”當爲“山”之訛。《全書》不誤,見930頁。
323《全集》862頁:山昏欲就雲儲眠《全書》同,見931頁。按,“雲儲”爲寺名,當加專名綫。
324《全集》871頁:不須多羨碧霞池《全書》同,見939頁。按,“碧霞池”三字當加專名綫。
325《全集》877頁:峰山拏手疲勞甚《全書》同,見945頁。按,“拏”當作“弩”。
326《全集》892頁:亦惟曰“改過,不吝”而已。按,“改過不吝”四字連讀較勝,語見《尚書·仲虺之誥》。《全書》連讀,見961頁。
327《全集》893頁:弘虛受之誠,勿求其必同......。《全書》(962頁)出校,謂“誠”原作“咸”,據集要改。按,底本作“咸”,蓋取諸易: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從底本作“咸”者是,不必改字。
328《全集》909頁:忽尋長箋巨冊......。《全書》同,見980頁。按,“尋”當爲“辱”之訛,底本不誤。
330《全集》914頁:可喜間,附之知。按,此有誤,句讀亦失次。《全書》(984頁),作:可喜,間附知之。
331《全集》923頁:希遐躅於隆龐,把流風於仿佛。按,“把”當爲“挹”之訛。《全書》不誤,見995頁。
332《全集》925頁:顔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按,此當讀作:顔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
333《全集》927頁:盡持敬之功,端九經之本......。按,原文“九經”出自《中庸》,所謂“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修身、尊賢、親親”云云。原文數例皆加專名綫,未確。
334《全集》930頁:其禮即天地之體......。按,“禮”當爲“體”之訛。《全書》不誤,見1353頁。
336《全集》945頁:顧壞奇之珍......。按,“壞”當爲“瓌”之訛。又同頁“願擄一得而少裨”,“擄”當爲“攄”之訛;校記“四字底本原闕,四庫本作‘白王帝陛下’”,四庫本作“皇帝陛下”;末行“無使遂掩塵埃”,“埃”字加專名綫,無所取義,當刪。
338《全集》958頁:彼爲守令者,無是亦莫不汲汲於求去.....。按,“無”當爲“因”之訛。《全書》不誤,見1383頁。
339《全集》959頁:蓄財養士者,一旦置之度外......。按,“旦”當爲“且”之訛。《全書》不誤,見1384頁。
340《全集》965頁:故夫求工於舉業而不事於古,作弗可工也。按,《全書》(1002頁)作:故夫求工於舉業而不事於古作,弗可工也。文義稍勝。
341《全集》966頁:則其所出之根,同有不期致焉。按,《全書》(1005頁)作:則其所出之根同,有不期致焉。文義稍勝。
342《全集》968頁:某西尋句曲與丹陽,湯雲谷偕。按,《全書》(1006頁)作:某西尋句曲,與丹陽湯雲谷偕。文義稍勝。
343《全集》972頁:則及緝稽山書院,萃其秀穎......。《全書》同,見1011頁。按。“及”當爲“又”之訛,底本不誤。
344《全集》977頁:而未暢厥猷意,亦知公之深者,難也。《全書》(1016頁)略同。按,“意”當讀屬下句,作:而未暢厥猷,意亦知公之深者難也。
345《全集》984頁:烝烝乂,又不格奸......。按,“又”字爲衍文。
346《全集》986頁:賓自外而内之傳,將以賓君子而内之也。按,《全書》(1026頁)作:賓自外而内之,傳將以賓君子而内之也。
347《全集》987頁:憲副滇南朱君文端按部至是......。按,“端”當爲“瑞”之訛。《全書》不誤,見1027頁。
348《全集》990頁:豈遂淪入於老佛詞章而莫之知!求當時從龜山遊不無人矣。《全書》略同,見1030頁。按,此當讀作:豈遂淪入於老佛詞章而莫之知求。當時從龜山遊不無人矣。又《全集》同頁“先生樂易謙虛”,“易”字加書名號,誤。又“或以其文輪之工”,“輪”當爲“翰”之訛。此二例《全書》并不誤。
349《全集》991頁:再修於正德之己酉。《全書》同,見1031頁。按,此所據底本誤。“正德”當爲“宣德”之訛,正德無己酉年,宣德己酉爲宣德四年(1429)。
350《全集》998頁:敬齋賓予而冠之,阼既醮而請曰......。按,“阼”字當屬上讀,作:敬齋賓予而冠之阼,既醮而請曰......。《全書》不誤,見1039頁。
351《全集》1003頁:務須絶飲食,薄滋味.....。《全書》同,見1045頁。按,此所據底本誤,“絶飲食”義不可通,當從早期刻本作“絶飲酒”。
352《全集》1005頁:而後於芬馨被於几席。《全書》同,見1047頁。按,“後”下之“於”字爲衍文,底本無此字。
353《全集》1014頁:子仁其候我於梧江之滸。按,“梧”當爲“桐”之訛。《全書》不誤,見1056頁。
354《全集》1021頁:而獨襲其常稱,其謂鄉人何。《全書》同,見1064頁。按,“獨”當爲“猶”之訛,底本如此。
356《全集》1034頁:流刼重慶、保寧諳州縣。按,“諳”當爲“諸”之訛。《全書》不誤,見1078頁。
358《全集》1040頁:考光化,知縣朝用。按,此當從《全書》(1084頁)連讀,作:考光化知縣朝用。
359《全集》1044頁:於時皇帝憂憫:元元容有無辜而死者乎?按,《全書》(1090頁)讀作:於時皇帝憂憫元元,容有無辜而死者乎?
360《全集》1047頁:雨暘寒暑之弗莫......。按,“莫”當爲“若”之訛。《全書》不誤,見1092頁。
361《全集》1048頁:城下死者二人......。按,“城”當爲“坡”之訛。《全書》不誤,見1094頁。
362《全集》1054頁:忠孝兩無所愴矣。按,“愴”當爲“愧”之訛。《全書》不誤,見1100頁。
363《全集》1062頁:祭永順寶靖土兵文。《全書》同,見1108頁。按,此所據底本有誤,“寶靖”當爲“保靖”之訛,即湖廣保靖宣慰司,正文“寶靖”亦當改正。
364《全集》1069頁:何謂身心之形體?運用之謂也。按,《全書》(1117頁),讀作:何謂身?心之形體運用之謂也。稍勝。
365《全集》1072頁:非不顧共學之士盡聞斯義。按,“顧”當爲“願”之訛。《全書》不誤,見1119頁。
366《全集》1082頁:太僕少卿呂子懷復聚徒於師祠。按,“呂子懷”即“呂懷”,“懷”字漏標專名綫。《全書》不誤,見1131頁。
367《全集》1091頁:前月曾遣舍人任鋭寄書,歷此時當已發回。《全書》同,見1141頁。按,底本“歷”作“曆”,則“曆”字或當讀屬上句,蓋時當年底,故寄書、曆。
368《全集》1095頁:楊仁夫去,適禪事方畢......。按,“禪”當爲“禫”之訛。《全書》不誤,見1146頁。
371《全集》1110頁:昔人有言,追獲獸兔功,狗也;發縱指示功,人也。按,二“功”字當讀屬下句(語本《史記·蕭相國世家》),作:昔人有言,追獲獸兔,功狗也;發縱指示,功人也。又同頁:含洪無迹,乃欲歸功於生物。物惟不自知其生之所自焉爾。按,據文義,二“物”字當連讀,作:含洪無迹,乃欲歸功於生,物物惟不自知其生之所自焉爾。《全書》二例皆不誤,見1162頁。
373《全集》1114頁:而無所乘戾之謂也。按,“乘”當爲“乖”之訛。又同頁“顧終歲奔走於山夷海僚之區”,“僚”當作“獠”,此或據一般古籍整理規則,涉及少數民族用字,類皆改訂,但“海獠”改作“海僚”,似不必。《全書》(1167頁)作“乖戾”不誤,又作“海獠”,稍勝。
374《全集》1116頁:哀痛稍蘇時,與希淵一二友喘息於荒榛叢草間。按,《全書》(1169頁)“時”字讀屬下句,作:哀痛稍蘇,時與希淵一二友喘息於荒榛叢草間。文義稍勝。又《全書》同頁“盛价還”,“盛价”尊稱對方之僕從,二字不當加專名綫。
375《全集》1123頁:題奉聖旨:是這所劾張子麟事情.......題奉聖旨:是張子麟所奏事情.....。按,據辭例,二“是”字當獨立爲句,作:題奉聖旨:是。這所劾張子麟事情.......題奉聖旨:是。張子麟所奏事情.....。《全書》不誤,見1167頁。
377《全集》1135頁:典史林嵩郭糧 按,“郭”當爲“部”之訛。《全書》不誤,見1189頁。
378《全集》1144頁:衛武公老矣,而有抑之戒,蓋有道矣。《全書》同,見1199頁。按,“抑”爲詩篇名,當加書名綫。詩序以爲衛武公刺厲王以自警者。二本并脫。
379《全集》1145頁:兩端妙闔闢,五連五停留 按,“連”當爲“運”之訛。《全書》不誤,見1200頁。
380《全集》1149頁:遇南濠子、都玄敬於吳門。《全書》同,見1204頁。按,都穆,字玄敬,號南濠先生。“南濠子”即“都玄敬”,“子”下不當加頓號。
381《全集》1153頁:其奔決而僕夭,固非其天矣。按,《全書》(1208頁)作:其奔決而仆天,固非其天矣。底本亦作“仆”,此或徑以“僕”爲“仆”之繁體,然“僕從”之“僕”與“仆倒”之“仆”不可通,則作“仆”者是。《全書》“仆天”亦誤,整句當作:其奔決而仆夭,固非其天矣。又同頁“宜必有環奇之材”,“環”當爲“瓌”之訛。《全書》不誤。
382《全集》1154頁:累哉,土地則爾.....。按,“累”當爲“異”之訛。《全書》不誤,見1209頁。
383《全集》1159頁:天子以望之議論有餘才,任宰相,將觀以郡事。按,此當從《全書》(1215頁),“才”字讀屬下句,作:天子以望之議論有餘,才任宰相,將觀以郡事。
384《全集》1164頁:以爲人所祝願,而天必從之意者,郡民之福亦未艾也。《全書》同,見1221頁。按,“意者”,推測之辭,當讀屬下句,作:以爲人所祝願,而天必從之,意者郡民之福亦未艾也。
385《全集》1165頁:徒勤父老,吾懼且作。按,“作”當作“怍”之訛。《全書》不誤,見1221頁。
386《全集》1166頁:茍惟理法之求伸,而欲不必羅於禍敗.....。按,“羅”當爲“罹”之訛。《全書》不誤,見1223頁。又同頁“是俗之論皆然”,“是”字下脫底本二頁,三百餘字,舊刻多如此,當據郭朝賓本補。
387《全集》1167頁:其桎梏之緩急,局鑰之啓閉。按,“局”當爲“扃”之訛。《全書》不誤,見1224頁。
388《全集》1169頁:奸不弭而消,桎梏可馳......。按,“馳”當爲“弛”之訛。
389《全集》1172頁:誰能縮地法此景,何來石田畫師,我非爾,胸中胡爲亦有此?按,《全書》(1230頁)讀作:誰能縮地法此景,何來石田畫師我非爾,胸中胡爲亦有此?民國支偉成本作:誰能縮地法,此景(從)何來,石田畫師我非爾,胸中胡爲亦有此?似支本稍勝,今訂作:誰能縮地法,此景何來,石田畫師我非爾,胸中胡爲亦有此?
390《全集》1178頁:蠟炬煙消落降英 按,“降”當爲“絳”之訛。
391《全集》1182頁:諸賢相送愧閑關 按,“閑”當爲“間”之訛。
392《全集》1183頁:高間豈説商山皓按,“高間”,《全書》(1240頁)作“高閒”,底本同,原文“高閒”與下句“綽約”對,則“閒”當音“閑”,作“高間”者誤。
393《全集》1183頁:黑雷紫電日晝昏。《全書》同,見1240頁。按,“日”底本作“白”。又《全集》同頁下文“頭角崢嶸歲千丈”,“歲”當爲“幾”之訛;“萬國蒼生望霑麗”,“麗”當爲“灑”之訛。此二例《全書》并不誤。
394《全集》1187頁:務使蹤迹靡定,條聚復散。每念變態無常。按,“條”當爲“倏”之訛。《全書》不誤,見1243頁。又“念”字,《全書》同,底本如此,實爲“令”之訛,四庫本已改。
395《全集》1194頁:據僉事王天用呈......。按,“王天用”當爲“王大用”之訛。《全書》不誤,見1251頁。
396《全集》1198頁:糧餉何處措辦,住劄何處;聽候各要查處停當......。《全書》略同,見1255頁。按,舊本“聽候”二字讀屬上句,作:糧餉何處措辦,住劄何處聽候,各要查處停當......。文義稍勝。
397《全集》1199頁:照得近來官吏因循不行,查照概將問追工價等銀,俱稱類解買穀......。《全書》同,見1256頁。按,舊本讀作:照得近來官吏因循,不行查照,概將問追工價等銀,俱稱類解買穀......。文義稍勝。
399《全集》1206頁:惟稱分割乳源、樂昌二縣,里分節行廣東,該道會勘未報......。按,此句讀失次,當從《全書》(1264頁),讀作:惟稱分割乳源、樂昌二縣里分,節行廣東,該道會勘未報......。
400《全集》1207頁:請教提督南贛等處軍務都御史王前去處置。按,“教”當爲“敕”之訛。
401《全集》1212頁:泗城州土舍岑施東,蘭州知州韋虎林。《全書》同,見1270頁。按,此當讀作:泗城州土舍岑施、東蘭州知州韋虎林。“韋虎林”爲東蘭州知州,見“分調土官韋虎林進剿事宜牌”(全集1224頁/全書1283頁)。
403《全集》1219頁:酌量應給還狼民者,明立界至;給還原主耕種係賊開懇(墾)者,丈量頃畝,均給各里十名,招狼佃種。《全書》同,見1277頁。按,此句讀稍欠分曉,當讀作:酌量應給還狼民者,明立界至,給還原主耕種;係賊開墾者,丈量頃畝,均給各里十名,招狼佃種。
404《全集》1220頁:通行各該府縣查照施行。去後,今已兩月有餘......。按,“通行......去後”爲公文套語,連讀爲宜。《全書》(1279頁)讀作:通行各該府縣查照施行去後,今已兩月有餘......。
407《全集》1234頁:二則可以不防來歲之農作。按,“防”當爲“妨”之訛;又同頁“若其因循玩惕”,“惕”當爲“愒”之訛。《全書》二例不誤,見1294頁。
409《全集》1237頁:每年貼貱藤縣甲首銀一百兩......。《全書》同,見1297頁。按,“貱藤縣”三字連標專名綫,此或沿襲民國時期整理本,支偉成本已如此。“藤縣”屬廣西梧州府,“貱”字不當加專名綫。
410《全集》1242頁:據吉安府禦千戸所旗甲馬思稟稱.......。按,“禦”上脫“守”字,《全書》不誤,見1301頁。又《全集》同頁“領解鎮守江西太監王發買葛布銀三封”(全書同),“太監王”當爲鎮守江西太監王宏,“發買”連讀,“發”字不當加專名綫。
412《全集》1247頁:當給銀兩買棺裝殮。間隨據伊男孫慶......。《全書》同,見1308頁。按,舊本“間”字屬上讀,作:當給銀兩買棺裝殮間,隨據伊男孫慶......。
413《全集》1266頁:南昌府南昌縣市義驛驛丞陳文瑞 按,《全書》(1328頁)“市義驛”作“市义驛”。此謂南昌市汊驛,底本間或作“市义驛”,作“義”者誤。
415《全集》1275頁:及查原經委官,止有同知魯玘。見在原奉提督衙門行令......。按,此當從《全書》(1338頁),讀作:及查原經委官,止有同知魯玘見在。原奉提督衙門行令......。
417《全集》1281頁:本當參究,尚傳聞未的......。《全書》同,見1346頁。按,“尚”當爲“但”之訛,底本不誤。
418《全集》1355頁:已而宋氏酋長有阿賈、阿札者叛,宋氏爲地方患.....。按,此當從《全書》(1396頁),讀作:已而宋氏酋長有阿賈、阿札者叛宋氏,爲地方患......。
419《全集》1357頁:語學者悟人之功 按,“人”當爲“入”之訛。
420《全集》1365頁:季叔易直先生兖之孙。《全書》同,見1407頁。按,據卷二十五“易直先生墓誌”,王衮,字德章,則“兖”當爲“衮”之訛。
421《全集》1376頁:各肖像于祖堂,歲時户祝 按,“户”當爲“尸”之訛。《全書》不誤,見1419頁。
422《全集》1377頁:丙子,大庾峰山里民懼賊讎殺......。《全書》同,見1420頁。按,此當讀作:丙子,大庾峰山里民懼賊讎殺......。詳參卷十一“移置驛傳疏”(全集393頁/全書431頁)
423《全集》1381頁:當以孝悌忠信、禮義廉耻爲專,務其培植涵養之方.....。《全書》同,見1425頁。按,此當讀作:當以孝悌忠信、禮義廉耻爲專務,其培植涵養之方.....。(此爲年譜引文,原文《全集》見99頁,《全書》見108頁,并不誤。)
425《全集》1386頁:今特爲保甲之法,以相警戒。聯屬父老,其率子弟慎行之。《全書》同,見1429頁。按,此爲引文,原文見卷十六(全集631頁,全書691頁),作:今特爲保甲之法,以相警戒聯屬,父老其率子弟慎行之。“警戒聯屬”連讀爲勝。
426《全集》1391頁:武宗乃益疑忠、彬,因贊蕭疏,遂及賢......。《全書》同,見1434頁。按,上文云“(蕭)疏入,忠彬等贊之”云云,則此當讀作:武宗乃益疑,忠、彬因贊蕭疏,遂及賢......。
427《全集》1392頁:准令許泰、却永分領邊軍四萬。按,“却”當爲“郤”之訛。《全書》不誤,見1436頁。
428《全集》1393頁:令濟光等親人計入于濠。《全書》同,見1436頁。按,“濟光”指雷濟、龍光,專名綫不可連標。又同頁“乃屬宗支栱滌與萬鋭.....”,“滌”當爲“樤”之訛;又“堅子素行不義”,“堅”當爲“豎”之訛。此二例《全書》并不誤。
430《全集》1409頁:羅洪先贈女兄夫周汝方序略曰..........比見詆先生者,問之曰:吾惡其言是而行非,蓋其僞也。《全書》同,見1453頁。按,此文見《羅洪先集》(鳳凰出版社)651頁,作:比見詆先生者問之,曰:吾惡其言是而行非,蓋其僞也。則“曰”下爲答語,詳文義,或是。又所引羅洪先序文至“.....盍以語予者語之”結束,二本皆失次。
435《全集》1425頁:故孔子在陳思歸,以裁之使入於道耳。按,《全書》(1470頁)讀作:故孔子在陳,思歸以裁之,使入於道耳。同頁“是在去病而已”(全書同,見1471頁),“是”當爲“要”之訛。底本不誤。
436《全集》1426頁:欲請客,自廳事以至供具,百物莫不遍借.....。《全書》同,見1471頁。按,本書1303頁補録部分輯録此條,讀作:欲請客,自廳事以至供具百物,莫不遍借.....。
437《全集》1428頁:且使親領誥卷.....明年有領卷謝恩之召......。按,二“卷”字當爲“券”之訛。《全書》不誤,見1473頁。同頁“承諸君子不鄙”(全書同),“子”當爲“之”之訛。底本不誤。又“訐以爲道”,“道”當爲“直”之訛。《全書》不誤,見1474頁。
438《全集》1432頁:今昔斟酌爲之 按,“昔”當爲“皆”之訛。
439《全集》1440頁:惟其一以明道爲志,故所取止。此例六經皆然......。按,此當從《全書》(1487頁)讀作:惟其一以明道爲志,故所取止此。例六經皆然......。又同頁“以遣守益”,“遣”當爲“遺”之訛。《全書》不誤。
440《全集》1444頁:今祠有仰止祠、環海樓、太極雲、泉瀉雲諸亭。按,此當從《全書》(1491頁),讀作:今祠有仰止祠、環海樓、太極、雲泉、瀉雲諸亭。
441《全集》1447頁:窮追必死知寇 按,“追”當爲“迫”之訛,或因形近而誤認。
443《全集》1462頁:而餘姚、紹興諸同志又能相聚會講,切奮發興起......。按,《全書》(1511頁)讀作:而餘姚、紹興諸同志又能相聚會講切,奮發興起......。文義似稍勝。
446《全書》1473頁:俞大本、錢德、周仲實等 按,此當讀作:俞大本、錢德周、仲實等。錢德周、錢仲實爲錢德洪二弟,“仲實”蒙上省“錢”字。又同頁“是年傳以諸生請.....”,“傳”當爲“傅”之訛,即上文之“傅鳳翔”,“傅”字當加專名綫。《全書》并不誤,見1523頁。
447《全集》1475頁:而後儒紛紛之議,尚未能一無惑乎!千載之寥寥也。《全書》同,見1525頁。按,詳文義,此句似當讀作:而後儒紛紛之議,尚未能一,無惑乎千載之寥寥也。又同頁“其眆諸古乎”,“眆”當爲“昉”之訛。《全書》不誤。
448《全集》1477頁:蕩平諸峒,百姓始得築城,生聚乃有今日.....。按,《全書》(1527頁)讀作:蕩平諸峒,百姓始得築城生聚,乃有今日.....。文義稍勝。又同頁“晚遊城烟”,“烟”當爲“闉”之訛(全書不誤);“與太僕卿劉愨復完書業”(全書同),“書”當爲“舊”之訛,底本不誤。
449《全集》1484頁:取委巷祠址之值於民助。完工作,具申軍門。按,《全書》(1535頁)讀作:取委巷祠址之值於民,助完工作,具申軍門。文義稍勝。
450《全集》1486頁:至是,廷耀請於前軍門盧會民,建師祠於儒學東隅。《全書》同,見1537頁。按,據《虔臺志》,此“軍門盧”爲盧勳,字汝立,縉雲人。則“會民”二字或當讀屬下句,作:至是,廷耀請於前軍門盧,會民建師祠於儒學東隅。
451《全集》1488頁:外即龜田亭,其上曰太極云。《全書》同,見1539頁。按,“亭”字當讀屬下句,作:外即龜田,亭其上曰太極云。“太極亭”見前440條。
452《全集》1489頁:則倚於浚虛 按,“浚”當爲“凌”之訛。
453《全集》1490頁:盎然仁體,罔俾支離闕漏。雜之以古所稱忠信篤敬.....俾聖代中和位育之休熙,光天化日之中......。《全書》同,1541頁。按,此引鄒守益仰止祠記,而略有刪改,幾至不可卒讀。原文作:盎然仁體,罔俾支離闕漏雜之。其望也若跂,其至也若休,以古所稱忠信篤敬.........於以發先師未展之秘。聖代中和位育之休。達爲赤舄,隱爲陋巷,俾熙熙光天化日中......。(鄒守益集,鳳凰出版社,384頁)原文亦不甚明了,引文刪改時未能詳審,今據原文,則此似當讀作:盎然仁體,罔俾支離闕漏雜之。以古所稱忠信篤敬.....俾聖代中和位育之休,熙光天化日之中......。
454《全集》1491頁:故夫子一登其端......。按,“登”當爲“發”之訛。
455《全集》1500頁:恍若有悟,蟬脫塵盆。按,“盆”當爲“坌”之訛。
456《全集》1505頁:甚至壓世惡世.....。按,“壓”當爲“厭”之訛。
457《全集》1509頁:不得暇,竟無頃刻相對。期須於晚歲圖之........居今之世,百務紛紛,中更不回首,寧有生意。《全書》同,見1561頁。按,詳文義,此可讀作:不得暇,竟無片刻相對期,須於晚歲圖之........居今之世,百務紛紛中,更不回首,寧有生意。
459《全集》1519頁:念翁憫吉水瑤賊不均,窮民無告.....。按,“瑤賊”當爲“徭賦”之訛。“比非盡性盡仁”,“比”當爲“此”之訛。《全書》并不誤,見1573頁。
460《全集》1524頁:因其所舉而指示言之端。按,“言”上脫“立”字;又同頁“其録已久嶺表”,“久”當爲“入”之訛。《全書》不誤,見15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