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和标注:《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 (Chinese Edition)》
注释和标注:《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 (Chinese Edition)》作者:罗尔夫多贝里
2 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标注 (粉色) - 位置 134
女模特儿为化妆品做广告,有些消费者就以为化妆品会让人变漂亮,但其实让这些女人成为模特儿的并非化妆品。这些模特儿天生丽质,因此才被选来拍化妆品广告。就像游泳选手一样,在这里,美丽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结果。一旦我们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我们就会产生游泳选手身材错觉。如果没有这种错觉,一半的广告都不会奏效。
标注 (粉色) - 位置 152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面对自己。
3 过度自信效应
标注 (粉色) - 位置 182
1)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2)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3)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效应的影响,就连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只不过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罢了。结论: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做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5 纠缠于沉没成本
标注 (粉色) - 位置 243
为什么会有这种荒谬行为呢?因为人类想努力表现得坚韧,坚韧是我们发出的可信信号。我们害怕矛盾。如果我们决定中断一个项目,我们就在制造矛盾:承认从前的想法与今天不同。继续执行一个无意义的项目是在推迟这一疼痛认识。那样我们就显得更坚韧。
标注 (粉色) - 位置 253
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6 互惠偏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281
最近,一个女人向我解释了她在酒吧里为什么不让别人请她喝饮料:“因为我不想要这种跟他上床的潜在义务。”这样做很明智。如果下回在超市里有人主动跟你搭讪,让你品尝葡萄酒、奶酪、火腿或橄榄,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最好是拒绝他了。
7 确认偏误之一
标注 (粉色) - 位置 291
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它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换句话说:我们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因此被称作反驳证据,不过它缺少合适的德语表达)的新信息。这是危险的。赫胥黎说过:“事实不因为被忽视而消失。”但我们恰恰是这么做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也知道这一点,“人类最擅长这样过滤新信息,使现有解释仍然成立”。很可能,巴菲特之所以这么成功,就是因为他了解确认偏误的危险,于是强迫自己换位思考。
8 确认偏误之二
标注 (粉色) - 位置 336
该死的是认识不到确认偏误。当然,我们不喜欢我们的信念被攻击得千疮百孔。但实际情况不是我们在我们的信念前竖起了一块挡箭牌,实际情况恰似对方在使用消音器朝我们射击:子弹落下,而我们听不到枪声。互联网让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者。我们阅读支持我们理论的博客。新闻个人化使得相反的意见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上。我们越来越多地活动在思想一致者的社区里,这更加加深了确认偏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341
我们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呢?作家亚瑟·奎勒·库奇的一句话很有帮助:“干掉你的宠儿。”他的这句话是对那些经常舍不得删除漂亮但多余句子的作家们讲的。他的呼吁不仅适用于优柔寡断的作者,也适用于我们大家。结论:请你与确认偏误做斗争。请你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这是一桩艰苦的工作,但作为聪明人士,你不会躲避的。
16 控制错觉
标注 (粉色) - 位置 581
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17 激励过敏倾向
标注 (粉色) - 位置 627
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我保证,你可以这样解释90%的行为。激情、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或恶意最多占到10%。
19 公地悲剧
标注 (粉色) - 位置 687
公地悲剧本是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的对立面。特殊情形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并不能指向最佳效果——而是恰恰相反。自然,有些人会特别重视他们的行为对人类和经济体系的影响,但在这种自我负责基础上制定政策是盲目的,我们不可以指望人类的道德理性。厄普顿·辛克莱说得一针见血:“如果某人的收入取决于不理解某事,要让他理解就会很难。”简言之,只有上述两种解决方法: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对于无法私有化的东西,如臭氧层、海洋、卫星运行轨道等,必须加强管理。
20 结果偏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718
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做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21 选择的悖论
标注 (粉色) - 位置 734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有所选择是将我们与计划经济和石器时代区分开的东西。是的,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专业术语称之为选择的悖论。
22 讨喜偏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761
我们会觉得一个人讨喜,如果他:(1)外表有吸引力;(2)在出身、个性和兴趣上与我们相似;(3)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
标注 (粉色) - 位置 766
“复制”是销售的标准技巧。销售者设法复制对方的手势、语言和表情。如果买方语速特别慢、声音特别低、经常抓挠额头,卖方也同样又慢又低地讲话、不时地抓挠额头就很有意义。这会让买方觉得他讨人喜欢,做成生意的可能性就更大。
标注 (粉色) - 位置 781
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23 禀赋效应
标注 (粉色) - 位置 792
禀赋效应。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标注 (粉色) - 位置 807
在大型拍卖时,经常会导致“赢家的诅咒”:拍卖的赢家反而是经济上的输家,因为他出价过高。
标注 (粉色) - 位置 809
你应聘一份工作却没有成功,你会很失望。如果你知道,你一直坚持到了最终环节,然后被拒绝了,你的失望还要大得多——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你要么成功,要么不成功,其他的一切都无关紧要。结论: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24 奇迹
标注 (粉色) - 位置 840
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25 团体迷思
标注 (粉色) - 位置 868
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26 忽视概率偏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880
在1972年的一次经典研究中,人们将实验室的受试者分成两组。第一组受试者被告知,他们肯定会遭到一次电击。第二组被告知,他们遭受电击的危险只有50%,也就是第一组的一半。研究人员在试验时间快结束时测量受
标注 (粉色) - 位置 882
试者身体的紧张程度(心跳频率、神经紧张、手心盗汗等)。结果惊人:没有区别。两组试验受试者同样紧张。随后研究人员将第二组受电击的概率降到20%,然后降到10%,再降到5%。结果:还是没有区别!当研究人员提高预期电击的强度时,两组受试者的身体紧张程度都增大了。但即使是这样,两组之间也并无区别,他们增大的幅度是相同的。这表明:我们是对一件事的预期强度做出反应(累计奖金的多少及电压的强度),而不是对它的概率。换个说法:我们缺少对概率的直觉理解。
27 零风险偏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926
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友谊、你的敌人,还是你的土地。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的快乐。研究表明,无论是中了百万彩票还是半身瘫痪都不会长期改变你的满意程度。不管发生什么事,快乐的人照样快乐,不快乐的人依旧不快乐。
28 稀少性谬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959
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是否有哪位“伦敦来的医生”也想要它。
29 忽视基本概率
标注 (粉色) - 位置 970
精确描述误导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科学里称这种思维错误为忽视基本概率。忽视基本概率是最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实践中所有记者、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常犯这种错误。
30 赌徒谬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1019
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不过这主要存在于赌场、彩票和理论书籍里。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大多有着相互联系——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请你忘记命运的平衡力量(除了回归均值的情形)。
32 归纳法
标注 (粉色) - 位置 1078
因此归纳式思考有时会产生严重后果,但没有它也不行。我们相信,当我们登上飞机时,气体动力学的原理明天也管用。我们估计,我们不会在大街上被无缘无故地殴打。我们指望,我们的心脏明天也照常跳动。我们需要归纳法,但我们不可以忘记,所有确信都只是暂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怎么说来着?“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是肯定的。”归纳法有可能具有诱惑性:“人类一直都是成功的,因此我们也将征服未来的挑战。”听起来不错,但我们没有考虑:只有那些幸存到现在的物种才能这么说。以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将来我们也会存在,这是一个严重的思维错误——估计是最严重的。
33 规避损失
标注 (粉色) - 位置 1102
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要比获得某种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强烈。
标注 (粉色) - 位置 1112
恶比善更有影响力。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敏感。走在大街上,一张凶恶的脸要比一张友善的脸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恶行要比善行更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当然也有例外:在事关我们自己的时候。
34 社会性懈怠
标注 (粉色) - 位置 1119
马克西米利安·林格尔曼是一位法国工程师。1913年,他对马拉车的效率进行调查。他发现:两匹马一起拉一驾马车,效率并非一匹马效率的双倍。这一结果令他意外,遂将他的调查延伸到人类。他让许多人一起拉一根绳子,测量每人释放出的力量。他发现两个人一起拉一根绳子,平均每人只投入其力量的93%,如果是三个人一起拉,每人只投入85%,8个人一起拉时就只剩下49%了。除了心理学家,这个结果没让任何人感到意外。科学界称这一效应为社会性懈怠。它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在团队中个人的效率无法直接看到,而是与团队融合在一起的。
35 指数增长
标注 (粉色) - 位置 1174
当事关增长率时,请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没有用的——请你承认这一点。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小时,就使用计算倍增时间的诀窍。
37 基本特征谬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1233
我们也必须理解基本特征谬误:极度关注他人源自我们过去的进化史,隶属于一个群体是生存所必需的,被排斥意味着死亡。繁殖、自卫和狩猎,大多是个体做不到的。我们需要别人协助。特立独行的人——其中肯定有一些——早就从基因池里消失了。因此我们才会这样过度地关注人。我们将90%的精力都用来关注人,只用10%的精力关注情境。结论:不管戏剧多么让我们着迷,舞台上的人绝非孤立的,他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境。你若真想理解正在表演的戏剧,就请你不要只注重表演者,而是多关注他们的表演或舞蹈。
38 错误的因果关系
标注 (粉色) - 位置 1268
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就像仙鹤和婴儿一样。
39 光环效应
标注 (粉色) - 位置 1279
光环效应是指: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
标注 (粉色) - 位置 1297
光环效应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你要看仔细。请你排除醒目的特征。世界级交响乐队就是这么选择队员的,他们让选手在一块幕布后面演奏,通过这样做来避免性别、种族或外貌影响他们的评价。我衷心地建议经济记者们,不要靠季度数据来评价一家公司(这已经有股市解决了),而要更深入地挖掘下去。这样挖掘出的东西,并不总是漂亮的,但有时很有教益。
40 替代途径
标注 (粉色) - 位置 1329
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比起你通过无惊险的平凡途径(比如从事律师、牙医、滑雪教练、飞行员或企业顾问的辛苦工作)获得的成功,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当真。蒙田怎么说来着:“我的生命充满不幸——这些不幸大多没有发生。”
41 预测的错觉
标注 (粉色) - 位置 1343
“预言未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一无所知的人,另一种是不知道他们自己一无所知的人。”哈佛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上面的这句话招来了他同行们的憎恨。
标注 (粉色) - 位置 1348
问题是:专家不必为错误预测付出代价——无论是以金钱损失还是以失去好名声的形式。换句话说,社会给了这些人不受约束的预测权利。他们预测错误时没有“坏处”,但如果预测正确,就会获得关注、咨询委托和出版机会等“好处”。由于这种预测的代价为零,我们正经历一场真正的预言膨胀。
标注 (粉色) - 位置 1357
请你对预测持批评态度。我为此训练出了一种条件反射——我会对每个预测报以一笑,以此去除它的装腔作势,随后我会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这位专家的预测有何约束机制?假如他是雇员,如果他不断出错,他会失去他的工作吗?或者他只是一个自封的预测大师,靠图书和报告增加他的收入?第二,这位专家的预测准确率有多高?他在过去5年里做过多少预测?其中有多少应验了,有多少落空了?我希望媒体在发布所有预测时,一同公布被误以为是大师的人们的成绩证明。
标注 (粉色) - 位置 1361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一句话:“我不做预言。我从没做过,我也永远不会做。”
42 关联谬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1387
卡尼曼由此认为,存在两种思维:一种是直觉、机械、直接的思维;另一种是有意识、理性、缓慢、有逻辑性的思维。
标注 (粉色) - 位置 1392
请你忘记“左半脑和右半脑”的说法吧,更重要的是直觉思维和有意识的思维之间的区别。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
43 框架效应
标注 (粉色) - 位置 1400
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标注 (粉色) - 位置 1421
作家们会有意识地使用框架效应。因为如果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描写出谋杀过程,侦探小说就会很无聊。那将不是侦探小说,而是纪实作品。虽然最后都是讲述了整个故事,但合理地利用框架效应才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标注 (粉色) - 位置 1423
你要意识到,没有框架效应,你什么也不能描述,每个事实——不管你是从一位朋友那儿听到的,还是在一份严肃的报刊上读到的——都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
44 行动偏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1448
如果花时间等待刚好让你做出了正确决定,你得不到荣誉、得不到勋章、得不到刻有你名字的雕像。相反,如果你表现果断、行动敏捷,形势好转了(哪怕纯属偶然),那么,你就大有机会受到祝贺或成为年度最佳员工。社会更喜欢下意识的行动,而不喜欢有意义的等待。
标注 (粉色) - 位置 1451
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在他的书房里。
45 不作为偏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1479
当形势不明、矛盾、看不透时,行动偏误就会插手了。此时我们倾向于做无用功,哪怕没有这么做的合理理由。而不作为偏误的形势大多是一目了然的:今天的行为可以防止未来的损害,但防止损害对我们的激励并不强。不作为偏误很难辨认——放弃行动不像采取行动那么容易看出。我们不得不承认,1968年的欧洲学生运动看穿了不作为偏误,提出了一个醒目的口号来反对它:“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46 自利偏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1514
如何应对自利偏误呢?你有对你直言不讳的朋友吗?如果有,你很幸运。如果没有,那你至少有个死对头吧?好,那你就挑战一下自己,请他喝咖啡,请他不加掩饰地说出对你个人的意见。你会永远感激他的。
47 享乐适应症
标注 (粉色) - 位置 1539
要是我们能够准确地知道,一辆新车、一个新事业、一段新恋情会让我们多么幸福,是不是就好了呢?那样我们做决定时就可以更加明确,也不会不停地暗中摸索了。是的,那样可能就好了。这里有一些科学的建议:(1)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返交通、噪声、慢性疲累等;(2)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得金奖等;(3)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请你为友谊投资。对于女人,隆胸具有长期的幸福效应;对于男人,则是升职——不过,只有当男人不与此同时更换对比群体时才会感到幸福。因此,如果你在升为首席执行官之后只跟其他的首席执行官们交谈,幸福感就会消失。
49 联想偏误
标注 (粉色) - 位置 1604
没有谁讲得比马克·吐温更贴切了:“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不要多;好让我们不像坐过热灶台的猫一样。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这是对的;但它也永远不会再坐到冷灶台上去了。”
50 新手的运气
标注 (粉色) - 位置 1627
从哪一刻开始就不再是新手的运气,而是天才呢?没有明确的分界,但有两条线索。第一,如果你长期比其他人成功,你可以认为,自己的才华可能起到作用,但你绝不能过于自信、自满。第二,参与的人越多,某人出于
标注 (粉色) - 位置 1629
纯粹的运气长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也许你就是这个某人。如果你在一个只有10名竞争者的市场上脱颖而出,这说明你有一定的才华。如果你在一个拥有千万名竞争者的市场上成功了,你就不应该太骄傲(比如说在金融市场上)。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认为,你只是很幸运。
52 双曲贴现
标注 (粉色) - 位置 1694
及时行乐的诱惑力极大——尽管如此,双曲贴现也是一种思维错误。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我们对我们的冲动控制越小——比如在酒精的影响下——我们就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是末日似的,却是不明智的。
跋
标注 (粉色) - 位置 1699
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爱默生
标注 (粉色) - 位置 1742
为什么我们的思维错误这么顽固?20世纪90年代末,第二种类似的解释被分析出来了:我们的大脑是为复制设计的,而不是为发现真理设计的。换句话说,我们首先需要通过思考来说服别人。谁说服了别人,谁就确保了权力,从而确保了能够接触更多资源。这一资源接触反过来在繁殖和培养后代时又是一个关键优势。图书市场表明,我们进行思考主要不是为了发现真理。小说要比非小说类书籍好卖得多,尽管后者的真理含量要高得多。
标注 (粉色) - 位置 1746
在特定情形之下,本能决定——哪怕它们不是十分理智——更好。所谓的启发学研究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许多决定缺少必要的信息,也就是我们被迫缩短思考,使用大拇指规则(启发学)。比如,如果你感觉有不同的女人(或男人)吸引你,你应该娶(或嫁)谁呢?靠理性是不行的,如果你只信赖思考,你会永远单身。简言之,有时我们会本能地做决定,事后再说明我们选择的理由。许多决定(关于工作、生活伴侣、投资等)都是本能地做出的。之后我们再虚构出一个理由,它让我们感觉我们是清醒地做出了决定。比起科学家,我们的思考方式更像是律师。科学家追
标注 (粉色) - 位置 1751
求的是单纯的真理,而律师精通于为一个已经确定的推论虚构出可能性最大的理由。
标注 (粉色) - 位置 1752
请你忘记每本研究性管理学图书里都有介绍的“左半脑和右半脑”,本能行为和理性思考之间的区别要重要得多。两者都有其合理的应用领域。本能行为迅速、自发、节省能量;理性思考缓慢、费劲、消耗许多卡路里(以血糖的形式)。
标注 (粉色) - 位置 1755
理性思考当然也可以转变为本能行为。如果你练习一种乐器,你刚开始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学,指挥每一根手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本能地掌握了琴键或琴弦:你看着面前的乐谱,双手像是自动在弹奏。沃伦·巴菲特阅读一份资产负债表,就像一位职业音乐家看总谱。这就是人们称作“能力范围”的东西:在我们拥有高超技能的地方让理性思考成为本能。可惜本能也会在我们达不到高超技能的地方发生——而且是发生在挑剔的理性能够正确干涉之前。于是就出现了思维错误。
-
道人-易乾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20 20: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