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壳日记Day4:微光
直到现在,灵魂其实都像一艘黑夜中在怒海行驶的船,时而抛起时而落下,在起伏间歇享受平静。“心之所似,有如万丈迷津,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唯有自渡”。但在这远称不上风平浪静的“自渡”之路上,我却并不害怕迷失方向,也不害怕自身在汹涌波涛中散架,归根结底是在怒海前行时,有朋友、亲人所散发的无数微光。
它们汇聚成光明的缆索将我牢牢拽住,同时穿越暴风骤雨的海面,深入宁静温柔的海底,将我锚定在正确的方向。因此无论表面如何起伏摇晃,在内心深处始终有稳定的支点,支撑着我在苦雨中等待彩虹。
在无数次谈话中,他们为我校准航向,指明偏颇的角度。这些对话仍在发生,也不断促使我深入自我也深入他人,在多重视角中再次审视自己。在过去与现在、自己与他人的思想价值交汇相融的那一瞬间,同样有微光迸发,那是我正在享受、并且试图记录的萤火虫森林。
有关自我的优先级:八爷总是那股唤醒我的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的力量,不仅是在初期尚未“回过味儿”时督促我尽快切割,不必有任何的牵连,同时也要注意安全,让家人放心。她更是在一些愈发幽微的地方提醒我,应当把自己理直气壮地放到更优先的位置,而不要因为考虑他人感受而下意识地首先束缚和委屈自己,对自己道德标准定得过于严苛。
在情感激荡之初,有几个晚上我很想谈话,却囿于“自渡”的观念,认为不应该在此时养成依赖他人的心理惯性,应当学会使用自身力量。但痛苦会探头探脑,让人心神不宁,于是向她求助。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此时不要再对自己的需求进行价值判断,没有什么应当或是不该,自己暂时无法支撑就坦然地找愿意聆听的朋友倾诉,用更多人的力量一起疗愈,不必因为“添麻烦”的概念而固步自封,也不必因为自己一时“无法走出”而自我批评。把这些评判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撤走,仿佛从聚光灯下走出,在亲密的黑暗里寻求真实的安慰,接纳自己也顺应自己才是爱自己的开始。
有关隐形的预设:雅雅在对话里听出我无意间的预设,想把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完全投入学习。但其实不用给自己预设得如此死板,不然会形成某种门槛束缚自己的生长。在写论文最辛苦也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完全可以继续开放自己,保持和人们的交往和接触,并借此获得支持,对自然生长的情感也坦然接受,开启新的可能。除此之外,她也看到我对自己的预设,即使在亲密关系里也保持着紧绷,要求自己最好的形象。但其实在交往中展现自己的焦虑不安和问题缺点,同样也是磨合关系、获得共同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要把维持关系的责任完全揽到自己身上,问题需要两个人共同面对和解决,维持关系也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
关于韧劲:社会支持和被爱的经验,让我有可能一味付出完全信任他人,但更是在关键时候赋予我面临疾风的韧劲。沈灵灵和我一起思考,所谓的圣母心、恋爱脑与伴侣关系中合理付出的边界在何处,又如何体察和捍卫自己绝不容侵犯的边界?在上野千鹤子称为“夺取对方的自我,并放弃自己的自我”,“艰难地摸清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渡给他人的自我防线,以及对方那条无法逾越的自我界线”的斗争之中,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那个“磨破发红”的自我?在被浪漫爱意识形态塑造的自我中,已经将维持亲密关系的责任感完全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如何与这个冲动更好地共存?
最后,在大家都和我一起对前任嬉笑怒骂、痛斥嘲笑的时候,只有母亲小心翼翼地想让我把美好封存,放过这段横冲直撞的青春,因为过去的时光同样是我自己美好的生命,它不应该被否定,而是因为我从头至尾的真诚,显得更为珍贵。
-
风057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5 11: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