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内心深处的理想职业
查看话题 >裸辞半年,喝茶,读书,散步,我终于敢做无用之人
记得之前玩塔罗,算人生基调,牌面预示,我是那种需要过一段时间就把自己藏起来透口气的人。
但曾以为我会是被社会加工最规整的那批人。
因为从小到大过早懂事,念高中时已经和父母产生对调,常常担待父母的情绪。所以并不算是大刺刺的孩子,这份懂事也被人视为理所当然,很多时候都是在救一场场火,抑或者隔岸观火。导致我对那种失序的人生有警惕之心,这也造就了我对自己严苛的个性。
毕业后,除了第一份工作轻松之外,其余工作的节奏都快到飞起。
第二份工作是一家初创团队,我一个人负责搭建所有内容体系,除了内容策划,还要维护各种作者,为了节省时间,常常压缩自己的吃饭时间。
那时候常常和自己死磕,做不出来自己也不肯原谅自己。
后来是去漫画平台,从0学起,作者也是新人,写不出来我想要的策划,就自己上手操刀。为了发掘一个潜力选手,常常不远千里跑去见对方。那时候,常常在各种车站里穿梭,像是漂浮在隧道里的空心南瓜,忙碌而迷茫。时间像是跳板,只是为了从一件事过度到另一件事。
再后来,是更忙的新媒体平台,一段高密集输出的时光,在自己信奉的匠人精神和流量之间博弈,承受了双倍的磨损。而后后知后觉,这条路子根本行不通的。
这些年,我内心深处所渴望的,其实是做一个「无用之人」啊。
1
记得小时候就有过一个期望,想要等长大后远走高飞,去各个地方看一看,然后当一个农场主,我喜欢那种体力式的输出,直接和阳光雨水,土地打交道的感觉。
后来出社会后,像是被家庭赶到了荒原,成了无根之人。想要自由,就需要埋下头来打磨技能,去耐心穿越时间的暗门,好把自己传送到更远的地方。
现在想想,那时候好像一直在孤立无援的氛围中度过。
记得恋爱的时候,也有种自身力量是在被溶解,而非累积的感受。
好像是在加固别人的人生城池一样,体会不到对方如此积极建设世俗意义上的东西,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那两年,对于自我精神正在破土的我来说,我需要的,只是有个人告诉我:允许一切。而非克制一切。可这座城市,身边的人,都正在飞速的前进着。
就像是好不容易逃出充满内耗的家庭,又遇到一个对世俗钻研如此精密的恋人,那种对生存的匮乏,成了布满感情轨迹里的细碎隐伤。这个信号,让我对未来产生了动摇。也对这段感情渐渐充满忍耐,而非喜悦和欣赏。
后来又摸索了很久,才沥清了埋藏在身体里的那些无用的链接和印记。
直到今年,我终于敢做无用之人了。
做一个完完全全的无用之人。
没有社会身份后,以利益为纽带的关系网开始飞速崩塌,我开始作为真正独立的个体,去和周遭的环境相处。
2
为什么从前隐隐觉得在过得生活不是正确的生活。
非关野心或者对当下不满,而是对生活失去了“在场感”。总是渴望更狂野的旅途,奇妙的遇见,大片的绿色,来刺激自己感受生活的意义。
对各种新鲜生命充满好奇,纪录片里的小动物在一棵树与另一颗之间灵活地跳跃衔接,两头狮子为了领地掐架,牧民们充满沉默的旅途,都让人心动不已。反观自己,整日活在人的丛林里,远离自然,内部所需要的阳光,被环境篡改了,变成了一堆虚浮的热情。
无论是变换几个城市,都无法摆脱这种焦虑的氛围。
对于我来说,需要的是放下,而非攫取。努力过头没有意义,外部的标准变幻万千,以肉身相搏,讨好节奏,企图占据不败之地,实在虚妄。
这几个月,每月只赚到生存所需的开支就好,其余时间,就只是喝茶,散步,看书。
给自己买了一个破壁机,每天diy各种好喝饮料。我发现自己对能自发创造的东西都兴致勃勃,做饭,做饮料,做小玩意,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创造。
而写作,于我而言是一种精神富余后才能坦诚进行的事情。
从前渴望写一些建设性的东西,在新媒体累积出来的,激情被流量激发到一个爆发点,被溶解进每个选题里,需要每一篇都达到铿锵的效果。
人生真正的富余,那些留白,全然被隐去。
因为一个感受力丰富的人,在生活的油锅里已经被滚过了一遍,只能用小小的富余去养护写作这个爱好,而在这个时候,她写的东西才是最动人的。铿锵感被生活的真实重量给牢牢摁住,看似千钧一发,其实又按下不表的隐忍,构成了生活的真相。
就像是一个人疲惫而安宁的坐在夜色里,梳理着一身华丽的羽毛,那一刻对自身的感受没有任何功利心,那一个节点在人生的长河里,像是留白,充满余韵,灵光乍现的一笔。
3
这个月日子好像加速了一点。
在梳理好自己以后,发现又可以投入到新的建设中来。
记得和一个朋友吃饭,我们聊到入世的动力,她说,自己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要有成就,有社会上的身份。
那时候的我想的是,只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自身的经历去书写生活的种种。
后来,我发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还是需要和人有连接,有碰撞,理念才能得到延伸。
而自我不是思考出来的,是被创造出来的,热情也是。并非是天生就有非常明晰的自我,而是有一件非做不可之事,推动着我们往前走,在这个过程里,自我一点点得到补充和延伸,热情也得到巩固。
所以,从前的那些理念,不是自己的第一手经验,用起来当然不顺手了。
脑子里忽然又想起朋友那张永远充满好奇的脸。多么兴致勃勃的灵魂啊。即便还是摇摇欲坠的,就已经展露出非做不可的勇气和锋利了。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吧,知道生之艰涩,但依然毫不避忌的迎了上去。不创造各种概念去掩饰自己的胆怯,而是直面它。
这一点,我确信自己也可以做到。
-
独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9 20:35:13
-
anyayy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23 08:14:18
-
烫发的毛毛虫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2 22:59:30
-
荔枝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1 18:38:22
-
九歌吖^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8 23:25:11
-
浅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3 20:38:13
-
何垚臻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0 22:20:57
-
莉莉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5 12:05:45
-
苹果妞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3 12:57:53
-
saiv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9 15:07:21
-
依奎耶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6 19:26:10
-
🍉柑皮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2 11:49:15
-
再见青春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09 08:58:07
-
陶瓷体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08 23:08:24
-
喜欢听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08 14: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