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前保卫澳大利亚30%的陆地和海洋,这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部分)
【原文来自The Conversation】
你可能已经听说过澳大利亚的环境状况不太好。上周环境部长Tanya Plibersek发布了《环境状况报告》,她把现在的情形描述为一个“关于危机和衰弱”的悲惨故事。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海洋酸化、物种灭绝,土地、河流和海岸健康都变得更糟糕了。
作为回应,Plibersek保证在2030年前要保卫澳大利亚30%的土地和水域。澳大利亚在去年上届政府的领导下承诺了这一点,与其他 100 个国家签署了这个 “30·30” 愿景。
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具备价值的承诺,但也不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实际上,我们在海洋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目标,有45%的海洋已经被保护。此外,目前将近22%的澳大利亚陆地也在我们的国家保护体系下受到了保护。
通过当下的方法让受保护陆地上升到30%意味着依靠由NGO和原住民建造保护区,而不是像建国家公园那样打造公共保护区,因为这种方式本身是不够的。
问题是,在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恶化一直在加速继续,即便我们的受保护区近年来已经大量增加。经过多年的资金不足,我们的受保护区迫切需要适合的资源配置。否则,它就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目标。
什么才算是受保护区?
1996年,联邦政府建立了国家保护体系来协调受保护区的网络,它的目标是为澳大利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守住一份全面、充分和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自从那时,随着政府保护了一些联邦水域,比如科科斯群岛和圣诞岛周围,海洋保护区扩大得最快。
陆地上方面,政府一直撒手不管。在NGO、原住民群体和个人的推动下才取得了一些进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