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典逻辑学的思考
有学者说中国古典逻辑学处于萌芽状态,这种观念是需要斟酌的。其因人们往往以“子曰”、“诗云”开始,再对应当下客观现象展开论述,即判断这为“师心自用”的体现,未免有误。因为如何分析论证和论证来干什么,这是两个层面的事情。
首先,古人将先贤诸子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与法律等价的产物,在这个大前提下将所遇事理进行对标,再进行评价,这种推理模式不就是典型的演绎推理三段论吗?其次,所谓“师心”说主要是在说先贤思想刚开始就达到了究竟的境界,以至于后世成道著作稀有,至于是否师心自用,这并不能一概而论。两个层面的问题,是不能结合起来归纳为“中国逻辑学处于萌芽状态”的。
中国古典逻辑学,表现形式大部分是附属于经史学的,并且一直在指导后世,中国的至人们自先秦以降就在探究真理与实用的关系了。那有没有单独的逻辑学著作呢?也有。盐铁论,虽然是一部经济著作,但内容形式是桑弘羊和贤良文学的辩论记录,是对双方的逻辑和推理非常完整的记载。举个极端例子,唐代鸠摩罗什翻译的中文版本金刚经,从表象看就是一本辩论集。翻译以中文进行二次创作,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达,背后是离不开中国逻辑学的发展的。
来自 豆瓣App
-
琛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7 2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