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
在结束本章之际,我不得不向那个孕育了我青春的二十世纪思想告别。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告别过去的百年迎来新世纪而已,实际上人类可能要告别的是自轴心时代以来的那个不死的精神世界……
金观涛先生在书的最后一章中如是写道。一种道别乃至诀别的心绪忽而溢满我的胸腔,要我落泪,要我哀伤。睡不着。几天来的压抑、茫然和不安,无从倾吐。夜阑人静,室友的鼾声起来了。我坐在床上,息掉阅读器,彻底被黑暗吞没。
历史进程犹如洪水,而社会结构却是不引人注目的地形和渠道。当山洪铺天盖地而来时,它流向一个方向而没有走另外一个方向,表面上出于偶然,但实际上却被地形所决定。然而要在洪水之后复杂的地貌中发现干涸的河床却是十分困难的事。
我常思考,社会变迁是自然而然、不动声色的吗?近今的事,令我痛切地感得:此为无稽之谈。它实际只是在这个社会已然下定决心进行实验之后一蹴而就的。赶不及迁延观望,多少人生便成为宏大叙事里的细小尘埃,攒起来,仍凑不齐一个注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固然正确,但震撼始终是由某个人来赋予的,而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却成了历史重复和轮回的工具。
文章写尽太平事,不肯俯首见苍生。
对于时世,我愈发无所适从。诡诞之事日复一日地上演,似乎证明了意识形态统治的虚妄,也让我在愤怒-心酸-无力的震荡中变得木然。神思恍惚,无心备考,我一次又一次被历史感笼罩,有时是忽左忽右的潮汐侵袭,有时却是四面涌来的巨浪滔天。
金先生的书,一直陪伴着我,令我得以重拾起微小的勇气来:
整个中华民族是超越一切意识形态的。民族的苦难、追求和她走过的道路本身就有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她召唤着后继者重新认识她!她渴望着在这伟大的反省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心绪七零八乱,词不达意。但我深信:当我醒来,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阳!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