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单词的乱想-快乐与无聊
中学为了写作文,看过很多名人名著,描述景色,描写心情,重现历史,针砭时弊,畅想人生的著作,可谓各有特色,其实很多早就回忆不起来,文章实际上也没有因此有多大进步。不过有一篇文风独特的文章,读完之后大为感叹,原来文章还可以这么写,至今依然记得,那就是收录在钱钟书《写在入人生边上》的《论快乐》,把快乐的法语德语词源结合古文随手拈来的,把人生的快乐之矛盾活灵活现的的描绘出来。钱老认为,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但是他又提出“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对于这种人,人生还有什么威胁”,真可谓集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的唯物观的大成。
后来看了更多的书,才知道钱钟书先生之此文,其实是当时清末民国之“训诂学”文风下之典型,甚至加上参考文献,就是一篇学术论文了,这对于习惯了一板一眼写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的中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这种文体,自然会有终身难忘之印象。再后来读过训诂学大师陆宗达的《汉字的产生和发展》,粗看了他的《文字学讲义》,才初步了解了单个汉字的演绎,其实充满了历史地域的演绎味道,而众多我们如今默认为常识而懒得多想的概念,背后却是千年的激荡积累。陆先生一方面引用了荀子的正名篇,提出词汇是约定俗成生成的,大家认可即可,同时又提出汉字是同形异音近义,读音和形体的变化反映着各地大众对表达的变迁。当然训诂学也不是近代才产生的,皓首穷经是文人千年的追求,现在也经常被描述追求真理,有意思的是,英语里面对应的词叫etymology,而这个词的拉丁词源是etumos,意即true。
如钱钟书先生说的的“乐”字,快乐的源起确实就是乐器,而在贵族听乐器时之舒畅从而创造的出的感觉称为乐,而英语的joy,词源是法语的joie,其是拉丁语gaudere的法语化,是祭拜众神( show celebration of a god. )时候的喜悦。可见东西方在使用实体化的仪式感来概括情绪都是类似的。当然,在拉丁语系,这些显然是贵族才有的排场,到了民间,又发生了分化,有把贵族丝竹之乐对应到丰收之乐的,于是产生了felicity一词(对应汉语的天伦之乐的语境,domestic of felicity)其词源是felicitas 就是fruitfulness 丰收的意思,也有就跟主观很爽的感受相关的词,please,其起源是placeo,愉悦的意思,有意思的是,这个词同样是安慰剂 placebo的的词源,一种浓浓的自我催眠的味道。而到了现代英语的happy,其起源诺曼语,完全就是“come out by accident”的意思,即偶然的,不是长期的,已经沦落(degrade)为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感官用语了。中文里面,六朝之后,从王羲之开始,乐不再用带丝竹的写法变成如今之乐字,也有这样的趋势。
进一步看看快乐的反面,无聊。钱钟书先生用了德语的langweilich 自然就是快乐的反面:好长的时间了。有意思的是,英语的无聊,bore,词源是德语的钻孔(bohren),看来德国人的一板一眼确实让喜欢装逼(pompous)的英国人看不下去。而德语里面,bohren有专注的意思,er bohrte so lange, bis er eine Lösung für dieses Problem fand.(他坚持不懈地研究,直到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又看到了上文提到的皓首穷经的感觉。看来就算是打孔这种事,只要专注在其中,也可以是舒服的事,正如“唯有热爱可以抵岁月漫长了”当然英语也有自己的专注专用词,rapt,这个词初看就有点不对劲,不就是raptor(猛禽)的简写么,后来才发现,其词源确实是一样的,拉丁的raptus,捕食,抢夺的意思,甚至衍生出rape这种很负面的词,看来英美对于弱肉强食的理解是写入自己日常的细节里面的。总结起来,专注(无论你是钻孔还是捕食)并得到结果带来的体验,终究是正面的。无聊的派生自然是空虚(void),这些精神的投入(commitment)和回报(reciprocate),自然是可以让人感到再次满足和满足(content),这个content也是我们中学英语的老熟人了,内容,包容物的意思,因为其起源contineo的本意,就是装满了东西,引申为就满足快乐。到这层面,快乐已经从纯粹的情绪变成追求得到回报的过程,自然更乐了。汉书里面有,《汉书·王莽传》:“丰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满,又实畏汉宗室,天下豪杰。也用满足一词,跟contineo形成了跨域东西的共鸣。
当然,这些都是短期有交互的感觉,如果是长期的热爱,中西方也不约而同的往“有病”方向去引。中文自然是一个“痴”字,英语形容“passion”,有个词叫mania,同时也是狂躁症的意思,毕竟nia是医学里常用的肌肉紧张的词根。言下之意,过度热爱都是有点不正常的,平淡才是常态。这里有引出一个有意思的词,mundane,平淡生活的意思,而这个mundane的词源mundus,是world的意思,看来,平平淡淡才是真是所有人类的共识啊,因为他就是全世界。以至于德语的平淡(nüchtern),本身就有理智的意思。当然,单调和理智总会让人无聊的,所以德语的另一个无聊的词是单音(eintönig),又回到了音乐本身了:那些单音的乐曲总是能让小朋友快速入睡。(Die eintönige Musik lullte das Kind ein.)以至于在学高数的时候,我们还能碰上这个词:单调函数(monotonic fuction ),当年上数学课老是睡着的原因找到了。
人类就是荷尔蒙驱动的生物,毕竟要迎来新的变化(advent of change),首先还是要 冒险(adventure)。佛洛依德的人性的理论基础,libido quantum,用拉丁翻译就是有多少渴望(how much desire),这种激情,正是推动人们不断出发的动力,毕竟adventure的词源advenire原意即到达一个地方。这探索的过程,才能让人给燃烧起来,英语有一个专门的词热忱(ardour)的词源,就是燃起来(ardere)。(the provisional rebuff did little to dampen his ardour.)所以我们无论是追求短时的快乐还是长期的乐,至少要知道,无聊和被动躺平(herumliegen)其实就是快乐的大敌,让身心在新的场景来一场冒险,是快乐出现的前提(vorheraussetzung)。所以,当我们感到无聊和空虚的时候,要么通过专注让大脑暂时忘记这的无聊,要么给大脑来新的刺激。这可以通过一场沉醉(immerse)的阅读,可以通过一场激烈(furious)的运动,可以通过一次外向(gregarious)的社交,可以通过在新技能上勇敢的(valiant)尝试来实现。
所以,平庸和普通(ordinary)可能就是世界真正的秩序(毕竟是order的同源词),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心智,学习苏轼的心态: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既然快乐只是人类一时的宽裕,那也没要把平庸看作是长期的痛苦,毕竟痛苦(pain)的本源是惩罚(poena,所以传票即subpeona,要等着收罚了),而misery ,torment等痛苦词家族,都是跟扭曲(tortue)相关的,跟平庸(in order)相去甚远,德语的平常(üblich)就是一再发生(immer wieder vorkommend)的意思,接受按部就班的安排,同时不时来一场身心的小冒险,也许就是人生的小技巧。毕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李白笔下已有明月,白玉盘,石上月,青天月,水中月,峨眉山月,飞天镜等描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