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旅”的羊毛被薅得体无完肤,谁在受罪?
不想写东西
但是看不过去

应“客户”要求
事件曝光将涉及多方利益
故,人名、地名、公司名均为化名
夏莺是我多年前的同事,一个灵气的姑娘。
她喜欢安静,祥和的慢生活,对待世界她会在心里事先建立美好的幻想,而那往往容易不尽如人意。
去年她去大理,待了几天,告诉我:这也不像理想生活啊?!
昨天,她跟我买酒,问我:买酒客人的那些故事,是真的吗?
我说:是的,他们愿意跟我分享。
于是,她和我说了些心中不满的现实。
六个月前,夏莺在杭州进了一家文旅公司——QCY,没待几天被调去浙江一处乡村,参与未来乡村的项目。
未来乡村是浙江省新开展的建设规划战略,某种意义上算是曾经“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最终效果何为尚未可知。浙江计划在未来五年打造1000多个未来乡村,而这一政策无疑成为众多文旅集团企业眼里的香饽饽。在无数竞争企业中,有新晋文旅团队,也有曾经接手过“美丽乡村”项目的熟脸。
据夏莺说,QCY靠着关系拿下了5个项目地。夏莺去的就是其中之一,标价300万,但QCY派到项目地的人员,包含夏莺只有三名。

夏莺对此并无异议,事实上她挺喜欢乡村生活,她也喜欢这样的项目,愿意在其上花费心思精力,去勾勒自己心中的理想画面。
夏莺说,乡村路很宽,空气干净,植物慢慢地生长。人们的感情热烈纯粹,生活缓慢,静谧舒服。
她说,村里有个酿酒的师傅,姓马。他得过白血病,人很仗义,就是爱吹牛。他对我们很好,我们在的时候,就给我们买这买那的。听说我们要离开的时候,他立马跑去书记那,就是想法子希望我们能留下来。
还有,一个姓徐的老总,颇有文人气息,性子沉稳。他爱喝茶,尤其白茶。他也懂酒,甚至从酿酒的马师傅那买了好多酒,囤在自己家老房子里。
夏莺还跟我说起了房东阿姨,言辞间尽显亲情一般。她说,阿姨拿她当女儿看待,经常给他们炖鸡炖鸭,还帮着洗被单衣服。阿姨想撮合自己儿子和夏莺,但夏莺觉得阿姨儿子就像是弟弟。
夏莺说,她走的时候,阿姨哭得不行。现在每天给她发信息,让她好好吃饭,有空一定记得回村里。
即便夏莺谈及那四个月的乡村生活,尽是眷念,但QCY这家公司所作所为实在没法让她支撑下去。
夏莺说,QCY从一开始就打好了如意算盘——夏莺面的是QCY,但劳动合同却是跟第三方签署。QCY清楚,后续劳动仲裁将是“无可避免”,它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官司推给第三方。



在吃住方面,QCY也是一副甩手掌柜作风,对外派人员丝毫不管。而乡镇政府出于项目进展考虑,安排了吃住。
夏莺说,乡镇政府对我们也算是仁至义尽。我们走了之后,QCY又派来了三个人,但乡镇政府再也没了当初的耐心,直接告知外派人员“吃住自理”。

此外,QCY拿了乡镇政府80万的宣传费用,但连300元的微信认证费用都拖着不想出。开工三四个月,QCY拖延项目进度,同时又拖欠员工薪资。乡镇政府对项目成果丝毫不满意,原不打算支付第一笔90万的拨款,但出于上面关系,也只能有苦说不出。
拨款之后,QCY这才支付了夏莺他们的薪资,而且克扣工资严重。夏莺说,有一个月,他们仨,一人扣了6000,一人扣了4000,一人扣了2000。

眼瞅着未来乡村验收期迫在眉睫,而QCY连点门面工夫都没配合到位,乡镇政府只能另想办法——在20天里勉强填补4个月的坑,以防领导审查时不会落得过于难堪。
除此,QCY还靠着所谓的“推荐”,在乡村给自己谋了个受益其身的项目。针对这种种行为,乡镇班子几乎都是敢怒不敢言。

夏莺说,类似这样的事,QCY向来劣迹斑斑。他们之前给浙江某个地方引进过一个项目,类似于萌宠乐园。开业当天,卖票收款码用的竟然是QCY现场执行小姑娘的二维码,而后再转账给公司。
据夏莺称,一天门票差不多15万。活动结束后,政府向QCY要进项款,QCY宣称只有6万。政府不信,要求查看那个小姑娘的收款记录,QCY坚持不让。无奈之下,政府起诉QCY,理由是侵吞国有资产。
当地政府将QCY踢出局,转与项目经理合作,因为乡镇需要的是能干实事的人。
但对于QCY来说,这个项目黄了,但换个地方,同样的路数再来一遍依旧有效,比如夏莺参与的这个。
夏莺被逼走,新换的三人也会被逼走。
QCY可能重蹈覆辙,再次被踢出局,但它不在乎。
只是,这种事如果周而复始,浙江不会有1000个未来乡村,乡村建设更不会有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