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浪漫主义无聊行为实录
查看话题 >为什么艺术家的作品大多都很迷,很难看得懂?
因為
藝術作品不是用來講道理讓你懂什麼的
過去,艺术的功能是现实的显现。例如西方对绘画造型的四种功能: 1 记录形象的功能 2 叙事的功能,相互作用、行为和故事 3 欣赏品的功能,本身是审美对象,作为玩物 4 符号的功能
當代藝術當然可以保留這些功能,但因為有了攝影和更發達的大眾媒體:
以希腊为源头的艺术意义是对现象的摄取,而艺术作为图像的艺术终结了,这被摄影取代了;
以希伯来为源头的艺术意义在于看的不是符号和图画本身,而是看画后面的象征和含义,这被媒体取代了[1]。
不懂就不能被感動、不能欣賞嗎?
美的反面不是丑,其实是认为「艺术与我无关」这种看法,美的反面是无感。
去展览可以收获的就是美,但美不止美丽,陰森、崇高、滑稽、醜萌都可以可愛,把它简化为一种感受也不完全错。
既然它可以只是感受,那么就没必要用自然科学的逻辑去获得清晰和可转化的收获,一定要get到什麼知識點,所以我一看到很多人上來就一句普通人看不懂求科普就會很想答題……第一句就是:你到底想看懂什麼?我也是普通人!
說欣賞藝術門檻高,可能是找错了门,或看到门不敢打开。很多人看一個藝術品,不敢說,我無感、我不喜歡,偏偏要說,我不懂[2]。其實要迈进这个门,只需一双眼睛(仅以视觉艺术为例)。几乎人人都有眼睛!
在欣賞作品,或者看到作品後欣賞自己的回味和感動上(自我感動在藝術上從來不是壞事),每个人都是人(或許吧),都可以调用自己的感受去看艺术。
为何有时候藝術又如此难懂?這就正如为什么人性如此难懂?你真的了解自我吗?你了解他人嗎?即使是最親的人,何況是不同文化和時空的人。
欣赏艺术,是寻找人性和理解自我的过程。有時候可以在藝術作品——這時候可以把其擴大到一切虛擬和現實的體驗——當中獲得一些身份認同或回憶治愈[3]。
看不懂也得不到的藝術有啥好的?
如果你对“寻找自我”感兴趣,当代艺术比起经典美术,可以给你更多的思考和玩耍的空间。你可以從當代藝術上獲得很多,也可以什麼都不獲得。
“懂不懂藝術”不一定是欣賞當代藝術的條件,但有開放的心態很重要。即使作品不能使你增長什麼知識、獲得什麼認同,單純就讓你覺得爽或者不爽(和喜歡看悲劇和恐怖片是一樣的呀),這就是在欣賞藝術了[4]。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藝術應該讓人懂,而藝術家偏偏搞得那麼難懂,他不會因為別人不懂而抓狂麼?
或許是因為艺术可以只是人性,如果不需靠艺术维生,那只需问自己:什么对你来说更重要就好。

來自杨福东《明日早朝》展[5]。
人如果不能對無用之事感興趣,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連柴犬都不如啊。

「意义谁人定?
没又怎样汪就是
忍不住想看」
By 大肶八竿子亲戚的川柳[6]
來幾個當時和現在都很迷的藝術家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年11月28日-1827年8月12日),他在当时和现在都是小众。但喜欢他的人会非常喜欢他。他还是浪漫主义诗人。

唯美主义最大「毒瘤」詹姆斯·惠斯勒[7](James McNeill Whistler,1834年7月11日-1903年7月17日)是美国人,但法国和美国都不收他。
他来到當時藝術比較先進的英国特立独行,以音乐命名画作,并和印象派划清界线。

我喜欢他远胜印象派,他比印象派更印象。这是他的孤独,也是我品味的孤独吗[8]?
他因為看不懂的作品,和羅斯金(這位是我很喜歡的、過去美術的大佬)吵上法庭:
罗斯金:所以你这么一搞(原文为 knock it off)要花多少工时? 惠斯勒:你说啥?我没听懂 罗斯金:我意思是,您画这幅画用了多少时间? 惠斯勒:噢!不!请允许我声明,我非常乐意接受您所使用的任何术语。“搞”了多久?我记得应是一天。Emmmm…第二天画布没干时,我补了一笔。 罗斯金:噢,两天!两天的劳动,那么,就为这,您要价两百个基尼? 惠斯勒:不!我是为了我一生修养要的价( the knowledge I have gained in the work of a lifetime)。
藝術作品的孤獨感或許在於藝術家的孤獨與觀眾的孤獨不相通,但孤獨不是貶義詞。
它们都有过多的表现和传达。但艺术家未必能掌控他们是否能传达这些。觀眾會覺得很迷,或許覺得get到了,卻不一定能向藝術家求一個肯定的答案。
因為藝術特別是當代藝術就不是公佈固定答案的事務。
有艺术还怕什么孤独[9]
为什么怕孤独?为什么需要朋友?都说知己难求,有人求不到还是想求,有人求到还想多求。很多人还需要不志同道合,仍要维系关系的朋友。
内部需求:为了认可?为了合群?为了不被当做怪人?一个人觉得难受?
外部需求:利益驱动?出门靠朋友?需要陪伴?加入组织以获得安全和信息?
如果艺术就能给你这些呢?
马斯洛金字塔。一定要完全满足下层需求才可能去要求上层的吗?但有没有可能上层给你的满足感是下层的好多倍,只要学会从上层获得快乐,那么下层需求只需要一丢丢就够。

不仅艺术创作者几乎能到達或者跳躍到金字塔的顶层,连艺术鉴赏者都可以[10]。
評論區改成三天關注可評論還是有意義的,我已經在这這個答案裡: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出名,震撼人心的现当代艺术作品?艺协的艺术家为什么净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以及引用這個答案無數次地在我的各個已經過於類似的問題裡解釋:應用藝術、流行藝術和嚴肅藝術為啥在簡中都那麼拉胯。
嚴肅藝術不是故意要讓你們看不懂,是你們自己選擇不去關心你們不想去了解的、別人的、過於自由而沒有規定答案的世界而已。
我不反對奶頭樂,我自己就日日夜夜都在追星,可是你們自己不喜歡好的東西還去罵別人自由創作的人在自嗨,那就是被簡中“管教”太多的典中典了[11]。
参考
- ^Laozhu的演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14002/answer/2576666362
- ^人对美术可以无知到何种程度?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3833021/answer/2467913080
- ^回忆和怀旧可以是艺术作品吗?如何做到?个人回忆和集体回忆都可以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7284796/answer/2697896769
- ^为什么有人明明不懂艺术却很喜欢看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0424325/answer/1746710246
- ^《明日早朝》与《陌生的风景》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140533
- ^什么是柴犬川柳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7264031
- ^惠斯勒名言录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50523
- ^有哪些让你自己看到后有孤独感的画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036089/answer/2640673642
- ^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孤独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1803145/answer/2573287466
- ^呜呜我的译书什么时候才能出版:这个是我当时给后浪的安利第一条:针对性强:受众既广泛又有针对性,针对三种「需要艺术」的人:a.以艺术作为爱好与知识,希望把艺术作为谈资和素养的商务人士;b.以艺术作为创新灵感的人,包括设计师、策划等创意工作、也包括希望更新思维的管理人员;c.以艺术作为人生目标——包括艺术家,也包括艺术鉴赏者,他们通过艺术完成了人生的「自我实现」。
- ^中文互联网的产出在渐渐枯萎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84783/answer/2692427289
© 本文版权归 spRachel雷切尔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