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才是最大的天理
这是一本看完一遍后,会犹豫要不要再看第二遍的书。
不是因为晦涩难懂,而是后劲太大。
书中写了那个年代人们所处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一个小人物一生的颠沛流离,主角富贵跟一个陌生人讲述他的一辈子。
那个时候的人们好像很容易就满足,因为在温饱都无法解决时,其他一切都是虚的,所以会为了一碗带着米粒儿的粥而欣喜。
文中主角虽叫富贵,但他一辈子除了早期是个少爷,剩下的岁月都再和富贵无缘。误打误撞经历了战争,再经历了革命,随着父母的离去,他亲手依次送走自己的儿子,女儿,老伴,女婿到最后孙子也没能剩下。
快要看到结尾时心想,总要给这个可怜的老人留下一个亲人吧,可是作者真的毫不留情的把他最后一个孙子也带走。但富贵在回忆这些时没有眼泪,面带微笑,或许他内心深深的知道,时间肆意的向前走,任谁也无法改变些什么。
看完后,内心的伤感不是尖锐的,而是像河水起了涟漪,一波一波的往外散。
那个时候的人们好像也如岩石一般的坚韧,设想如果放在现在这样一个,部分人们容易选择放弃自我甚至生命的年代,那个时代的人好像内心都无畏的认定着「活着」才是最大的天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