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新安江顺流而下》
10月10日,周一,晴朗。
国庆前三天高温,后面就一直在下雨、阴天。今日晴朗,气温9-19度,降温、有风。虽有阳光,还是能感受到秋风萧瑟;和煦阳光、斑驳树影,也能让人在这气温骤降的秋日心生欢喜。从定安路地铁A口出来,沿着青年路一路向北,穿过解放路来到惠兴路,尽头处右拐来到仁和路,最后沿着岳王路继续北上,稍作停留,整理了这一片每条路的关系。以往每次经过这一片时,总是在惠兴路和邮电路交叉口的位置右拐到中山中路;因为在惠兴路的其中一段加上仁和路的其中一段构成了整个吴山夜市,人群太多的地方,总是会绕道而行。
站在岳王路和平海路交叉口,向西走去,目的地是平海路上的Apple店,要去买副耳机。原先的那副有线耳机是什么时候买的已经记不清了,两年前买12时它就被用很久了,加了耳机插孔转化器继续用到现在,已经被磨损了好几处,暂停键也失灵了。走到门口看见里面人潮拥挤,作罢。这是一方面原因,还有的是,对于这种工具类的事物,除非已经完全用不了,否则还是会留着它们。
10月11日,周二,晴朗。
气温还是很低。出门买面包。日常吃得随意,除了早餐稍微丰盛一点,午饭次之,晚饭有时候甚至都不吃东西。并不是有意为之,是年龄带来的身体变化,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食物了。常去的面包店也是固定的几家,今天去的是华星路上的micro boulangerie。买了柚子百香果恰巴塔、全麦无花果、花椒恰巴塔、椒香可可、彩豆乳酪和两份全麦吐司。店主(夫妇)都是非常友好的人;做的面包(欧包类)几乎每款都是我想要的口感,有韧劲、气味浓郁;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真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面包。
买完面包,来到学院路,往南走,这里在修路。几个月前,是文二路和学院路交叉路口那片在修路;现在,是文三路和学院路交叉路口的这片。这座城市不知从何时起,到处都在修路、修地铁、造新的房子、给旧的房子翻新外墙。路上有身穿各色工作服的工人,他们白天这这里忙活,晚上回家后也是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这是此刻做的最优解。西瓜视频里一个博主的家乡是开原,铁岭市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它在古代叫咸州城,建在清河旁,是大明王朝在东北地区,最后的一座边城。现在的开原市是在一个新的地址上建立的,离古城有一段距离。老城的城墙面目全非,被随意用一些蓝色铁皮保护着;老城腹地也变成了现在人们眼中的破旧之地,周围是一些平房、村庄,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上个世纪的样子。什么是旧的,什么是新的。
10月12日,周三,晴间多云。
气温开始回升。今天上午上楼晒被子。住在二楼、朝北。扛着两床棉被去18楼晒被子。还没将被子甩上楼顶的竹竿,就被人叫住:哎,哎,哎,这根竹竿要烂掉的。好不容易把两床棉被甩上竹竿,抬头看见离我好几米的地方,一个五六十岁的本地阿姨。她径直向我走来,嘴里一直在说,这里要烂掉的,不好晒的。我说,没关系,我看见别人晒过,之前也晒过,不会掉下来。她还是不依不饶,站在我身旁,绕了一大圈说,这是我们的竹竿。言下之意,不给晒。于是移到了旁边的用塑料绳搭建的一处。自己的不锈钢衣架在风吹日晒下已经生锈了,晾晒有衣架的衣物尚可,晒被子不太行。工作日的上午,有很多地方都空着。她仍旧不依不饶,边走边说,好心和你说要烂掉的,你要是态度好点还可以给你晒晒……我一下子变得歇斯底里,说道,你可以一开始就和我说,这是我的竹竿,你不要晒到这里;而不是没礼貌的说哎哎哎,然后找各种借口。上下楼一趟大约需要五六分钟,这一趟大概十五分钟。有十分钟左右,是在争吵、平复自己的情绪中度过的。后来我想了想,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她因为不想让我晒在那个地方找了个借口,然后借着这个理由成了她施暴的工具。试想,若是周围有人群,她是好心,她好心的和我说这个竹竿要烂掉不能晒,我是个不领情的傻子。真正的好心与找理由来为难你,你是能感知到的,对么。下楼后,取下戴着的口罩,一股浓烈的唾沫星子味儿残留在那里;嗓子也因为和她的嘶吼变得生疼;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将来还会遇见类似的烂人,一想到这里,悲从中来;比这更悲伤的是,发现自己在歇斯底里的嘶吼中,迸发着一种动物性的攻击,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让人变得可憎。
好在这天的清洁晾晒工作全部完成:晒被子,清洗被套床单枕套毯子,洗了头发。
10月13日,周四,大部多云。
月经来了,痛经,痛得厉害。午间冲了一个热水袋捂着,睡了一觉,好多了。放在以前,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是不懂的。细细想来也不是不懂,就是不爱惜自己,任由身体疼痛,也常常挥霍自己的身体。这一天看了刘亚仁演的电影《思悼》。在一小时左右,剧中的奶奶去世,他在一旁和僧人一起敲鼓念经,有一种要将心中对这个规则世界所有的恨都掰开了揉碎了并与之一起毁灭的决绝。与此同时,心也和人生底色一样,变得更悲凉了一层。人生的结局到头来是一样的,却不得不在这样的规则世界里反复沉沦,那就洒脱一些吧。就像早餐吃什么食物,随性一些,自由搭配,没有什么是一定要和什么一起的。灵堂里的那些人物形象和南北朝、唐时期的壁画相似,它们背后的文化是怎么样相互影响、渗透,待日后去慢慢研究。葬礼快结束时镜头切换到一条小溪,很像侯孝贤的电影,让人想到另一部韩国电影《诗》。再往后,臣子上吊自杀前在一座建筑物里写绝笔信,这座建筑很像家乡古徽州的建筑风格,暮色四合,湿答答的雨落在天井里。
很多时候,看完韩国的剧或电影,是什么感受呢。犹如雨过天晴后抖动羽毛的鸟儿;或是春日里开放的鲜花。一种浓烈的生命力弥漫、舒展开来。究其原因是,处在东亚文化圈中太卷了;如何从这种“卷”,走向自我解放,是我们要面对的终极课题。另一方面,这片土壤可以将这种困惑表达出来,这件事本身就是在进步的。洪尚秀、李沧东、朴赞郁、李俊益……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表达者。
还是去买了新的耳机。店员拿了一个扁头可以直接插入手机的耳机,已经不需要转换器了。今天才知晓这个信息。
10月14日,周五,多云。
坐地铁在水澄桥下,水澄北路-虎玉路-虎跑路-满觉陇路,最后到达翁家山村,走了大约七公里。虎跑路满觉陇路交叉口到山舍咖啡厅这一段,是最繁华的上下满觉陇。桂花即将全面盛开,虽已是黄昏时分,路上还是有很多行人。山舍咖啡厅到杨梅岭村,行人渐少,还是有三三两两的人在路边拍照。杨梅岭到翁家山,几乎没有什么人了,周围也变得安静下来。每次到翁家山村,都会在村子的最高处拍一张照片,不远处的房子和远处的山。站在这里,总能想起故乡,还有故乡里小时候的自己。这是今年的第五次来这里:第一次是三月初,龙井茶还没开始采摘,这里很安静;第二次是五月中旬,采茶季节已过,春末夏初,一切都是暂新的;第三次是七月中旬,家里茶叶喝完了,买了一些过季的龙井茶;上一次是九月份。这里在龙井茶上市和桂花季来临时,行人络绎不绝。在一些平常时刻来,特别是黄昏时分,家家户户或是吃晚饭,或是饭后散步,你是能看到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从翁家山的最高处继续走,下坡了。来到27路公交车的终点站,茶博龙井馆区。茶博龙井馆区到双峰这一段,几乎都是比较陡峭的下坡路。坐到终点站岳王路,就是市区最繁华处之一了。你从繁华处走向安静,又从安静处来到繁华,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黄色-红色-黄色。纯真、世俗、领悟了世俗后的纯粹,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也没有谁比谁更卑贱。
今天是注册豆瓣十周年的日子。十年前的10月14日,一个对这个世界懵懂无知的人,靠着自身的直觉一步一步,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旅。探索这个世界,也进行自我探索。咖啡、甜品、鲜花、餐具,因为一些现实原因,已经暂时搁浅了。买面包、去各个菜市场、走街串巷顺道买一些好吃的、去山里散步、保持家里的整洁,是现下的日常生活。五年半前辞职的时候,是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劲了。后来的一两年里,常常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动,房间里到处布满了灰尘。那时的自己心想着,什么时候自己才能扫一扫心灵的灰,让自己好起来,毕竟连打扫房间里的灰都是做不到的。
我们好像都在整装待发,等待一个大日子的来临,等待好运降临自己。殊不知,现在的每一天都弥足珍贵,都值得被记录下来。《澄沙之味》里说到“盛情款待”,现在好像已经领悟了一些。很多道理必须经历才会有体感,以后的每一天都请盛情地款待自己。
夜已深,等待这篇日记审核通过后,又是暂新的一天。生活,往前走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