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来信|那个骑着高头大马给女儿一家送粮食的女人
好友,别来无恙。近期降温实属骤然,北方多个地方封控之以村庄为单位,即使地广人稀的农村,我们只能在家里活动,无法前往镇上买一些取暖的东西,比如火炉和煤炭。
邻居送了牛粪,母亲在后院摊开来晒干烧炕,外婆已经在家里待了40天有余,因为出我们村子的路和进他们村子的路,都被挖掘机挖来的山土挡了,也无法送她回家。
八十多岁的外婆每一天都无法自恰,大多数时间蜗居在偏方的炕上睡觉。天气好的时候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走动,每天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家里来人的时候、以及父母有电话进来的时候,她是最艰难的,那种可见的无所适从满溢在面前。
这是外婆与我们在一起待得最久的一次,母亲长得很像她,接着我也越来越像母亲,三代人的现状,让我庆幸我还没有生育,让我觉得轮回的毫无意义和一生的“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
目前说她刚嫁过来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弟兄五个分完家后,家里真正是家徒四壁,除了一麻袋麦子,就是剩下的一间土房子里面的老鼠洞。分家的时候是阳春四月,我刚刚出生,她还在月子里,看着满屋子的老鼠洞,跪在炕上大哭了一场。
很难想象生在一个八零末年的人,出生在如此贫瘠的家中。但事实就是如此,在我12岁以前,家里的吃的都很紧张,食不果腹。
我满月的时候,母亲说父亲挑满了几缸水,就出门打工去了,留下母亲持家和照顾我们。
有好几年时间,我们就靠外婆接济,我们距离外婆家有近五十公里,山路走起来不算近。小的时候,外婆家里养着高头大马,她隔三岔五骑着马送来麦子、玉米、高粱、土豆......产什么送什么,每次送半麻袋,我们可以吃一阵子。
直到后来我长大了,每次去外婆家,都不会空手而归,那时候外婆已经有儿媳妇儿管着,拿家里的东西给女儿已经不够自由,她会在干活的时候,把菜籽油、核桃、荞麦面等这些我们家缺的,早早的藏在地里,等我们去了,借着送我们出村子,再挖出来拿给我们。
除了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了外婆生活的艰难和不体面外,童年时候外婆那种无所适从的性格也感染过我,家里来了亲戚送我一点小礼物,即使我多么热爱,外婆都会强行要回去还给人家,再后来,舅妈领养了三姨妈的女儿,外婆来抚养,我见过她对我的表妹又打又骂的样子,表妹每次都脸上身上脏兮兮的,嗓子哭哑,我常常想,她这么可怜,以后可怎么办。
谢天谢地,我这个妹妹,虽然没有读完书,但是成长的很好,高高的,漂亮美丽,性格非常阳光,尤其审美很在线,工作是剧组化妆师,跟着各个剧组全国跑,收官一部剧,就会休息一段时间回家陪外婆,对外婆十分孝顺,常常让我们都惊喜和难以想象。
不知道在那样的成长环境中,她是怎么长得如此的完美和优秀,大概和外婆的抚养也有关。
外婆现在八十多岁了,四年前外公去世,听妈妈描述外公去世前半年的症状:浑身疼痛到常常半夜起来打人,外婆实在受不了了,直到外公去世,外婆才觉得是获得了解脱。所以她到底有没有伤心,我们无法得知,就记得外婆常常和妈妈控诉外公的各种不好,就像现在我的母亲,常常控诉我父亲的不好一样。
家里来了人,问母亲外婆的年纪,对这件事外婆非常介意。“人们对年纪大的人很嫌弃,你就说你不知道我多少岁了。” 母亲和无奈,因此也造成了母亲的焦虑,“我现在最担心有人来了家里就问你外婆高寿。”
最近秋雨绵绵,外婆在房子里待不住,拄着拐杖在水泥打的院子里走动,父亲看见后十分慌张,村子里一大片的老人因为摔倒躺在炕上,摔倒对老人来说何其致命,他赶快朝着窗外喊:“快回去房子里,不要摔伤了。”
这是中午时候的事情,过了很久,母亲进了偏房,看见外婆泪眼婆娑。
晚上外婆起夜,不小心打翻了夜壶,我们开了灯看到她慌张的样子,像一个小孩。
好像比起外婆,我的母亲显得还很年轻,在这次和外婆相处之前,我总是因为“我的母亲老了”而悲泣:困在电梯里不知所措被困三个多小时、洗澡的时候不会调热水、手机被小区的保洁拿走了不敢报警、邻居在门口的楼道大小便不敢反馈给物业.....母亲年轻的时候,要保护一个家庭,她也是很强大的。
她会担心别人不高兴,又会有要求和期待,她遇到问题会不知所措,又不得不去忍受,她的难,和我等一条信息、写一个方案、对接一项任务的难一模一样,我们三代人都面临着自己的难,殊途同归。
一代一代,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毫无防备,毫无准备,来了以后拼尽力气走完一生,发现走的还是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