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骑车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出门晚了,本想靠着午饭的热量支撑60公里的,可是出门的时候已经将近18:00,晚饭时间了,顿时对自己也没了信心。担心骑到半路就饿了,又或者能量不够骑不动。
那么晚上究竟吃点什么呢,十月已经到了吃蟹的季节,沿路的蟹坊张灯结彩。吃蟹确实不错,高蛋白,不会胖。再加个土鸡汤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有些油,担心长胖。糖醋鳊鱼就不要了,吃蟹就是吃蟹,加一个土鸡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点一桌菜,蟹反而成了配角,可不能不分主次。不过吃蟹要花太长时间了,还是下次单独来吃吧。
所以骑完车到底要吃什么呢?高蛋白肯定是不错的,但是不想吃刺身,寿喜烧或许不错,可是自助又要花太多时间而单点吃的又不尽兴,或者可以吃手枪腿或者原味鸡。海底捞和牛肉锅的蛋白质也不错,但是也要吃很久,再加上车没带锁,还是下次买了车锁,锁了车吃的安心。
环阳澄湖的路总是记不太清,需要靠一些地标辅助定位,比如路上会经过一个蟹养殖合作社,经过风力发电车,在一个岔路口有家芳芳饭馆。小时候总觉得城市变迁太快了,儿时住的新村,新村门口的烟酒店、馄饨店,长大了再去,都拆的没有影了……去台湾的时候羡慕老师带我们去吃他儿时吃过的米线店,老板已经由子女接了班,但还有儿时的味道,童年的回忆,而我的童年回忆呢,就只能存在在记忆中了吗?忽然又想到了大学后门的美食街,听最近回母校的同学说,又吃到了姜阿姨果粥。当年是阿姨推着车来卖果粥的,燕麦粥加山楂,甜甜糯糯却很清爽,晚自习后走去后门,喝上一杯,心满意足。十多年过去,听说阿姨已经租了店面,好味道迎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学子,成了他们的青年回忆。城市的变迁好像又慢了下来,那家芳芳,十年前或许也在,未来十年应该还能留存,这也将成为我中年回忆吧。
国庆前看了下骑车环太湖的路线,两百多公里,可以一天,也可以两天,当然也有三天的。自诩耐力不错,又喜欢晒朋友圈骗赞的我自然是要选择一天环太湖的,目标十小时,平均车速25km/h。然而,环阳澄湖,64公里,均速只有18,且后半路铆足了劲也只能到22~23,25那得使出吃奶的劲了,而路程才1/4。无知者无畏,原来是贬义词吧,骑车才骑过20公里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厉害,川藏线没时间走,环太湖那还不是小case,什么环太湖前先东西山100公里来回感受下,是不是瞧不起我。等真的骑过60公里后,觉得东西山100公里也有些小压力,环太湖,还需要再练练。
愿随着年岁增长,从身体素质到精神健康,能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自己,认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