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tation虚机三种网络连接方式
推荐一篇关于Workstation虚机三种网络连接方式(Bridge,Host-only,NAT)工作原理的文章
http://hi.baidu.com/whitelocus/blog/item/d091ded88ac669e038012f5a.html
vmnet0,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网桥,这个网桥有很若干个端口,一个端口用于连接你的Host,一个端口用于连接你的虚拟机,他们的位置是对等的,谁也不是谁的网关。所以在Bridged模式下,你可以让虚拟机成为一台和你的Host相同地位的机器。
vmnet1,这是一个Host-Only网络模式,这是用于建立一个与世隔绝的网络环境所用到的,其中vmnet1也是一个虚拟的交换机,交换机的一个 端口连接到你的Host上,另外一个端口连接到虚拟的DHCP服务器上(实际上是vmware的一个组件),另外剩下的端口就是连虚拟机了。虚拟网卡 “VMWare Virtual Ethernet Adapter for VMnet1”作为虚拟机的网关接口,为虚拟机提供服务。在虚拟机启动之后,如果你用ipconfig命令,你会很清楚的看到,你的默认网关就是指向 “VMWare Virtual Ethernet Adapter for VMnet1”网卡的地址的。(实际上它并不能提供路由,这是VMware设计使然,它是干了除了提供路由之外的一些事情——实际上是我也不知道它干了什 么事情),这里没有提供路由主要表现在没有提供NAT服务,使得虚拟机不可以访问Host-Only模式所指定的网段之外的地址。
vmnet8,这是一个NAT方式,最简单的组网方式了,从主机的“VMWare Virtual Ethernet Adapter for VMnet8”虚拟网卡出来,连接到vmnet8虚拟交换机,虚拟交换机的另外的口连接到虚拟的NAT服务器(这也是一个Vmware组件),还有一个口 连接到虚拟DHCP服务器,其他的口连虚拟机,虚拟机的网关即是“VMWare Virtual Ethernet Adapter for VMnet8”网卡所在的机器,废话,这肯定就是你的Host机器啦。同样,用ipconfig也可以看出来,你的虚拟机的默认网关也指向了你的 “VMWare Virtual Ethernet Adapter for VMnet8”虚拟网卡地址。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来,NAT组网方式和Host-Only方式,区别就在于是否多了一个NAT服务。
1 Bridge(桥接)连接方式
会让虚机具有与物理机不同的各自独立IP地址,但与物理机保持在同一网段,最终结果是所有虚机都加入物理主机所在的局域网,这与在该局域网中添加入其他物理主机在效果上没什么区别。
从网络技术上相当于在物理主机前端加设了一个虚拟交换机,然后物理主机和所有虚机共享这个交换机;或者干脆理解成在物理主机上作点增强,使其兼具一个交换机(当然是虚拟的)功能,供该物理主机和网段内其他虚机使用。
2 Host-only连接方式
会让虚机具有与物理机不同的各自独立IP地址,但与物理机位于不同网段,同时为物理主机新增一个IP地址,且保证该IP地址与各虚机IP地址位于同一网段。最终结果是新建了一个由所有虚机与物理主机所构成的局域网,但该局域网与物理主机本身所处的现有局域网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不做额外路由设置,这两个局域网之间不会连通,因此新建的局域网可以认为是一个单独从属于当前物理主机的私有网络,其成员为当前物理主机和相关的所有虚机,这也是Host-only命名的由来。
从网络技术上相当于为物理主机增添了一个虚拟网卡,让物理主机变成一台双网卡主机(物理网卡+虚拟网卡)。同时在物理主机后端加设一个虚拟交换机,让物理主机和所有虚机构成另一个虚拟的局域网。由于具备双网卡,物理主机可同时参与两个局域网(现有的物理局域网+新建的虚拟局域网),只不过缺省情况下两个局域网不连通。
3 NAT连接方式
虽然从表面现象看,虚机无自己的IP地址,而是共享物理主机的IP地址,但技术本质上却是基于Host-only方式的(即,虚机还是有自己独立IP地址的,只不过实际中不投入使用),与Host-only方式一样,物理主机成为双网卡主机,同时参与现有的物理局域网和新建的虚拟局域网,但由于加设了一个虚拟的NAT服务器,使得虚拟局域网内的虚机在对外访问时,完全“冒用”物理主机的IP地址,这样从外部网络来看,只能看到物理主机,完全看不到新建的虚拟局域网。
http://hi.baidu.com/whitelocus/blog/item/d091ded88ac669e038012f5a.html
vmnet0,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网桥,这个网桥有很若干个端口,一个端口用于连接你的Host,一个端口用于连接你的虚拟机,他们的位置是对等的,谁也不是谁的网关。所以在Bridged模式下,你可以让虚拟机成为一台和你的Host相同地位的机器。
vmnet1,这是一个Host-Only网络模式,这是用于建立一个与世隔绝的网络环境所用到的,其中vmnet1也是一个虚拟的交换机,交换机的一个 端口连接到你的Host上,另外一个端口连接到虚拟的DHCP服务器上(实际上是vmware的一个组件),另外剩下的端口就是连虚拟机了。虚拟网卡 “VMWare Virtual Ethernet Adapter for VMnet1”作为虚拟机的网关接口,为虚拟机提供服务。在虚拟机启动之后,如果你用ipconfig命令,你会很清楚的看到,你的默认网关就是指向 “VMWare Virtual Ethernet Adapter for VMnet1”网卡的地址的。(实际上它并不能提供路由,这是VMware设计使然,它是干了除了提供路由之外的一些事情——实际上是我也不知道它干了什 么事情),这里没有提供路由主要表现在没有提供NAT服务,使得虚拟机不可以访问Host-Only模式所指定的网段之外的地址。
vmnet8,这是一个NAT方式,最简单的组网方式了,从主机的“VMWare Virtual Ethernet Adapter for VMnet8”虚拟网卡出来,连接到vmnet8虚拟交换机,虚拟交换机的另外的口连接到虚拟的NAT服务器(这也是一个Vmware组件),还有一个口 连接到虚拟DHCP服务器,其他的口连虚拟机,虚拟机的网关即是“VMWare Virtual Ethernet Adapter for VMnet8”网卡所在的机器,废话,这肯定就是你的Host机器啦。同样,用ipconfig也可以看出来,你的虚拟机的默认网关也指向了你的 “VMWare Virtual Ethernet Adapter for VMnet8”虚拟网卡地址。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来,NAT组网方式和Host-Only方式,区别就在于是否多了一个NAT服务。
1 Bridge(桥接)连接方式
会让虚机具有与物理机不同的各自独立IP地址,但与物理机保持在同一网段,最终结果是所有虚机都加入物理主机所在的局域网,这与在该局域网中添加入其他物理主机在效果上没什么区别。
从网络技术上相当于在物理主机前端加设了一个虚拟交换机,然后物理主机和所有虚机共享这个交换机;或者干脆理解成在物理主机上作点增强,使其兼具一个交换机(当然是虚拟的)功能,供该物理主机和网段内其他虚机使用。
2 Host-only连接方式
会让虚机具有与物理机不同的各自独立IP地址,但与物理机位于不同网段,同时为物理主机新增一个IP地址,且保证该IP地址与各虚机IP地址位于同一网段。最终结果是新建了一个由所有虚机与物理主机所构成的局域网,但该局域网与物理主机本身所处的现有局域网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不做额外路由设置,这两个局域网之间不会连通,因此新建的局域网可以认为是一个单独从属于当前物理主机的私有网络,其成员为当前物理主机和相关的所有虚机,这也是Host-only命名的由来。
从网络技术上相当于为物理主机增添了一个虚拟网卡,让物理主机变成一台双网卡主机(物理网卡+虚拟网卡)。同时在物理主机后端加设一个虚拟交换机,让物理主机和所有虚机构成另一个虚拟的局域网。由于具备双网卡,物理主机可同时参与两个局域网(现有的物理局域网+新建的虚拟局域网),只不过缺省情况下两个局域网不连通。
3 NAT连接方式
虽然从表面现象看,虚机无自己的IP地址,而是共享物理主机的IP地址,但技术本质上却是基于Host-only方式的(即,虚机还是有自己独立IP地址的,只不过实际中不投入使用),与Host-only方式一样,物理主机成为双网卡主机,同时参与现有的物理局域网和新建的虚拟局域网,但由于加设了一个虚拟的NAT服务器,使得虚拟局域网内的虚机在对外访问时,完全“冒用”物理主机的IP地址,这样从外部网络来看,只能看到物理主机,完全看不到新建的虚拟局域网。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