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他记
两年前的一则《我他记》,半夜突然萌生二人日后关系一些建设性的设想,情真意切,有感而发。文字藏在soda,转眼已是两年,人在杭州,我在潍坊,现已少有联络了。
——
我他记 2020.6.18. 阴雨 Dear Ryan, 看你发的海鲜摆盘照片,突然一瞬间,我想你的心上来了了。在我狂发了几个想你了之后,你分享了余佳运的《我想》,我进去他的专辑,呼应了《和你》的彼此呼应。 孤身许久,缱绻于床,起初娱乐意味的感觉,继而一瞬间身体有种莫名情感涌流开始泛滥,依靠你贴近你的感觉缓缓涌来。 我思考这一背后的原理,感情基础或者情愫建立再次唤醒,是否和我们依恋或者抚摸有关,我们真切经历过短暂情感关系建,短暂情感制造,情感愉悦的片段,彼此对方残存可供怀念的旧有时空的点滴痕迹,日常制造轻微些许唤醒与回忆起来,所谓浪漫,生情的效果也会好很多。这大抵是藕断丝连的解释吧。 这又涉及到主动唤醒问题。谁充当主动唤醒的一方,谁去充当承担接受一方。必然要一位主动主导者牵引发起,二人互动建造愉悦的成分。推特上另一面的国人群像,一方凌驾控制,一方服从遵循,借由这片信息土壤大量繁殖,似与我们文化的阴阳对立,对立而又平衡,达成一种契合呼应。 父母虽然离婚分别,但回他们的照片,这种感觉是很奇妙,两个人经历过你的青葱岁月,他们彼此献给对方在性与爱的交媾下,我就此被孕育。他们给予我生命,见证我成长,我现在却在思索与他们的关系。我虽说是从他和她身上精卵结合发育的结合体,与他们建立的亲密度,连接程度却是如此。逐渐长大,我已然意识到家的感觉丧失,他们二人给我提供的互动样本几乎为零。 二人的脾性,二人的价值观,二人对家承担的责任以及对我的关怀,二人给予对方不对称的需求。周游在二人婚后评价下,如何保持既定的心态平衡。夹缝之间,我曾思考他们为什么要生育我?造成我为什么要面对他们?他们为什么是我父母。我无奈,我妥协,我定义我是他们婚前试爱的一时冲动激烈碰撞后的产物,没做好准备就迎接我诞生。 他们也是为人子女的角色,受制于时代,家庭,教育等诸多局限性因素,他们对于生命的后续,塑形,并不能如前一代有很大改变。反观自己呢?我不见得我也能对我的孩子能有很大的的改善。家庭的经历,后天接触的态度,使我认为生育是一个十分慎重的决定。 可现在生育,对我来说已遥不可及。我姑且认为同性之间关系可以稍显纯粹与简单(可真的简单吗,我该如何平衡进入关系中缺失的安全感给我们关系带来的潜在问题等因素呢?)。 2020年6月18日凌晨,我甚至萌生有和你共同生活,共同居家的源头,内心有股炸毁孤身主义这堵高墙的决心。在一定感情基础上,或许我们可以深入下去,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做饭,一起给对方打下手,一起洗碗,一起散步,一起看电影,一起撸猫,可以做很多有可能有意义的事...我们可以不像一部分异性一样,婚后选择生育,单纯的相濡以沫,可以携手到老。 天各一方,我们后续未来走向是怎样呢?还需要我们共同规划了。一觉醒来,是否又是投射在屏幕间的念想! 20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