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3)感受幸福——“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国庆节快乐呀!
一踏入10开头的月份,就仿佛进入了一年当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一切都变得快速起来,国庆假期占去了10月份的整整一周时间,11月、12月将会随之以猝不及防的脚步匆匆来到。这是我最爱的秋天呀,秋天真正的来了,石榴、柚子、橘子饱含汁水和甘甜铺满大街小巷的水果店,大闸蟹、梭子蟹挺着饱满的肚子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昨晚散步时,忽然就闻到了最爱的桂花香,停下脚步仔细环顾四周,那些高高低低的树枝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偷偷开满了黄色的小花。这真的是我最爱的季节呀。
假期依然要做喜欢的事,读书首当其冲。
(3)用“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来实现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在前面的章节曾经说过,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可以改变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也就是说,他赞成分清“能够改变的”,以及“不能改变的”,从而把关注点放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这就是自我接纳。
跟自我接纳相似的一个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自我肯定,阿德勒认为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我可以的”,自我接纳却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样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
自我接纳是构建“共同体感觉”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他者信赖,也就是无条件地相信他人,不附加任何条件。哪怕他人可能会撒谎或者做不守信的事,我们也还是要选择信赖,因为撒谎或欺骗那是他人的课题,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只需要考虑我的课题。
举个例子:假期到了,孩子对我说,他想安排在上午做作业,下午打游戏。于是上午的时候他关了房门安安静静地在房间里待着。我看不到他是不是真的在做作业,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偷刷手机,因为手机和电脑依然都在他房间里,这是他一直坚持的。我能做什么呢?偷看?心中存着怀疑?还是信赖他可以说到做到,可以妥善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我决定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用“你做到……我就可以相信……”来做抵押条件。我相信只有拿出通过“他者信赖”进一步加深亲子关系的勇气之后,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的喜悦才会增加,人生的喜悦也会随之增加。
做到“自我接纳”并做到“他者信赖”之后,向实现“他者贡献”迈进。也就是在你所做的那个群体中为他人做贡献,体现“我“的价值。
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解开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比如,不堪重负的家庭主妇觉得家里人都不帮忙做家务,只有自己一个人忙前忙后,不免会产生委屈、不甘、生气等负面情绪。她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思考角度是从他人为我做了什么出发。如果转化为我能为他人做什么的角度,就会对眼前的情境完全换一种看法,“我对这个家有这么大的贡献啊,这是我的价值之一”。
共同体感觉的建立正是实现在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三合一的整体之上。有了共同体感觉,人就不会在追求外在的认可或他人的认可,而会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也更容易体会到幸福感。对于普通平凡的大众来说,大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地过一辈子,过着每一个当下组成的人生,只要始终保持临在,活在当下,过好此时此刻的生活,爱读书的就专注于读手头的每一本书,不用去想未来那个“伟大的不知道能否实现的目标——当个作家“,专心的做好现在能做的事,写作也好,摘抄也好,看他人写的帖子也好,读一个片段也好,专心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已经足够。至于现在每时每刻的行为最终能叠加出什么结果/效应,谁会知道呢?想了也白想。
好啦,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之始至终围绕着“我”来构建,一切都是“我”赋予的,“我”需分清属于我的课题,只干预属于我的课题,我建立共同体感觉来树立良好的自我感觉,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破解一切烦恼和担忧,体会到幸福感。
读完了这本关乎人生观的书,我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是否有勇气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我也不知道。窗外一片红霞,太阳刚刚要落山,目光所及之处赏心悦目,世界真美好啊,我要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