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有感

最近读梭罗《瓦尔登湖》这本书很有感触。
记得有个豆瓣话题是挑战100天不买衣服,2019年我曾经在话题下打卡。后来发现这根本没难度,我一挑战,就挑战了近四年。上一次大规模买衣服,是2018年双十二。那以后一年多,没买过任何衣服。最近两年,也只买了少量内衣、内裤、袜子,以及一件摇粒绒外套,两件T恤,一双凉鞋,三双运动鞋。
不仅仅是数量少了,价格也便宜了,这两年买衣物和鞋子,总共花费不到2000块钱。2018年,买衣服和鞋花了12000,那时候我已经有消费降级的意识了,在那之前花得更多。这样算起来,这四年光这一方面,我就省了至少五万块钱。
吃喝每年能省一万多,养猫每年能省四千,护肤化妆、交通、居家日用等方面每年能各省两三千。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省一点,那省一点,几年下来其实就是很大一笔钱了。
最关键的是,我并没有因节省而感到生活质量下降,没有觉得生活少了乐趣。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丢人的,穿着廉价的衣服去见朋友、客户或者逛商场,也不会觉得没底气。反而因为不用绞尽脑汁去多赚钱而感到轻松,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
前段时间,X先生说感觉我衣服有点少,特别是没裙子,一整个夏天都穿T恤短裤,想给我买点衣服。我说千万不要,我衣服根本不少,只是习惯性穿那么两三套,记不起来每天换不同的。衣柜里还有很多从前的裙子,我是感觉穿裙子不方便,所以不爱穿,并不是没有。如果他喜欢看我穿裙子,我可以偶尔穿穿,但不能要求我每天都精心打扮。


上周,一个朋友说,我觉得你的T恤可以淘汰了,都有洞了,裤子也可以淘汰了,侧面都磨起毛了。其实早前我就已经发现T恤破洞了,但并没有直接扔掉,而是想着还可以当家居服穿。结果,洗了以后还是习惯性穿出门了。裤子因为出差经常背书包,侧面有一点磨起毛,感觉一点都不影响。
X先生和朋友都觉得我的衣服太少,觉得我没必要这么节省,我并未感到难堪,没有感到被冒犯。我自己没觉得这有什么丢脸的,就不会觉得别人是在批评我。他们尽管会给我提建议,但我不按照他们的建议做,他们也不会觉得我是怪人,不会因此就不喜欢我。要是他们因此就否定我,我也不会与他们亲近。当然,我也不会去否定他们的选择。
朋友跟我说她有控制不住的物欲,总是想要新衣服,衣服即使再好穿一阵就觉得腻了,就想买新的。生活里的其它物品,饰品、家居用品、餐具、厨具等等,也是同样,总想换新的花样。衣食住行娱各方面都想要有品质的,还要经常变换不同的花样,这些都需要花钱,所以就想拼命多赚钱。自己喜欢什么就尽全力去追逐,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只要不是一面总忍不住买,一面又痛恨自己乱花钱,或者负债累累,搞得自己很焦虑就行。
X先生对生活的要求,整体上跟我差不多,不会像朋友那样在各方面都追求品质和新鲜。但他在喜好上跟我有些差异,比如他会觉得外面的东西更好吃,更喜欢水果而不是蔬菜,吃肉我喜欢几乎没有骨头猪瘦肉、鸡胸肉、鸡大腿,他则喜欢猪蹄、排骨、鸡翅、鸡爪。X先生经常会以为我是为了省钱。我说是因为这些东西更健康,脂肪更少蛋白质更多。他觉得这是借口。
X先生跟我在金钱观上也有一些差异,他虽然也不是财迷心窍,但对我储蓄、提前还贷等行为不是很能理解。他认为这很不划算,九十年代有一万块就是有钱人,现在一万块啥也买不到,现在的一百万看起来很多,但到二十年后就算不得什么了。所以,欠银行的钱不用急着还,省吃俭用存钱也没必要。
我说,首先,省吃俭用对我来说并不难受,多花钱买很多东西在家里放着,反而让我焦虑,既能省钱又能让自己快乐,何乐而不为。其次,我的目的是让自己更自由,只要还背负着贷款,我就不能轻易放弃工作。无论贷款多少,总之那是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只要它还存在,就得想办法还上,每个月必须去考虑怎么赚到这笔钱。没有贷款,我就不用去考虑。我如果不提前还了,这部分钱拿在手里,我要么花掉,要么存银行或理财,但这样我能获得的收益,还抵不了房贷。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当然可以不提前还。但我没有好的办法让它保值或增值,也不想花那个精力去研究怎么让它们生出更多的钱来。
X先生始终觉得钱拿在自己手里,比还给银行强。我说我明白他的意思,但他不明白我的意思。归根结底,还是每个人追求的差异。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来的,这句话是没错,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于我而言,省钱不是目的,不用花很多精力去赚钱才是目的。如果你喜欢赚钱,当然不用跟我一样省。越是会花钱,才越是有赚钱的动力,这个道理我是懂的。
有段时间,我对X先生热衷于研究怎么赚钱感到有点难受。看到他读《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种书时,觉得很没水平。这类书一看书名我就觉得反感。不是说书里的观点不对,而是容易让人觉得自己之所以穷,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不够聪明,不够睿智,格局不够高,就好像穷是一种罪恶,一种堕落。我更相信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更多的是背景、资源、运气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有钱并不是衡量人生意义的唯一标准,普通人按部就班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安贫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不过没过多久也就释然了,X先生并不是那种削尖脑袋拼命想往上爬的人,他只是去践行把赚钱和爱好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并不那么在意是否真的赚到很多钱,更不会为了赚钱玩套路。这方面其实是很值得学习的,只是我很难做到把赚钱和爱好结合起来而已。如果能在做喜欢的事时顺便赚到钱,我当然很乐意。但我不想为了赚钱而做事。以我的经验来看,很多事情一旦和赚钱扯上关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上个周末,在一个茶吧教朋友写字。老板娘看了说她们那以后会有很多小孩,可以考虑长期去教小孩写字。我当时就表示,我仅仅是业余,教不了学生。本来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兴趣,写得好与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体验的过程。去教付费的学生,就会让我产生压力。本来我自己练字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写就写,不想写就放着,没有必须完成的目标。一旦收钱,我就不得不在固定的时间去写,还得拼命去钻研,提升自己的水平,如果学生水平没有提升,我还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到头来就跟上班一个样了,那我还不如干我的老本行,比教学生写字赚钱容易多了。
梦寐以求的生活就是每天只干读书、写字、撸猫、运动、看电影这些事,但如果说要靠这些来赚钱养活自己,它们也会失去魅力。想办法去赚钱,对我来说比起节省难受多了。省钱对我来说就一点都不难,如果需要,我还可以更省,还能减掉很多的开支,不过目前并不需要那么极端。
我现在存一些钱,也不是真的指望它够养老,而是让我能一段时间内不必为生存担忧。如果将来钱花完了,到了不得不去赚钱的那一步,当然就只能硬着头皮去干了。到时候我的生存所需越低,我就可以花越少的力气去赚钱。No pains,no gains,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很有道理。
>> 人们总把一种生活定义为成功的生活,把其余的生活视为不成功的生活,于是,追求成功生活便成为多数人一辈子的目标,多数人因此生活得疲于奔命。
>> 人们赞许并视为成功的生活,也仅仅是一种生活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夸赞一种生活,让另一种生活受到排斥呢?
>> 大多数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生活舒适,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就奢侈和舒适来说,最明智的人甚至比穷人生活得更简单,更朴素。
>> 我的桌子上摆着三块石头,我惊讶地发现它们每天还需要我把灰尘清除一下,而我心里的家具还没有清除灰尘,于是我顿时感到厌恶,忍不住就把它们从窗户扔出去了。
>> 浪掷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挣钱去享受生命最不宝贵的部分的那点有争议的自由,这种消耗让我想起英国人最先去印度发财,为的只是他可以返回英国,过一种诗人的生活。写诗他应该马上到阁楼去。
读到这些话时,我深有共鸣。我倒不至于像梭罗一样,有底气说我这种方式更明智,但至少我确信这才是我更喜欢的。至于其他人怎么选择,那是他们的事情。不强求一致,只要能互相尊重就好。
-
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1-25 17:07:30
-
忘川屿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1-23 17:10:32
-
树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1-06 10:15:08
-
Beowulf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16 15:44:04
-
伊人月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12 19:18:30
-
练习手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11 11:43:40
-
星星之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11 11:04:22
-
豆友224668920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07 13:01:54
-
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06 16:01:16
-
Holidayh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06 09:18:09
-
bottom whisp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04 16:41:29
-
天空的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03 14:56:14
-
废柴少女李烦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9-29 13: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