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店
一
雨天清晨,碧子坐在窗边,看着淅沥的小雨落入河中,使原本波澜的水面变得粗糙起来。河上漂浮着几只小船,用纤绳牵着停泊在岸边。有几只鸟儿啁啾着麇集于一棵河边的大树上,似乎是这晨光中除了雨滴之外最有生气的了。另一边的窗子正对着一条由青石板铺成的街道,行人寥寥,在这世俗的小镇里谁也没有诗情画意撑着油纸伞感受江南的烟雨。
今天是三月初七,寒食过后几天了,但碧子仍不生烟火,只舀些麦粥吃些冷食。清水洗涤碗碟后,一壶升腾着蒸汽的清茶终于使这屋内有了些许生气。碧子不紧不慢地提着这壶香茗来到卧室紧挨着的的月季花店之中,开始了这与往常相似的一日。屋前是三级因潮湿而显成深色的木质阶梯,踏上阶梯推开一扇会吱呀作响的厚重木门便进入了这家没有招牌的月季花店;进门正对着的是一排井然有序的被摆放在木桌上的花瓶,透明的花瓶各不相同,但都有着的精致的纹理和朴素的色彩,排列在一起甚是赏心悦目。抬眼向上望,可以看见一只只花朵形状的吊灯悬挂在木质房梁上,浅色的灯罩映衬在深色有岁月感的屋顶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艳丽。往右看去,一扇嵌在古旧木墙中的窗户映进了窗外的河边风光。而在窗下,毛笔、砚台、宣纸和镇纸等整齐地摆放在厚重的木桌上,引人注目的是那瓶中插着的那捧浅粉色的月季,花瓣上的露珠使这花儿显得娇嫩欲滴。正前方的那面墙上亦是各色的月季,穿插在深红与浅粉中的还有黄白色的月季,一片凌乱的色彩中又显露出特有的秩序。墙的正中有一特殊的花钟,十二个点是十二种不同的月季。左面的墙却一反这满屋花儿的绚烂,只有黑白两色至朴的墨字,一张张宣纸上工工整整地誊写着古朴的诗词,行楷的字体折射出主人的端庄。
碧子缓缓地将紫砂壶置于木桌的右上沿,推开窗户迎进了今晨的潮湿空气,一阵微风拂起了她的发梢,也吹落了几片花瓣。研完墨之后碧子提起笔沾了些墨开始誊写起来:楚山修竹,自娟娟、不受人间袢暑……在这首词中,碧子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往。
今年是壬寅年,碧子早已不是苏轼诗中的二八佳人,三轮也已有余了。碧子自幼随祖父生活在吴越的这一方土地上,性格犹如江南水乡的梅子黄时雨,不似大漠孤烟直那般雄伟壮阔,亦不似盛夏之时大洋来的台风那般骇浪涛天,而是如那不止息的梅雨般绵绵若存。她不喜与人交往,常常躲在祖父的书房中静静地摹那一张张字帖。她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考试,直到她要离开家,去那遥远的荆楚之地上一所师范学校。在这离家的四年中,她依旧内敛,不喜校门外那喧闹的尘嚣,有的只是几个共处一室的舍友,与她们的感情也只是薄如水而非甘如饴。毕业后她对应聘求职都兴趣索然,便回到这江南烟雨中经营这一家花店。但在这小镇中又有何人会常光顾这样的一家小店,花店也多是入不敷出,但幸得碧子有这样一手好字,还能用以补贴支出,过得这样一种平静而不受纷扰的生活。
二
紫砂壶上方的氤氲散尽,碧子的这首《念奴娇》也停笔了。这时,木门上的风铃叮铃作响,走进来今晨的第一个访客——一个身着绿色连衣裙的少女,似乎正值豆蔻年华,脸庞还显出些许稚嫩。她一进门显然就被这家花店给惊讶到了,一时不知从何看起。碧子的细语仿佛门上的风铃般清脆:“随便看看吧,在这小店里不用拘谨。”女孩儿羞赧地朝碧子笑了笑,回答道:“我刚来到这小镇便见到这样一家似乎在梦里才有的花店,姐姐缘何在此间开这样一家店呢?”碧子莞尔,只道:“看这河边的景色尚好,也无市井烦扰,在这写写字也算偷得浮生清闲了。”女孩儿听得这话不再拘谨,便说:“我叫陈落,请姐姐领我看看吧。”碧子便走到屋儿的左边,说:“这是我的一些拙笔,抄了些诗词,喜欢拿几幅回去闲时看看亦可。”陈落顺着望去,只见一幅幅端正的帖子挂在墙上。她轻轻地念出了其中的一小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往前走几步,陈落来到了斑斓的锦簇之中,一朵又一朵娇嫩的月季让她应接不暇。当她走出这片小小的“花海”,来到碧子的书桌前时,她问道:“姐姐何不在城市中开这家店呢?让更多人能欣赏到这样的美丽。”碧子微笑着默然,只是收起了桌上的笔墨,再从瓶中抽出几支月季,用纸和绳包好几束花儿,放在一个小小的竹篮中跨在小臂上。接着她从门后取出一把古朴的青色油纸伞,并问道:“正好上午无甚事,不如送花的时候带你见见这小镇吧?”说着便打开伞,出了门,陈落也随着这阵风铃声重新进入了了这烟雨中……
三
雨淅淅沥沥的,虽是孟春之时但却像梅子黄时雨般不停歇,一滴一滴地从伞缘滴落,打在青石板街道上溅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街道的远处有稚童赤着脚戏水,这一副不知忧愁的样子让碧子撩拨了碧子的心弦,忆起了有爷爷在时的童年。在碧子这不长的人生中,这是一段温馨而恬静的往昔。“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碧子轻轻地吟起来。
在湘江之畔求学之时,碧子也曾被追求过,也尝试着交往过。但碧子的沉默寡言被视为清高自诩,初始时的冷若冰霜令人抱有希冀,交往后的若即若离又仿佛拒人千里之外,加之不喜热烈奔放的罗曼蒂克,所谓的交往有如昙花般易逝,而心境仍如止水般平静。
这诗中的良人会在何时推开木门,伴随着阵阵悦耳的风铃声走入这家花店碧子并不关心,她只是默默地在这岁月的洪流中守着属于自己的这一方宁静。
清净的雨水汇聚成水流顺着街道两旁往前流去直到街道的尽头,陈落和碧子到这尽头也便停了下来。在这拐角处有个小小的花园,在街道上可以透过落叶窗看见屋内简洁而井然的家居。屋内的中年女子坐着正准备端起瓷质的茶具,便看见碧子走来。她打开门穿过花园的时候碧子笑吟吟地取出竹篮中的月季,从碧子手中接过月季时她微微地朝碧子点了点头。碧子嫣然一笑以示回礼,便领着陈落往这青石板街的尽头拐角处走去。
四
拐角处是棵巨大的榕树,枝叶葳蕤,层层叠叠的叶子遮掩住了她们头顶的整片天空。碧子领着陈落驻足在树干边,用手缓缓地摩挲着这粗糙的树皮,仿佛感受着积淀在书中的千年岁月。“记得早先爷爷还在时,他最喜在夏夜里于这树下乘凉,摇着蒲扇讲着不知多久以前的故事。”碧子柔和的话语中夹杂着一股淡淡的忧伤。陈落抬头仰望着上方青葱的绿叶,若有所思。她伸出手掌,一滴绿叶末端的水珠坠落,恰好落至掌心,一滴,两滴,水珠的凉意伴随着江南的诗情渗入了陈落的内心。良久,她们步出了这亭亭绿盖,朝河边慢慢地信步散去。
这雨阴沉沉的,不是润如酥的天街小雨,虽也能使草色遥看近却无,但碧子的内心恍兮惚兮,似乎晴空万里与瓢泼大雨都无法触动她的内心。
不知不觉中,她们已经到了河边,陈落随碧子上了泊在河岸的竹筏,直往江心漂去。陈落只听碧子默念道:逝者如川,不舍昼夜。她只不知此时的此时的碧子望着望着这皴皴的江面,忆起了那久远的从前。
在记忆还相当模糊的幼时,她的父母上了一架不知去往何方的航班,从此再未有过任何音讯。自那以后,她便与祖父生活在了一起。祖父的书屋中总是充满了徽墨的味道与时间的气息,她的闲暇时光便全部消磨在了这些古籍与书墨之中。祖父还在时时常笑话她是《庄子》中的姑射仙子,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倘若是陈落,必定会有些气恼地回答道:那你便是迂腐的孔子,用那套道理去对盗跖说教,反被盗跖吓唬得半死。但碧子只是抬起头朝祖父微微一笑,不甚在意,边继续低着头摹那古贴去了。
大学毕业后的翌年,祖父安详地离开了碧子。虽是如此,碧子仍然流泪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碧子亦是如此。年幼的她以为父母只是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没有战争,没有疾病,没有苦痛也没有横流的私欲。明事理后的她只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没有了陪伴她的祖父,碧子可谓是茕茕独立,无亲无故了。虽然祖父和父母留下的遗产可让她过上相当优越的生活,但她在大学时便已厌倦了那些世俗的尘嚣,因此料理完后事,碧子便带着这一箱箱古籍与笔墨来到了这小镇之中经营起了花店。
五
筏子悠悠地浮在在江心之中,碧子回头对陈落道:“妹妹带你去华胥亭看看吧,那厢景色甚好。”陈落朝着远山望去,缕缕云雾从树林间升腾起,鸟儿扑腾着飞起冲出乳白色的云,又倏然间钻入了云雾之间。
不知不觉中,筏子泊在对岸了,岸边是一片沙滩,中杂一条卵石路。连日的细雨绵绵使河水涨到了高位,她们下了竹筏不两步便走到了上山地石阶前。石上的纹理仿佛印刻了那岁月的沧桑,阶上的青苔却生生不息,年岁苍苍,夫物芸芸。见这景象,未经世事的陈落未有何感受,但碧子的内心却被触动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谁也不曾触及碧子心中这潭深水底,埋藏着的究竟是透入骨髓的物哀之凄,还是归于空无的通透。
踏上石阶的第一步溅起了贮留在水洼中的积水,水珠四散飞去。此时节蝉儿还在地下沉睡着,但间或飞过的鸟儿确使这山中更幽静了。碧子轻轻的一句话亦未破坏这一片幽静:“今儿妹妹不用上学吗?”两旋浅浅的酒窝出现在陈落的嘴角,显出少女特有的羞涩,回答道:“我不喜那儿的陈规旧矩,便扯个谎儿告了几天假来这镇子玩儿。”语未毕,一只松鼠从那树梢枝桠间顺着树干窜下。城间长大的陈落不曾见过这副景象,未泯的童心显露出来,牵住碧子的手嚷道:“哇!姐姐那儿有只松鼠!”碧子这遭笑得不像往常那么浅,只是抿抿嘴角。她抽出手来抚了抚陈落那头柔顺的黑发,答道:“读书不忘行路,来这厢山水间游玩游玩亦好。”
陈落见这未识多久似乎冷若冰霜的姐姐终于露出了如此灿烂的笑容,便感觉与她之间的距离近了一步,笑靥如花地问道:“姐姐是自小便在这儿么?缘何处这偏僻的镇儿之中?”碧子兀自在石阶上迈着,不疾不徐;陈落在身后随着,于这初春时节之中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少顷,碧子回答道:“大学毕业方迁居于此,城中的那车川人海喧嚣尘上,倒是在这乡野做个野人更为清净。”说着,回眸瞥了一眼陈落,见她几缕发丝贴紧了额角,衣领被汗濡湿,于是碧子便领着陈落来到个平缓处。她们在山间的一荫蔽处坐下,碧子从篮子中取出一块绿豆糕,与一瓶清水递与陈落,道:“妹妹有些疲惫了吧?坐着歇会儿吃些东西吧。”她道了声“谢谢姐姐”便接了过来。她见这糕只是方方的一小块,捏着软软的,恰巧一剔透的水珠从上方叶片末端落下,滴在绿豆糕上使原先的浅绿色变得更深了一些,似那盛夏的草木之绿了。轻咬一口,只觉着唇齿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甜倒是不怎么甜,似是不加过糖的。这些子路于她这小小年龄有些儿远了,腹中有些了便三口作两口地合着水咽下了这块糕.忽然间她想起了老师要她背的《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子乐的到底是什么呢?”她突然向近旁的碧子问道。碧子倒也不以这没头没脑的一句为奇,而是微微答道:“咱今儿不享颜子之乐,而享醉翁之乐。”一阵风吹过,树叶簌簌作响,叶片上的水珠落下仿佛又下了一场小雨。
六
雨过初霁,春风如沐。碧子倚靠着柱子眺望着远方,享受着此刻的春光。风儿拂起了她的发梢,轻轻触着她那并不高耸的鼻尖,令她有些许的酥痒。她虽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绝世容颜,但举止投足间却映射出了这江南一隅的全部柔美。陈落初望见碧子的侧颜有些怔怔的了,心念着令楚王断肠的巫山神女亦不过如此吧。她顺着碧子倚靠的柱子往上望去,见这因着年岁而有些许破败的亭子挂着一块牌匾,用行书写着“华胥亭”三个遒劲的大字,只是这山间能消磨一切的日晒雨淋令其失去了原本的光泽,只显出夹着灰的暗黄色;甚有蛛网结于边角之上,似是暗寓着什么。亭檐翘起却已黯然失色,瓦片稀疏而破碎彰示着光阴。陈落缓缓走到柱子旁,用帕子拭去厚厚的尘埃,在碧子身旁坐下。他顺着碧子的目光眺去:一江春水缓缓淌过重山之间,那小城不过是小小的一片,青砖黛瓦嵌在碧绿之中,公路则如银线般连接着远方。静默听风良久,碧子突然感慨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如何方能居于世而无所待?”陈落听闻此语,只是朦朦胧胧的,并不十分明白,但又隐隐约约觉出了些什么,便只是笑了笑,并不打破此刻的清净。
七
季春正午的阳光虽不炽烈,但晒在身上也觉着有些热了。碧子领着陈落来到厢后,这一隅有一小小的厨房,无甚多余的炊具,有的只是一口锅一个灶,以及几个透明玻璃瓶子盛装着的盐油酱醋。吸引住陈落的是那几个别致的青花瓷碗,和红檀木制的筷子,她轻轻地走过去拾起一只捧在手里,感受到了瓷器的冰凉,朴素而秀丽的纹理化自江南的青山秀水,釉的纯白又仿佛来自凛冬的梅花。这逼仄的房里另一旁便是餐桌,她摆好了两副碗筷便在桌旁坐下,看着锅里的清水逐渐沸腾,看着挂面从锅底浮起,看着碧子往面里撒上葱花。这一碗素面上只有几片青叶和些许葱花,星点的油光在面汤表面反射着屋顶漏下的阳光。她们面对着坐下,碧子端起陈落的瓷碗,夹起素面添到碗中,说道:姐姐这无甚荤腥之物,只好委屈妹妹到山上游了这么一遭到这晌午还只能在这用素碗配着素面。陈落露出那孩童特有的不知忧虑的笑容,答:我平时最喜欢的便是面条,姐姐的手又这么巧,做的米糕和面条都这么好吃,当真谢谢姐姐了 。
八
饭后憩罢,碧子领着陈落来到书房,令陈落讶异的是这房中迥然于外,没有任何多余之物,甚至没有于墙壁之上悬几幅字画,有的只是一个个木箱子与一张置于墙侧放着笔墨纸砚的简单书桌,简朴但却一尘不染。碧子回头对陈落说:这箱子里放着的尽是些晦涩陈旧的古籍,妹妹定不会喜欢的,待我去隔壁卧室中找些今人写的小说来与妹妹消遣。陈落便来到书桌前坐下,仔细端详着宣纸上写的字迹: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她不禁陷入了思索:这鱼儿在干枯的泉里还是在江河里不都挺好的,又和尧桀有甚相干?正当她苦思冥想之时,碧子提着紫砂壶和几本书进来了,来到陈落身旁坐下,道:妹妹在这看我信手写的字么?这都不过是写着玩儿的,看看这几本书有没有你喜欢的罢。陈落瞥了一眼那几本书,有《苏菲的世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边城》,又将目光投向近旁的碧子,问道:姐姐,这鱼儿在哪和桀与尧有甚相关?碧子莞尔而笑,答道:妹妹竟对这好奇么?少不读老庄,你这小小年纪还是少读些这种书罢。倘使真有兴趣,先从庄子的内篇读起罢。说着便起身去到一个书箱旁,“吱呀”一声打开木盖,翻腾良久找出一本线状、书皮泛黄的书来。陈落拿在手中没翻几页便递还给碧子,叫道:这可怎么读啊?又是繁体字,又是竖着写的。碧子把书重新放还书箱中,盖好木盖,对陈落讲起《大宗师》中这一节来,话毕,将《苏菲的世界》放到陈落手中,“妹妹这个年纪想读些哲学的话可从这本书读起。”陈落翻了几页亦觉颇有几分“循循然善诱人”之意,便边喝着碧子从紫砂壶中倒出的红茶边读起来,碧子在一旁则静静地写起字来。
九
斜阳将尽,室中黯然,陈落与碧子方才悟到暮色已浓。碧子对陈落说:天色也晚了,妹妹也该给家里通个音信,咱去街上杂货铺子里借个电话吧。语罢她俩顺次出了这不似书房的书房,碧子轻轻合上门,与陈落来到了街上。这季春的落日恰被邈远的群山掩住了半边,近处天空的色彩渐变,远处的天空已然深邃幽远。而余晖洒到这青砖黛瓦的街道中已如强弩之末,半边的灰暗恰似轻纱笼于小镇之上。这镇中没有初上的华灯,却有星汉的璨烂,点点星辰在落日渐沉时愈发明亮了。她们往前走去,在悬挂着一个灯笼的店门口停住,碧子朝里吆喝了一声:梅姐,借下您家的公共电话嘞。里边先是传出一声爽朗的笑声,接着又是一声“行嘞”。碧子便领着陈落来到个黑色的座机前,让陈落拨起电话来。俄顷,陈落到门口对碧子说:爸爸妈妈说等会儿便来接我。碧子点点头,领着陈落来到街道尽头的榕树下,等着车儿的到来。这良夜微暖,她们在树边坐下,远处断断续续的竹笛声顺着清风飘来。忽而一辆车儿停下,陈落雀跃着奔向车儿,叫道:爸爸妈妈好!旋即回头便对碧子挥挥手,说道:姐姐再见。碧子吟吟笑着,亦挥挥手告别这一不知忧虑的少女。在车上的颠簸中,陈落抱着《苏菲的世界》睡着了,仿佛从这一片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中回到了现实,仿佛在这白驹过隙的一刹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后又俄然大觉。
碧子回到了花店,推开门又是熟悉悦耳的风铃声,从卧室中取出一壶米酒与一只精巧的酒杯,来到窗边的桌前坐下。月光从窗户中投下,照进酒杯中透过剔透的酒液到达杯底,将杯底的那朵青色纹理画成的月季映得格外楚楚惹人怜。碧子举杯对月,一饮而尽,旋又斟满,喃喃道:酒不醉人人自醉。三杯尽,在月季的清香,米酒的甘醇,竹笛的悠扬中,碧子趴在桌上沉沉地睡去了……
注:人名取自“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陈落谐音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