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与就业的《一般理论》(十三)》陈再明22、9、23
十三,消费倾向规律与倍数论(一)
(一) 决定就业量的基本心理因素
凯恩斯在《一般理论》中声称:″本书分析之最终目的,乃在发现何者决定就业量。"凯恩斯究竞发现了什么因素注定就业量的呢?也就是说,究竟发现了什么因素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呢?他发现有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一为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二为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三为心理上对资产的未来收益之预期。
第一,心理上的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指的是收入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凯恩斯在消费倾向上,建立起一个"倍数论″,说的是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增加多少倍?
第二,心理上的灵活偏好
凯恩斯把灵活偏好,定义为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其一部分财富的愿望。也就是出于投机动机,想用货币形式来保持一部分财富。所谓投机动机,就是"相信自己对未来之看法,较市场上一般人高明,想由此从中得利。″
第三,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
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决定于诮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由于诮费倾向是相当稳定的,所以就业量主要决定于投资引诱。所谓投资引诱,就是能引诱资本家进行投资获利的预期。根据凯恩斯的说法,资本边际效用率是投资引诱的决定因素。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