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读后感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人的思维方式充满了错误。
比如应该思维: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觉得世界应该符合自己的想象,周围人应该符合自己的想象,公司应该符合自己想象,自己应该符合自己脑海中的人设,这是一种典型的御性心理。
应该思维分为两种: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应该思维和愿望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容忍现实跟愿望不一致。
应该思维的本质在于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反而试图让真实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
而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人作为集体,集体有很多决策方式也是错误的。
诶,我以前一直觉得人是用脑子想事情的,现在觉得人是在用心想事情,用感情在决策自己。而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用科学的方式在总结人的共性。
以下抄一下网络笔记:
一、僵固型思维——脆弱的高自尊。
僵固型思维的人,在面对挑战时,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会担心困难的任务会证明他不行;
僵固型思维的人,觉得努力是一件可耻的事,如果你需要努力才能做成一件事,说明你能力不够,所以就算努力,他们也会偷偷努力;
僵固型思维的人,容易把批评当做对他本人的负面评价;
僵固型思维的人,看到别人成功时,会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失败,因为别人做到了而自己没做到,那就是证明自己不行。
僵固型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防御的心态。有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注意力从关注怎么做事转移到关注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去。
僵固型思维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这样的人生假设:我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评价的。我只有表现得好,别人才会觉得我有价值。这种焦虑自然就会把我们的目光放到自我证明上。
二、应该思维——对完美世界的期待。
应该思维的本质,就是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而是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我们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
我们可以把应该思维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
另一种,是对我们自己的应该思维。
1、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
应该思维不能容忍现实跟我们的愿望不一致。当结果不符合这个预期时,应该思维的人就会陷入到严重的焦虑当中。
应该思维会变成支配我们的主人,让我们只能服从于应该思维背后的规则,从而失去了我们的自主性。
2、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心理学家霍尼(Karen Horney)曾说过:
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因此,应该思维的本质,是用社会规则、他人的期待或者文化习俗,代替我们自发的行动。
换言之:既然别人觉得那样做是对的,那我就应该那样做。既然别人期待我这样,那我就应该像别人期待的这样做。
所以,“应该思维”下的行动,不是自发的行动,而是对自发的一种模仿。
应该思维除了会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更会影响我们的思维,造成思维上的非黑即白。当我们按照外在世界的标准设定人生目标时,很容易就变成应该思维牢笼中的囚徒,不再能看见世界的灰度,也不再拥有思维的弹性。
三、绝对化思维——习得性无助。
绝对化思维,就是对伤害的抽象化。
这种绝对化会让你产生三种错误且非常可怕的思考方式:永久化、普遍化和人格化。
永久化——在时间维度上,觉得这件事会一直发生。
普遍化——从一只乌鸦黑,推广到天下乌鸦一般黑。
人格化——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针对我的,都是我的错,才会让这些坏事发生。
因此,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绝对化思维的人会把生活封闭在真空里,让自己不敢接触现实,从而失去了从现实,从生活中疗愈的机会。
以上就是三种阻碍我们成长的思维方式,希望我们在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都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成长。
作者:采蘑菇的小Timor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137a7a6cb5f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