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觉醒:如何让孩子玩耍和试错,自主学习创造富足人生》
觉醒的教养不仅要善于倾听孩子 尊重他们的精神 时刻同他们心心相印 同样需要我们重视纪律和约束 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基本的居住、饮食、教育 还应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技能 因此,觉醒的教养方法绝不是“纵容” 如果我们留意灵活性与组织性之间的平衡 就可以让孩子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既能自由玩耍 又能自然表达 玩耍可以增强大脑的执行功能区 这个区域负责处理并储存信息 整理思路,控制冲动,避免分心 以及专注完成某一项任务 孩子控制情感和认知冲动的能力 与其学习成绩和今后的人生 都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但我们经常会无意识地剥夺他们的玩耍时间 和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 孩子要想在某项活动中出类拔萃 意味着课后、晚上和周末的时间 基本上都被该活动占满了 他们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自由玩耍 然而孩子正是通过玩耍和试错 培养重要的情绪、社交和技能 如果把他们的时间都排满 无疑会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其实孩子很擅长选择有利于高效学习的活动 因此,父母要顶住社会压力 不要为了有个好未来 而让学业和各种兴趣班占据孩子的全部时间 确保他们每天都有自由玩耍的时间 不管是一个人玩还是和别人一起玩 孩子需要去探索自然,发明新游戏 并运用想象力处理新信息 父母的介入和放手是一场连贯的舞蹈 孩子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我约束 相比惩罚,积极地巩固正确的行为 才是更加有效的手段 父母对孩子抱有哪些期望才是现实的呢? 不要期望孩子获得多大成就 但愿他们善于学习 不要期望孩子对我们俯首帖耳 但愿他们尊重我们 不要期望孩子盲目跟从我们 但愿他们征询我们的意见 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大明星 但愿他们掌握保持本真的艺术 不要期望孩子跟随我们的愿景 但愿他们创造自己的蓝图 不要期望孩子获得成功 但愿他们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不要期望孩子一定找到方向 但愿他们发现生活的意义 不要期望孩子做我们的傀儡 但愿他们成为我们的精神伙伴 不要期望孩子不经历任何苦痛 但愿他们找到完善自我的途径 不要期望孩子不遭遇任何失败 但愿他们有勇气重头再来 不要期望孩子永不伤害别人 但愿他们感悟慈悲、求得原谅 要想让孩子摆脱我们不切实际的想法 我们必须先让自己获得自由: 1.我的生活使命是什么? 2.如何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3.哪些事情最容易刺激我的情绪? 4.当情绪受到刺激后,我会怎样处理? 父母能够从容面对自身的特质 可以帮助孩子从我们的桎梏之中挣脱出来 让他们找到自我的中心 而脱离我们的自我中心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塑造与其内心的联系? 孩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学习 把它想象为雄鹰的两扇翅膀 一扇叫做“真实” 另一扇叫做“包容” 孩子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扇翅膀 都会步履蹒跚 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蓝天 充分发挥潜质 数字时代父母最应该看见的教养真相 依然是孩子需要依恋关系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 心理上的依恋饥饿和生理上的饥饿非常像 要把孩子从对食物的过分渴求中解放出来 不仅要负责把孩子喂饱 还要给他们一种食物充足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对后续的供给没有信心 无论他们眼前有多少食物 都会把获得食物看作当下最重要的事 孩子想要拥抱 我们就要比他期待的更热情地拥抱 我们对孩子放手 不是让他来乞求我们的爱 而是让他能安心栖息在爱的环境中 依恋的唯一目的 就是释放自我 让自己能够从迫切的依恋需求中解放出来 这是成长真正的栖息之地 真正的独立和分离 恰好始于安全依恋 依恋是孕育成熟的摇篮 就像子宫能孕育出身体独立的生命一样 依恋可以培养出心理独立的个体 要让孩子有个性 必须先给他们一种归属感和共存感 要让孩子适应离别 必须要先承担起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责任 要让孩子学会舍弃 必须更多地满足孩子的亲近需求 但我们是不是会过多地卷入孩子的生活? 出于对孩子的爱,我们很容易做得过多 我们会过多地插手干预孩子 替他们处理问题 使他们失去学习如何应对困难的机会 当孩子感受到某些情绪、愿望和个性时 父母就会感到不安 对孩子的不快或挣扎只有很窄的容忍窗 会一再越俎代庖,试图拯救孩子 而不是让他们感受、尝试、犯错和学习 因此,成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行为塑造会将所有冲突都视为学习机会 人类会一直有着与他人产生联系的需求 但是真正独立成熟的人 却可以不受这些需求的控制 想要完成这一转变过程,秘诀就是 让孩子不用费心思也能拥有对父母的依恋 孩子主要通过友谊、随意玩耍 和自由时间来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探索和想象的机会 适当空闲的日程安排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 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习得人际关系中的经验教训 玩耍在孩子的智力发育、身体发育 和社交能力培养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事实上,学与玩相辅相成 很难截然分开 孩子的本能就是边学边玩 在玩耍中学习 边玩边聊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词汇 激发他们思考新的问题 让我们有机会与其交流自己的价值观 增进亲子关系 在玩的过程中 孩子的大脑会不断被激活 由此变得越来越聪明 玩是一种出于天性的 帮助孩子培养足够的智力 来应对生活的挑战的方法 本质上属于一种心流感受 在自主选择中忘记烦恼和时间流逝 伴随这些感受而来的强烈内在动机 不仅能让人产生快乐和亲密的感觉 还能增加掌控感和自信,促进学习 培养自信和复原力的方法 就是让孩子知道我们相信 他们有能力自己应对挑战 如果孩子时不时需要评估状况 设法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他们的大脑就会得到锻炼 如果将冲突看作是体验“失去”的一堂课 或是从中学会谈判艺术与自然变通之道 我们就能教会孩子接纳真实的生活 充满了复杂的情况、严峻的挑战 和丰富的不可预知性 即使有时孩子感受到无聊 也会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创造重要的机会 让他们有时间进行探索和发现 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学会 生活的胜利在于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力求灵活变通 同他人真诚地谈判协商 孩子会发现自己有多强大,多能干 他们可以轻松应对困难 说一句:“我处理过这种情况” 未来才会更擅长自己解决问题 尽管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养好孩子 然而现实却是 真正有能力的孩子 可以把我们教养成他们所需要的父母 因此,教养孩子的历程 不应是家长“对”孩子的模式 而应是家长“同”孩子的模式: 孩子是我们获得觉醒的伟大启蒙者 然而,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 孩子的自我意识尚未完全觉醒 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不够透彻 他们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发掘自己的热爱所在 不是为自己找到一个职业或是大学专业方向 而是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学习如何更专业地玩 逐步认识真实的自我 洞见印象深刻的时刻 因此,我们需要建构“亲子学习力”的课堂 在课堂上,增加可选项的行为被鼓励试验 风险承受能力得到培养 错误的答案也被创造性地探讨 每个人都能对探索未来有贡献 要想肩并肩地加入孩子的游戏 还需要唤醒我们那颗游戏的心 创造力的养育要在自由玩耍 和模仿学习模式中找到平衡 让创造力发生的最佳模式是 既能给孩子提供参考的先例 又不限制他们选择的可能性 孩子向实践范本学习的同时 不忘重塑他们的认知和品位
-
阅读宗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20 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