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ley Jackson(雪莉·杰克逊》的The Intoxicated(醉了)

夜里,饮酒后的中年男人遇到喝着咖啡高中少女,两人做了一些简单的谈话,谈话的主题是:人类有没有未来?少女的观点是悲观且激进的、也是天真又混乱的,而真正厌恶着当下,乃至烦恨着人世的,恐怕是那位被少女的言语震慑到了的酒徒。
《醉了》是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这位作者擅于写惊悚的、有危机感的故事。
讨论:
本故事发表于1949年。那个时候,由于核武器的使用,“人类会自我毁灭”的想法如乌云罩顶。在日常交流时,大家更加容易聊到“世界末日”。末日话题,成为了流行话题。在小说里的家庭聚会上,那样的话题又被讲起,恐怕令喝了酒的男人感到疲劳和无趣。这为男人的独自离场建立了理由,也与少女的言谈形成了对照。了解故事得以浮现的社会背景,会让我们多一些理解故事的路径。
总体上,少女认为世界会走向崩解,这让与之对话的中年男人招架不住。少女果真持有毁灭性的思维吗?在我看来,她很孩子气,想在乱世里让自己得到享乐,并且设想未来的世界会出台法律,规定世人不可以呆在屋子里,于是谁也避不开谁、谁也躲不开谁……如果修改一下少女的天真的说法,我们是否可以看见一些真诚的信息:她希望取消社会机制对人的约束,让个体得到更多自由,并且让人与人的联系更为紧密?
男人处在醉酒状态,希望找冰块让自己清醒;而少女被咖啡搞得亢奋。可以说,两人都足以进入与小说标题(The Intoxicated)相应的状态。即一种“忘乎所以”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应该是日常状态吧?在常态的生活中,故事里的少女会有属于她的未来,而男人却不得不继续承受精神危机?
这是一篇十分简短,近乎于只有一个单一场景的小说。在看看似简单的文学故事时,或许不该只看一种表象。本篇故事里的少女,显现出兴致勃勃、一本正经的态度,这会承托出中年男人在现实里的疲惫、无奈和绝望。也许,故事里的少女实际上会对未来怀有希望,而醉汉则已经十分厌恶他的生活了……如果大家可以看见这一点(一种“反讽”的效果),那么本篇故事是否立即变得更加残酷,也更为有趣?
mulai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两次丧子,技巧和怪癖
- 地球上最雄心勃勃的日记 (1人喜欢)
- 我想抱住一只狗,一直和它对话下去,直到它说出实话 (2人喜欢)
- 不看新闻的尝试 (1人喜欢)
- 脸像是浑浊的碗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