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水墨山

茂林叠嶂 纸本水墨 28.8×17.7cm
来源 l 网络
分享 l 雷家林书画

2 江岸望山 纸本水墨 28.8×17.7cm

3 夏云在望 纸本水墨 28.8×17.7cm

4 板桥独屋 纸本水墨 28.8×17.7cm

5 杉木依翠 纸本水墨 28.8×17.7cm

6 湖光山色 纸本水墨 28.8×17.7cm

7 河岸村居 纸本水墨 28.8×17.7cm

8 夏日垂阴 纸本水墨 28.8×17.7cm

9 竹亭树石 纸本水墨 28.8×17.7cm

10 毗山欲雨 纸本水墨 28.8×17.7cm 玄宰。毗山秋霁写欲雨图。

晋陵道中。望远岫平林。坡陀溪岸。一一如画。秋色甚佳。舟行闲适。随意拈笔。遂得十景。时万历丙辰(1616)重九前三日也。其昌。

赵佶真迹
上海观董其昌《丹青寶筏》展
這場名為《丹青寶筏》,以董的名号集聚來的珍品,使包括我在内的芸術愛好者不遠千里到上海博物舘,享受一場難得的視覺盛宴,海威在上海完成他的一出劇目《追梦云天》的舞臺設計,并在7日開展那天看過此展,并全程資助了我的這次文化旅行,這里面還包括看有〝朙四家〞作品的蘇州行。

苏轼书法《中山松醪赋》真迹

倪云林真迹
列車到上海南站,我借地鐵到了外滩九江路〝全季酒店〞,海威預訂好的酒店,酒店看着不起眼,老式建筑,民國風情,〝全季酒店〞有另一名稱為〝青旅國際酒店〞,约六七層髙,小而精,衛生干净。我住的那間房是两人床的,海威希望我夫人也去,但她给私人老板做事,不好請假,這樣這张大床,稍微折了我一點福。

晋代真迹
酒店散發着濃郁的香気,外出歸來會有温韾浪漫的感覺,酒店對面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基督教堂,有點發暗的红磚墙,酒店向東的隔壁是一叫鹿角港的奶茶店,我夜游外滩囬時曾在小店要了一杯红茶。
酒店向西的隔壁是〝讀者書店〞,這個以天朝在八九十年代風行杂誌的名號的小書店,頗有情調,一楼用敦煌洞穴式的設計,挂了好幾幅年輕繪者在敦煌臨摹的壁畫摹品,我光顧了両次,翻閱了一夲叫《一本書了解妓》的書,写的是日夲能劇,有一些名角如中村獅童,书中写為了芸,角兒往往不結婚,或迟點結婚,但情人私生子却不少,象宫澤理恵等芸人也卷入其中。
里面有梅蘭芳,但梅的芸術风光在民國前期,之後事實上是終结。能劇与天朝戲劇比如京劇有諸多相似處,只是名稱叫法有異,比如脸譜,能劇叫什麽?記不清了。

王羲之作品(摹品)
下榻的酒店与上海博物舘在一公里内,悠着點從南京路步行道走過去一二十分鐘,周三的早晨走到上博周邊,要了一份臺湾手抓餅就排隊等入館。人也不少,因為來的早,不太多,一場盛宴就在圓形鼎状的館内展開,〝丹青寶筏〞在第三樓的三个室,另一個室設茶座。

董其昌作品
拍攝象是可以,又象是不可以,我那日夲數碼像機幾次被工作人員打斷,但最後法不責眾,工作人員不再干涉。觀者眾而差人稀,力量對比太朙顕了。不過觀者也不會輕松,工作人員被抛到一邊,内戦就開始了,不就是看畫展嗎,竟然象擠公交車,粗男不説,細女也加入進來,猶其是晉唐帖前,其中晉唐行草不過是一張张破紙条,却仿佛是艷麗的绝色的倾城的美人,引狂男浪女如擠公交車,我囬想起當年故宫武英殿看馮摹蘭亭,要拿出英武的勁頭,否則過不了眼,雖然它不過是摹品。
這場觀者的内戦中,粗野男子不說,盡管他們實際也是文士,那些年輕的妹子,毫不示弱,她們身上散發濃郁的脂香与肉香,顕然沐浴過,不是昨夜就是今晨,事实上我与一些“文雅”的男士亦是洗浴过的,不是昨夜就是今晨,因为我们来这里是“如对至尊”,因为这些都是古代书画圣手留下的迹。

颜真卿《告身帖》摹品
从这种观看东方艺术的态势中可见一斑。面对佳鹿,諸位同志同仁(芸術的)只有拼死争鬥,前赴後繼了。但周二到周五(周一闭馆)的内鬥還不太激烈,要是在周六与周日,人群蜂涌而入,那個場景,惨烈程度不堪想象……

怀素真迹
觀看這些東方的〝破字破畫〞遠没有看二樓〝走進現代〞的美國油畫有情調,人少,觀者文雅而不擠,有両幅是歐姬芙的,一幅是萨金特的。我這時仿佛觉得是恢復自已為文朙人,為良心人,為共和人,為自由人,爲民主人,一切得到洗涤。

黄公望《残山图》(富春山居图幸存部分)
确實〝破字破畫〞對我有點麻木,我的心思被另一些占去了,我們離“走進現代”事實上還很遙遠,諸多的反省囬顧与良心的唤起,其實在當下的環境中,并不輕松。只是我們需要更深更廣的閱讀,從而找出未來的希望!

董其昌书法《答客难》欣赏。大量仿古的董其昌,书迹上下古今无有放过,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融入其书法中,不见痕迹。尤其是用心于二王,得其中的风神消息。少赵子昂的严谨多一种清逸,其用墨古淡,常喜淡墨作书,墨色变化微妙,不亚于用笔,或者说元的赵吴兴善用笔,董香光善用墨也不过分。






董其昌書項元汴墓誌帖,只看到一段。
由贫下中农变成江南恶霸的董其昌,晚岁时激起当地人民针对他的革命,抄了他的家,烧了他的屋。那真是快哉!不过本博要宣扬艺术,故还得冷静下来评价一下这位晚明的大家,“松江派”支柱,画之南北宗的提出者,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提出者。董其昌画远师董巨、黄公望等,宗南北宗,挺文人画。董其昌是一位复古主义者,有点像西方文艺复兴时的艺人,以古图今,借古人之形骸写本人之胸次,他临仿的许多作品全以己意,书法亦然,而且成就超过他的画。其画古秀朴拙,平淡天真,苍润华滋,有一种氤氲飘渺的气象,并题上诗,用那香光体,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是晚明集古典之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董其昌的画用笔古秀,常用干笔皴擦,少用水份,用色淡如黄公望之浅绛法,并融合其它,由于深厚的书法功底,高超的文人素养,故其画笔不到而意蕴深厚,总在一种变幻莫测的气象含蕴其画中,他人难以图之。他的画有一种装饰味或一种模式,如京剧的程式般,也是常年耕笔不断形成的一种香光风格,非常独特。作为京官,却长年生活在江南,天高皇帝远,董其昌游心于山水,游于艺,仿米氏造一书画船到处画画,诗酒书画生涯真的快哉,产生大量作品,他有意识地想把元的赵吴兴比下去,超越他最终只能雁行,不能抗行。
虽然,董仍然是杰出的大家,特别是书法,在有清一代得到一些皇帝的喜爱与提倡,影响特大。大量仿古的董其昌,书迹上下古今无有放过,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融入其书法中,不见痕迹。尤其是用心于二王,得其中的风神消息。少赵子昂的严谨多一种清逸,其用墨古淡,常喜淡墨作书,墨色变化微妙,不亚于用笔,或者说元的赵吴兴善用笔,董香光善用墨也不过分。


















董源的《潇湘图》是董其昌冠名,也许董其昌书画船入潇湘见景色与董源图相类而题此名,董源多画江南平缓丘陵之景,被誉为“平淡天真、一片江南”,与李成、范宽多北地雄浑山水相左,被南派文人画人所崇尚,影响深远。
担当是明末清初四僧而外的另一位书画大家,其人师董其昌,法度谨严,工然后熟转生,脱去尘心,迹象呈一片天机。因地偏滇地,不如四僧之流声名响亮,却有相当的可取之处,其字无董氏之圆熟,吸收王铎、陈继儒之长,长于大草,具山林野逸之气象。作山水率意自然,无意如佳,禅机尽在笔墨运行之中。
高房山的作品使米氏云山更为丰富深入,为董其昌所推崇。保持了文人的韵味又使得艺术形象更为丰满。
-
鬰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7 22: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