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公寓:地摊儿
电费涨了,涨了一毛,一个月算下来,整个离婚公寓要多缴1000块,一年1万2,一张床白租了。
公寓里造气氛的书架满了,绿植架子上的空挡也满满的都是书。
老红帽带头把家里的旧书《保卫延安》、《林海雪原》、《肃反时期的电影剧本》、《西游记》什么的,搬进了公寓。其他人也起了占便宜的念头,把公寓真当成自己的书房了。
搞的大厅沙发、茶几、桌面、天台的阳伞下,都是随手乱翻后扔下不管收拾的书。
保洁要求涨工资,收拾书比墩地累心,地面怎么擦它都不吭声,书你拿错了、弄破了、掉个书签,客人哼的一声,撇的一眼,问的一句,都是在说“真没文化”。
太伤人了,太累心了,要加钱,不多,一个月每人加50就行。
20个人,一个月又是多了1000块的开销,一年又是1万2,一个工位白租了。
电费涨了,不敢不交。
保洁工资,真不敢涨。
现在什么日子?华为任正非都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了。
“寒气”都快成敏感词了。
老梅把老红帽喊来,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书,可不可以拿走?
老红帽脸一红,净身出户,前妻不要的东西往外拿,没问题,再往回送,不合适吧。
第二个问题:书,能送人吗?
老红帽皱了皱眉,有些是真舍不得,有些恐怕送也没人要。
第三个问题:书是有人看好,还是有人要好?
老红帽叹了口气,“书非借不能读也“,
离婚前,我一直理解的是,书是有人看好,没人看的书没价值,再好的书没人看也是废物。
离婚后,我处理这40多年存的旧书,发现没看过的真多,还都是好书啊,搬到公寓来,就是想多些人看到,别成了废物。
可这些日子,我留心了,好书没人看。
我花198元买的,上下两册的《民族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法国著名学者雷蒙阿隆的代表作品,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思想名著。这个版本是精装,全书共1059页,是唯一法语全译本。
俄乌战争都打了半年了,我夹在书里的头发丝,一根没少,唉,没人翻过。
您的意思我懂,这书啊,无论新旧,还是有人要好。
想看一本书,总能找到;要了一本书,看不看,一定会保管好,保管好的书,早晚还是能有人看到。
书是有人看好,还是有人要好?
归根结底,书还是有人要好。
我的书,您做主吧,怎么处理都行。
说服了老红帽,后面的事儿就容易了。
周五中午,离婚公寓的首届“地摊儿”开幕了。
公寓里所有的书,被分成一元摊儿,五元摊儿,十元三本摊儿,和砍价摊儿,堆在小广场的地上。
陪聊的方先生拿着个手持小喇叭到附近居民楼吆喝了2圈,带着小孩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阿姨们,都被老梅流量变现了。
那套《民族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被老梅50元收了,下册垫在自己的ThinkPad电脑下面当砖,上册放在手边当板砖。

备注:
1.朋友圈连载,公号:35HR
2.音频连载,喜马拉雅,《离婚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