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 三秒通行
有一点理解为什么说学生是一茬一茬的了。下意识地就在新一轮的学生身上发现前一轮的影子,如此浓厚的deja vu不禁让我怀疑到底是同质化太严重还是我大脑内存太小。难道人真的存在某种可以以类型划分的特质吗,显著到第一眼第一节课就能察觉的那种?希望时间能改变我的看法,让我在大半年后说一声,是我错了。这样的话,多少也能继续相信一点自己的独特性。
这份工作开始让我感觉时间以年为单位在不断轮回,时节分明,急迫无情。而我却成为了一个锚点。看这一茬茬的来来去去,他们眼里有光,怀抱着仍旧完满的梦,要说不羡慕那肯定是假话。
今天开完staff meeting,隔壁的同事跟我聊了两个小时,我不知道是什么触发了这么突然的倾诉欲(又或者只是话痨想要发泄?),我只能(只是?)运用我的模仿功能,给出我觉得通情达理的反应。回家的路上我开始疑惑,是不是人们常常高估了我的知性,只因为我给出了一种看似能理解他人的假象?毕竟连我自己都被这假象欺骗过。
一路上看到不少排着长队做核酸的人们,有些许庆幸自己早晨在学校做过了于是不必做;是不是过于轻易就被一些本不需要的东西收买了?可是,我本来以为我的问题是分不清出发和逃离的区别,但其实我也安于,或者说,需要一个锚点吗?需要有东西拽着我停留,有东西推着我前进,使我不至翻身倾倒沉没覆灭?使我因循苟安但幸存于世,使我终被洪流裹挟其中不得脱身,吗。
听了同事的经历,想想自己这两年多的经历,再看看那一茬茬们的经历,多像是三秒通行的十字路口。让我们前行或流落某个地方的力量,不是努力,不是远见,甚至也不是资本,而是蝴蝶翅膀,是一恍惚,是没有道理可言的系统。只剩下人潮退去时的那一晃神儿,疑惑自己怎么就来到了此时此地,疑惑这皮囊为何同时有熟悉的疲惫、陌生的知觉。
我想坚持宿命论,相信我必然经历所要经历的,必然要走到此处,要等待一个必将来临的契机。这三秒是属于我的三秒,这三秒的意义将于未来某个命定的时刻被揭示,当下一个三秒来临的时候,我将知道我到底是要出发还是逃离,我要拥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