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读书笔记
原因论:“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
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所有人的“现在”都由“过去”所决定,不是很奇怪吗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立足于原因论的人们,仅仅会指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的事情”,继而简单地安慰“所以错不在你”。所谓的心理创伤学说就是原因论的典型。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的确很有趣。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当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幕大型戏剧的时候,它那因果规律的简单逻辑和戏剧性的发展进程自然而然地就会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
如果你成了原因论的信徒,那就会在过去的束缚之下永远无法获得幸福。因为觉得过去无法改变,生命才会如此痛苦
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也将会束手无策。结果会如何呢?那就可能会陷入对世界绝望、对人生厌弃的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之中。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是虚无主义的入口。否定我们人类的自由意志、把人看作机器一样的存在,
不可以从过去中找原因;要否定精神创伤;人不是受过去原因支配的存在,人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
“阿德勒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目的论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目的论的一大前提就是“人可以改变”,而人们时常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考虑人的潜能
目的论的一大前提:“人可以改变”,而且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不否定感情的存在。任何人都有感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但坚决否定“人是无法抵抗感情的存在”这种观点。我们并不是在感情的支配下而采取各种行动。
对这件事情的冷暖感知是“现在”的主观感觉。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件的意义。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诠释”?
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理解。
你现在无法体会到幸福,因为你不会爱你自己。而且,为了能够爱自己,你希望“变成别人”,希望舍弃现在的自我变成像Y一样的。
哲人:至少我不想变成别人,也能悦纳目前的自己。
不是吗?即使你再想变成Y,也不可能成为Y,你不是Y。你是“你”就可以了。但是,这并不是说你要一直这样下去。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一味执著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实就会改变吗?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比如现在你感觉不到幸福。有时还会觉得活得很痛苦,甚至想要变成别人。但是,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无人想作恶”。“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处”的意义。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违法或犯罪之类的种种恶行。但是,纯粹意义上想要做“恶=没好处的事”的人根本没有。去干坏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内在的“相应理由”。假设有人因为金钱纠纷而杀了人。即使如此,对其本人来说也是有“相应理由”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善”的行动。当然,这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指“利己”这一意义上的。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阿德勒心理学中用“生活方式”一词来说明性格或秉性,生活方式是人生中思考或行为的倾向。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我们假设有一个人正在为“我的性格是悲观的”而苦恼,我们可以试着把他的话换成“我具有悲观的‘世界观’”
你一定会认为秉性或性格不会按照自己的意志而改变。但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最初的选择也许是无意识的行为。并不是有意地选择了“这样的我”,并且,在选择的时候,你再三提到的外部因素,也就是人种、国籍、文化或者家庭环境之类的因素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那是因为你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尽管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你还是感觉现在的生活方式更好,大概是觉得一直这样不做改变比较轻松吧。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
虚无自恋主义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19 1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