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星期三,晴天疫情管控中
办公楼关闭的第三天,明天还有一天。看新闻及政府公文,似乎还未曾有明显放松的意思。局面也有可能面临“静态管控”模式,那意味着城市完全停摆,不再是局部管控。
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只能静候进一步通知。反反复复经历过几次了,但是依然内心有些异常。没有办法完全麻木平静的接受一而再再而三的封控通知。这是否是大部份人的感受呢?面对未知,总是有茫然,焦躁,烦闷等一系列的附加情绪。
和同事通电话,听她吐槽工作上的事情。新经理如何不懂规则,出尔反尔,让原本本来是锦上添花的激励项目反而变成弄巧成拙的风险项目。而她自己还在项目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KPI,导致被扣分。听她讲了很多,我没有其他太多评价式的反馈,但是我的确认同她讲的,她的部门新经理并不是真诚的人。有的人从笑容上朝你迎面走来,你就可以感受到对方是真诚还是客套。
但是,职场嘛。古人早就讲过“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很多时候我们看破但并不一定要点破。以前我也觉得不必遮掩对一些事情和人的看法,喜怒尽在脸上。但是后来我发现实际不是遮掩什么,而是你要成熟的在规则下运用规则,保护自己也尊重别人。职场上,适当得沉默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我的保护。
这两日开始读Alfred Adler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的书籍《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在这本书里面,这位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在本书中通过对“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的两个大类别的分析,结合真实的案例,试图让大众懂得如何了解自我,如何看待自我与世界、社会的关系。
开头的部份,Adler讲到【心理治疗作为一门科学,首先要求我们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他作为心理学家要研究人的行为,性格的形成因素,人的社会属性的原因。总体来说,从我读过的心理学类别的书籍来说,Adler是对我影响较大,且可以让我从自我出发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老师。
我认为,人应该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不要让自己成为被害者,不要让被害者角色的心态去影响自己判断生活所面对的难题。同样,和过去相比,人应当关注当下所经历的人生去做出选择。而不是回望过去,最后将自己变成圈地为牢中的囚鸟。
晚安。希望这波BA.5早日被控制,希望明天醒来没有从动态管控变成静态管控的公文发出。希望9月2日可正常返回办公室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