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写作(七十五)(未修稿)
(1)
这十年不知道能不能用迷惘来描述,虽然也可以用自我寻求来做积极的修饰。
我不停地回到两个点,一是要找到自己喜欢又能适应现实的东西,一是所有东西都是需要积累的,而时间与知识储备是最重要的。
所以即不能执着,又不能总是东一下西一下。就像我以前说的,假如一个东西积累二三十年才会有成,你多换几次,可能就一事无成了。
学习、实践、休息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原来的积累,肯定是软件和精神分析。
最近似乎变成在积累佛教、英语、经济学和文学知识。仿佛对应几个欲望:像成为南怀瑾,甚至比他更专业的人,能够讲些经;希望能像看中文一样看英文著作,已经有很多想看的书,都只有英文版,而且,能开阔更大的视野;想能轻松赚些钱;能出版自己的书。
但我如果只把时间放在这四个上面,却又觉得有些枯燥、受不了。或者说,无法取得平衡。金钱上也会成不可持续状态。
(2)
关于阅读文学这件事,我向来没有很多人的那种欲望。
小时候还是喜欢的,《我为歌狂》《鸡皮疙瘩》《哈利波特》《简爱》《雾都孤儿》,是我记忆中最初读的非幼儿、教材的文字故事书。后来可能还没有漫画来得让我高兴。
后来都是高中、大学了,黑塞对于存在、责任与自由的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宗教、人生、现实的思考,才又拉回来了一点。
再后来断断续续读了可能有一百本左右,让我推荐,肯定会说川端康成、杜鲁门卡波特与博拉尼奥,前者在于描绘的细腻、中者在于叙事的精湛,后者在于人物的特别。
我看了下豆瓣上我写下的评论,小时候其实就是在求知、情感刺激、爽文里徘徊;青春年少开始对思考人生,描述现实的黑暗面的书感兴趣,让我觉得真实;然后现在对具有独特人格、有生活感和高超叙事技巧的书感兴趣。
某个程度来说,现在对于文学和故事书的兴趣,还不如一些理论书籍。但它们大多是轻松的,也是可以开阔视野的,偶尔读读还是挺开心,还能一定程度上对写作有所助益。
之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是以阅读经典为主,关于写作、文学理论与评论的书也会读一点。很好奇,到沉淀到一定时候,或者厌烦以后,会变成对什么样的书感兴趣。
即,如果,我找到自我,厌倦了对外探求,也能写出自己满意的书以后,我还对什么感兴趣。
(3)
小时候的快乐,是看漫画,玩游戏,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看DVD;中学时的快乐,还是在玩游戏,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上网,偶尔看看书;高中时的快乐,主要还是一群人吃饭喝酒聊天,酒吧、ktv、台球、麻将等偶尔有之;大学时的快乐,主要是去旅游,书也看了不少,偶尔写些东西;刚毕业时的快乐,是去参加心理学的沙龙,偶尔自己也能做些咨询,不管给自己还是别人,然后打坐、看书;毕业几年以后的快乐,是在不同城市的不同单位做不同的行业认识不同的人,苦乐参半,但回想还是有趣的;最近几年的快乐,主要还是看书、看电影、写作,几乎都是些内求或者单调的事情,但所占时间比例确实不少。下一个阶段,该做什么呢?有点想学下茶道,租个房子,布置一个场地,不做咨询,做类似招待人的活计,一对一对话这种,不知道行不行。感觉写作出版这种想法,比较难以成行,或者,还需要更多的积累、时间与练习。
殇空定慧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练习写作(二一七)(未修稿) (1人喜欢)
- 练习写作(二百一十六)(未修稿) (1人喜欢)
- 练习写作(二百一十五)(未修稿)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