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往事 之 Emily
周末偶然在国际版LinkedIn 朋友圈,看到了Emily 新动向:她的新书《我在中国的日子 第一季》出版了!她这样自荐:“创作这本书的起意,已经有很多年,当时我正怀着第4个小孩,也是我打算要的最后一个孩子。怀孕期间,同时多头处理着生意上的问题,一边在学习德文, 实在抽不出时间下笔。今日回想,竟然已经是2012年那么久远了。第四个孩子出生后,比我想的还要忙,养娃,工作,生活,,,写书一下子就拖到了现在。脱离繁忙的日常,离开中国的日子越久,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日日夜夜却反而更清晰了,内心汹涌的东西,让我一定要动笔了,,,”。
接着,Emily写道:感谢您的购买,其中 xxx$ 将会捐献给XX基金会。
书是用英文写作的,亚马逊上发售,封面设计是茂密的大树,扑扑满满的绿色叶子,阳光穿透其中,满眼旺盛的生命和美丽,一如Emily其人。
认识Emily在M公司。当时我正做着无比艰难,焦头烂额的SAP项目。项目的名字颇为震撼:New Long March。简而言之就是把M公司中国十多年里从零开始的IT运营系统,包括生产、物流、供应链管理,全部数据清理干净,整顿打包挪移到SAP系统中去。启用新的IT应用,当然也就推动了整个系统的盘查、更新和升级, 技术的难度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商务流程的梳理,更新和迭代,像动手术一样,是治疗,但却是创伤性治疗,疼痛不小,阻力很大。
项目共有三方:中国业务方代表,总部SAP项目组,(公司总部派出的特别纵队)和我负责的本地应用数据处理方(IT)。三方的能量级别活脱脱就是三头公牛,各自闯入对方的瓷器店声称自己的利益,这世界太沉闷,缺乏点响儿动啊!
Emily是中国本土业务方的总代表,需要串起所有的业务流程,带着各个业务线老大,和我,和SAP项目组谈判,协商,达成一致。听着简直就是 mission impossible. 但我第一次看到这位代表的时候,就被她的年轻、利索、尖锐、敏捷给震到。Emily 皮肤很白,妆容干净,几乎就是素颜。头发整齐地扎成马尾,露出光亮宽阔的额头,一双大眼睛是浅咖啡色的,明亮灵动,嘴角一颗美人痣。英文表达简洁漂亮,精炼传神。2005年的中国外企里,很少看到工作manner已经这么成熟的女生。开会的时候,她会忽然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手举起来,吸引与会者齐刷刷的眼光,接着严厉陈词:no, I disagree. 没得商量,果敢异常。她也会在好不容易达成共识的时候笑起来,大眼睛于是弯成月牙。有点迷人。
一次项目组一起吃晚饭。她坐在我旁边,客气礼貌问我,“你什么时候来公司的?我怎么好像没有见过你呢?”
“我来了一年多了,怎么好像也没见过你?”
“哦! 我休息了几个月的时间, 去生小孩了。我原来是management team的总助理, 这次回来赶上项目,就直接让我负责了”
“哦,恭喜恭喜,生宝宝了!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啊?”
“双胞胎,女孩子!”她笑着,然后补一句:They are great kids!
喔?这可不是传统中国父母的表达,我惊讶地看了她一眼。“你英文真好!”“哦,我老公是美国人,我18岁就嫁给他了。”啊哈,有故事。
后来项目中和Emily 渐渐熟悉起来。以她的资历和工作经验,每遇项目中的关键节点,她并不具备独立做出精准判断的能力并明智决策。但是她有她的过人之处:总是能快速解读形势,找出关键人物,和关键人物迅速建立信任、达成共识,让决定最终能做的足够正确和明智。SAP特别行动小组,有位亚太区著名的资深项目经理,白人,姓名别致:John Darling, 人更别致,七分邪三分正,胡搅蛮缠的高手,也是数学鬼才,据和他一起工作的伙伴们说:“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除了葬身虎口,没啥悬念的一程啊“。面对这样的对手和联盟,Emily充分展现了一头美丽初生小母牛犊般的勇气和拼劲儿。会议室里经常会响起Emily高了八度的声音:John! Mr. Darling! Darling! 最终,Darling这位老江湖,也拿没有私念,干净透明,既能逞强也懂示弱的小丫头没了脾气。Emily就有本事能让三方达成共识, 在模糊性中手拉手奋勇前进。项目得以快速推进。她的 interpersonal skills, political savvy, learning agility, 真是超一流,而她当时仅仅只有29岁。
项目中间,我和Emily一同去香港出差。路上,她和我分享了她个人的故事。Emily出生在上海一个石库门里弄,有个弟弟,父母感情不好,每天吵架,终致离婚。母亲带着她,弟弟跟了爸爸。爸爸很快再娶,新妈妈容不下弟弟,硬把小孩子推回给亲妈妈。妈妈彼时也刚刚委身一个退休工人,年纪一把经济并不富裕。本来带着Emily出嫁就很艰难,忽然被前夫抛弃的儿子又找上门来,后爸爸不接受,悍然再度离婚。妈妈终被生活的狰狞吞噬,精神分裂。屡屡走失在大马路上。“小的时候,警察会半夜来敲门,叫我去领我妈妈回家”。听Emily说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也还年轻,体会不到这样的经历对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意味着什么,对生活的伤痛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今天想起来,EMILY在讲这些的时候,也是平静稳当,像在说别人的事情。这样的家境,让17岁的Emily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很快找了一个工作,在一家外企做前台小姐。同岁的男友,每天接她上下班。
这家外企,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几家美国公司之一:KL
KL的中国区老大,John,时年47,儿女双全,风华正茂,仪表堂堂。前台的小Emily, 乖巧美丽的囡囡,没有去过上海以外的地方,却有着一颗不凡的心。
没有更多细节和经过,一年以后,这位中国区老大迎娶了小他30岁的Emily.
Emily和我说起John的时候,眼睛迷离,念叨说,他人真好,他对我真好,教我欣赏音乐,品酒,了解时尚,穿对衣服,教我开车,带我出入他的圈子,更鼓励我去学习,帮我报名了美国的函授学院,鼓励我尝试什么是自己适合的,什么又是自己喜欢的,帮我发现自己的天分所在,strength finder就做了好几版。我喜欢会计学,accounting, 很快考取CPA。他鼓励我有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爱好,独特自己的独特,他还通过美商会,给我介绍了M公司的工作,一切都那么完美,只是我们一直没孩子直到我们求助了一些美国的特别医疗手段,现在我们有了双胞胎女儿!They are great kids!
今天回忆起这段,我有时候会唏嘘。应该鼓励爱人发现自己的独特,建立自己的独特,发展自己的独特吗?人世间没有标准答案,只是,当你深爱的人,小小的身体里有那么大那么大的野心,那么强那么强的生命力,那么聪明,那么漂亮,那么不可忽视地灿烂存在着的时候,给她的生命不停歇地加营养,那一定会长出翅膀,特别美,特别能飞的翅膀,你要知道你天空的是不是够她翱翔。
M公司这次SAP大项目的总负责人当仁不让是中国区GM易瀚博(埃及人,以后写他的故事,也是精彩绝伦),常务负责人是赫赫有名的德籍CFO马丁,少年学霸天才,青年职业发展像坐了火箭,不到30岁就已经负责一个区域的业务,业绩漂亮,被M公司家族极度看好,重点培养,派到最有潜力的中国来锻炼Job Rotation,3-5年任期中间,计划中会辅佐易瀚博隆重二度开启New Long March项目。之所以是二度开启,是因为第一次即因阻力太大,中途被迫叫停,总部SAP项目组铩羽而归,据说因未能攻克难关,三位资深职业经理人被要求另谋高就了。
项目启动会,是在M公司独特的办公室里(4个足球场那么大,一览无余,没有隔板)举行的。到今天还历历在目的是,马丁矫健地跳上一张桌子(听着有点耳熟,跳上桌子是德国人的基因抑或是习惯?不只在小酒馆里哈),和大家说:“新长征 项目开始了!长征,对中国人意味着一段记忆,艰难的旅程,a lot of people die,,, but we certainly don’t want to repeat that part,(死了不少人呐,当然这不值得效仿),--- 众人失笑 --- 但我们这次,必将是一次致胜之旅,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马丁的演讲,非常有冲击力,也许是因为他的完美身材配光头,也许是因为那双灰色的深深的眼睛,也许是因为坚毅的眼神,也许是因为笔挺的站姿,也许是因为只来了短短时间的他已经能和中国同仁讲长征的意义,,,我们都记住了这位新来的CFO,也记住了工作从此要被这个项目翻个底朝天,,,后来证明,一点没错儿。
钻石王老五30岁的马丁来中国,奉命去机场接他的是Management team的总助理,当时怀着双胞胎的28岁的Emily.
新长征项目完成了大半,有一天忽然听说马丁离职。不是按照既定接班人计划调任了M公司其他国家和地区,而是离职了。大家愕然。请辞的马丁,迅速离开了中国,走后不久,传出了他和Emily的绯闻。
一天正要下班,Emily忽然来找我,问我能一起吃晚饭吗,她有专职司机来接。车开了很久,在北京一个高档别墅区旁的一家餐厅停下,Emily说她已经定好了位。
“是有什么事情么?”
“也没有,就是想和你说说我和马丁”。再强大的女生,某时某地,也需要倾诉和认可吧。
“我和马丁好了,传闻是真的。他真的太优秀了,我们相互吸引,不能自拔。他为了这个,先辞职走了,M公司家族留他,但他不肯,说免得工作上大家的闲言碎语。他暂时去法国了,和我说马不停蹄地工作了很多年,也正好休息休息。在法国他自己想建一个石头的房子,也不知道他是哪里来的想法,由他去吧。现在项目快要结束了,我也在办理离婚,然后他会来接我和孩子们。 ”
对这些胸口写着一个大大“勇”字的人儿们,我也不知道说点啥,问点俗的吧:
“你老公早没觉察吗?”
“我们每次是在迪拜见面”
“为什么在迪拜?”
“因为到迪拜我们各自飞7-8个小时,都不会太累,距离正好在中间”
“那你怎么和你老公说呢”
“我当然撒谎了。我说去出差”
我们都沉默了一下,
“你老公对离婚没啥问题吧”
没有任何征兆,Emily忽然泪水迸出来,流了一脸,她一面擦,一面说“他很难过,他说他比我大30岁,想到过也许会有这么一天。 但他和他的家人们都对我很好,没有为难我。他的兄弟姐妹也非常好,打电话给我让我再考虑考虑,说他接下去会很难,,,我知道,,,我也很难过,,,”
不知谈话怎么继续下去,我赶紧给她继续递面巾纸,同时惊奇地发现,别人哭,通常面部眼睛、鼻子甚至嘴周围都红肿,泪水没有了还会有很狼狈的残迹。Emily连哭的都那么有模样,只有泪水,擦干了,面部一点没有一点残留痕迹,平滑没有色差,干干净净的小脸蛋。
“双胞胎宝宝怎么办?”
“当然跟着我”Emily毫无商量余地,“不过孩子爸爸对她们很好,从我怀孕就给她们买了优渥的保险,孩子们生活不会有任何问题,也不会给新家庭任何经济负担。”
“孩子爸爸也结束了中国的任期要回美国了,以后我会让孩子经常去看他的。希望他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伴侣”
吃了饭,Emily说自己的住所就在旁边别墅,问我要不要去看看她的双胞胎。很漂亮的一对儿混血女孩,正是好玩的时候,穿着不一样的小裙子(估计是故意让她们有各自不同的独立意识),白白的小腿腿结结实实。两个保姆,一个河南人一个四川人。四川保姆很安静,河南保姆把小贴纸撕下来,贴在小姑娘的胳膊上,嘴里说,给你一个 sticker, Sticker?!这个学习能力也可以的哦。
Emily笑,悄悄和我说这两个保姆都是市场上找的,两个一起是引入竞争机制。
“马丁下个月来看我们,”Emily看着玩耍的女儿们对我说,“我们找了儿童心理专家,咨询什么方式进入我们母女这个家庭对孩子们影响最小,因为我们想了几个方案,比如让马丁先去酒店,然后我过去,然后再把他带回家,或者,我带孩子们去和他正式见个面,,,儿童心理专家问了情况特别是孩子们的年龄,专业建议是马丁直接来家里,和孩子们玩,自然进入最合适,不要搞复杂,孩子们这个年纪会很困惑,,,”听着面临关系的一些具体问题,Emily和她partner 坦率、直接,深入,毫不回避,极度理性的解题思路,我知道这个关系 solid and strong.
再后来,项目结束,Emily办理了离婚和结婚手续,来和我告别。
“经过竞争,我准备把学习能力更强的那位河南保姆带去国外,已经送她学会了开车和做更上档次的中餐、西餐。她在国外照顾我们的生活,孩子们会很有安全感,而且,成本也太划算了!我们在国外请不起也找不到这样的保姆啊!”
“当然,保姆也提了条件,把她老家开餐馆的儿子带去国外。这个没什么问题,我会帮助他,剩下的就看他自己在唐人街奋斗啦!”
转身告别前Emily 对我说,你有熟悉的单身女友的话,能给孩子爸爸介绍一个吗?他60多岁了,需要照顾,,,but I have to move on…bye…
此去经年。并无联络。
直到几年前的一天,我偶然在Linked In 上看到Emily的近况,知道她为马丁又生了一儿一女,这次不是双胞胎。(她曾说过,马丁想要两个小孩),学会了非常难的德文,带着4个孩子,在顶级会计师行任职高层。接着又自己开了咨询公司。
再后就是上周看到她出版了自己的传记《我在中国的日子 第一季》
点赞的第一个人,是她的先生,马丁。翻看马丁的头像,当年有着彭于晏身材的马丁,老了,胖了,Emily倒是没有太大变化,面色干净,笑容感人。
年过半百,经历很多人和事,Emily是一个传奇。
比起一切才华,聪慧,美貌,她更胜出于勇气和生命力。
低微的时候不轻贱自己,不沮丧、不认命,
处于生活高处之后 不炫耀 不傲慢,
始终勤奋 也懂得享受生活,
为自己活,也在可能范围内兼顾他人,
活在非议里,但不让它消耗自己太多,
目标感和理性,恰到好处,足以撑起她能够达到的最好生活
感谢Emily,她的书,让我开始动笔写这一人物系列。
毕竟,她对生活的建设力,让总蹲着唏嘘的人,有站起来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