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一场人类悲观主义的狂欢
我上一次看三体的时候还是大学时代,那时候只是把它当作一本通俗小说,只是会感慨世界观的宏大,会感慨一些科学概念的奇思,那只是感官上的震撼,却并未直抵人心,所以,多年后,再聊起三体时,除了记得叶文洁喊出的那句“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
在大学时期,热血未凉之际,乘着叛逆的风帆,似乎也会跟着喊出这样的口号。
可《三体》的魔力也就在此了。
近日,重读《三体》,更是深觉年轻时期的粗浅。
再读《三体》,我能感受到大刘贯穿其中的悲凉气息,他毫不留情地将一种悲观主义挥洒在《三体》之中,而这种悲观主义正和那时乃至当下的学术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有了完美的呼应。
我们沉浸其中,深恶痛绝,但是无能为力。
《三体》核心便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故事,也是悲观主义者的胜利。
在《三体》的世界里,似乎按照执行力,为不同的人贴上了标签。
整部三体真正的主角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叶文洁,另一个人是章北海没有名字的父亲。
如果说叶文洁还是因为特殊的时代对人类产生感性的悲观主义,那么章北海的父亲则完全是源自于军人的本能,基于战略考量而对人类未来产生的纯理性的悲观主义。
而正是这两种悲观主义,让人类能够延续下去。
但感性终究未能战胜理性,感性让地球文明延续了几百年,而理性让地球文明延续了几万年。
与其说是悲观主义让人类延续下去,不如说,是两个人本身对于人类这个物种的不信任,让他们失去了作为人本身最愚蠢的特质,即傲慢。
当人类不把自己当做宇宙的中心,才能真正去生存在浩渺的宇宙中。
《三体》本身的故事看似是描述人类和三体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战争,其实讲述的是人类和自己长达几个世纪的斗争,所谓三体文明,更像是人类自己的复刻版。而我们可悲的看见,与其说是三体人毁灭了人类,不如说是人类本身基因里流淌的东西,产生的巨大的内耗让人类走上了绝路。
人类最可怕,也是最可敬的永远都是求生欲。
求生欲会引发神迹,也会引发灾难。在求生欲的驱使下,我们看到《三体3》里丑陋的人性,人们不顾别人的生命,坐上了前往安全地的穿梭机。但我们也能看到地球一代一代的人,如何在威胁的限制中,团结起来,不断生存下去的神迹。
这些都是三体人理解不了的逻辑,似乎也是未来我们的后代理解不了的逻辑。
复杂的人性是人类最伟大的武器,也是最致命的毒药。
《三体2》的核心其实就在于去讨论,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宇宙这么大,论玩心眼,还是得看咱们地球人。而所谓心眼,就是人类基于复杂的人性,做出的难以预测的举动。
在整个《三体》宇宙里,大刘其实试图提出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如何解决现在物理学的困境。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其实所谓的智子问题更像是一种可怕的现实,2013年 ,在暗物质和量子研究进入了更深阶段之后,更深层次的物理研究似乎真的陷入了瓶颈。人类似乎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社会内部以及更多服务于人类需求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了人工智能以及神经元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并不在乎物理学本身,而更在乎更功利主义的结果。
当然这似乎不止发生在物理学界,更发生在大部分的理论研究领域。
物理学不存在似乎已经不是科幻小说的想象,而成为了人类的现状。
《三体》中,用一种非常含蓄的情节讲述了这个现状,但我们仍然能从大刘的笔端看到大刘的焦虑。在物理学陷入困境的时候,地球人选择了向内扩张,用信息化、网络、ai等服务性技术的方式去在地下寻找自己的栖息地。
这似乎是大刘对于担忧的一种具象,人类选择了向内扩张,这种内耗的科技发展道路,就像是把自己封印进地下一样,会失去所有广阔的视野。无论是网络ai还是去人工化的一切手段,都只是人类为了解放自己大脑,借助外力来帮助自己思考的手段,在这样的手段引导下,人类会陷入秩序化的泥潭,人类会失去进取心和冒险精神,在所谓高科技的穹顶下变得不思进取,变得会失去所有人类优良的品质。
我们可以看到,在《三体3》的时候,在人类进入掩体时代之后,定居了宇宙,反而在用一种极其简单的生活方式在进行生活。这就是大刘的高明之处。
人类的进步和文明,并不是看内耗,而是看穹顶。
人类最优良的品质就是在物理学和哲学中诞生的,那就是探索精神和进取精神。
人类只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穹顶,才能对天空之外的世界充满敬畏,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灵魂。
人类的未来,永远是在星辰大海,而不会是在脑海。
其次就是人类本位主义的反思。
在《三体》中,人类到底毁灭于什么呢?
大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也是这场人类悲观主义时代,所有人的共鸣。
人类永远都会毁灭于自己的傲慢。
从三体文明出现的那一刻起,人类虽然很恐惧,但是从本质上依然是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去绅士这件事情,依然充满了侥幸心理,觉得虽然有了三体文明,但是幸运依然永远属于人类。人类似乎永远不愿承认自己会战败或者是面临绝境。
于是大刘塑造了章北海这样的人物,意识到人类终将战败的章北海,选择了逃离,选择了离开人类的身份,只是第一次,人类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当然,希恩斯的思想钢印似乎想把这种思想印在所有军人的脑海里,但是希恩斯本质并不是作为人类去思考问题,那只是一种战略。但仔细想想,章北海似乎也是一种战略。似乎只有在战争中,人类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一颗水滴摧毁了人类的自尊。
罗辑在叶文洁的提醒下,意识到黑暗森林理论,而这个理论的前提是,把人类所在的地球放置在一个非常低级的位置上,人类就只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部分的超越思想就非常艰难。只有罗辑这种毫无敬畏,心无旁骛的人才能坦然接受这个事实。
人类只有忘记自己是宇宙中心,才能安全地生活在宇宙之中。
罗辑最后甘愿和地球所有的过去尘封在而为空间里,也正是意识到,人类唯一留下的大概只有和自己陪葬的雕刻出的文化。
人类在浩瀚宇宙中,什么都不是。
就像爱死机第三季那个动画一样,地球毁灭在宇宙里大概就是打了一个隔。
再次,就是道德主义的必要性。
道德是人类的枷锁,也是人类最后的底线
可道德真的必要吗?
这是大刘的反思。
四个面壁者,三体对于另外三个都不害怕,因为他们用破壁者都可以看透。
因为他们的战略很简单,就是用极不道德的方式去对付三体文明。无论是牺牲一支舰队,,同归于尽,还是让英勇的战士们永远陷入逃跑主义。他们都是想通过打破道德底线,让三体文明猜想不到,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只有人类有道德,三体文明是没有道德的。
人类的道德主义,就只是一场自我约束。
在《三体2、3》里,大刘重点讨论了这个问题。
《三体2》探讨的,是人类在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间的选择,在人类还存有道德的世界里,人类选择了道德主义,所有违背人类道德主义的行为都遭到了惩罚。那个回国迎接人民的人,却最终死在了乱石之中。人类选择了道德主义,没人知道对错,但至少,什么都没做的时候,人还有最宝贵的遗产,尊严。
《三体3》探讨的,是人类放弃道德主义和坚守道德主义的两种极端。程心一直以来都被吐槽是三体最大的圣母,但为什么这个最大的圣母会是《三体3》的主角呢,因为程心是道德主义的象征,她象征着人类最高的道德底线。
我们可以看到程心所有的纠结都是在道德上的,她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和两个错误的选择。
但这三个选择出发点都是道德主义。
第一个选择,流放云天明。那是为了拯救全人类,也是为了拯救自己的老同学。
第二个选择,做执剑人,对程心来说,做执剑人,完全是出自于母性的自我感动,而按不下那个按钮,是包括三体人和大部分人类都能想象到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诚信是道德的。
第三个选择,让维德放弃了光速飞船的研发,失去了人类最后奔往宇宙的机会。
程心的选择,从功利主义只看结果的角度,都错了,就像是火车难题一样。但从道德主义的角度讲,她又都没错。
她是一个好人,却间接造成了人类一次次的危机。但正如最后大刘说的一样,她并不能决定地球的命运。我们不知道,假如她做了相反的决定,会发生什么变化。因为那是未知的。
真正能拯救地球的永远不是道德主义,毁灭地球的也不会是道德主义。
道德主义只是会让地球或人类获得尊重。
被毁灭在道德主义中,是人类最好的归宿。
真正能拯救人类的,只有彻头彻尾的残忍,连功利主义都算不上的残忍。
罗辑是这样的人,他没有道德,他毫不在乎这个世界,他也没有责任感,在他参透黑暗森林之前,他是一个空的人,他不为一切负责,也不承担责任。他只爱自己。所以他才是人类 最可怕的武器
维德也是这样的人,他和罗辑一样,只不过他表现的过于明显。而且他出在了错误的年代,他可能赢得胜利的时候,地球正痴迷在道德主义里,他就成了最后的异类。
只有突破人类的道德主义,才能够找到解决人类困境的办法。
大刘似乎是想告诉我们,绝望中不需要道德主义,但道德主义会带给人类希望。
正如程心成为了人类最后的希望一样。
如果说地球和人类,留给宇宙最后的遗产,可能给大刘选,只能选出,爱和道德了。
最后,是对时代和我们的拷问。
我们是不是忘记了精神,时代的精神。
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一直探索的精神,最原始的精神。
其实三部三体,我能看到大刘的呼唤,他在呼唤,一些复古的灵魂。
我们能看到很多原始的东西。
云天明的三个故事,都是在用原始的道理对新科技进行阐述,在进入威慑纪元之后,那些还能独立思考的人都是来自于我们这个时代。
而人类最后传递消息,保留文化的也是最原始的方式,刻字。
罗辑拯救地球用的是博弈论。
人类只有找到复古的精神,才能找到未来的方向。
最最后,其实《三体3》的最后,其实更像是神学,它已经突破了科学的范畴。
宇宙的尽头,有规则,但这个规则,不一定是科学。
谨以此文,献给大刘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