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文海 | 古典诗词篇•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文的天堂。几千年来,名家经典,灿若星河,浩如烟海。古典诗文是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那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历久弥新,散发着永恒魅力。暑期到来,让我们畅游在古典诗词的海洋里,赏析古典诗词之美吧!
本期小知识来自初中古诗词——观沧海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末大诗人、政治家、军事家。
这首《观沧海》作于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朝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写。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在同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登临,居高眺远,背负大地,面朝大海。所观沧海,言水浩瀚动荡,起伏不定,言岛巍然耸立,岿然不动,海水动荡彰显千钧力量,山岛高耸凸显永恒定力,两相激荡,潮起潮落,令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一边是“水何澹澹”,一边是“山岛竦峙”。
水也罢,山也罢,形神姿态,颇显风骨。虽然已经到了秋风瑟瑟,草木摇落的季节,可是,诗人眼中,不见落木萧萧,不见百草枯黄,不见风云阴森,只见树木枝繁叶茂,百草丰茂肥美,一派盎然生机,一片诗情画意,不是春天,胜似春天。尤其是秋风浩荡之下的海水波飞浪涌,汹涌起伏,其声如虎吼叫,如雷鸣响,其形如骏马奔腾,如长风扫荡。场面壮观,惊心动魄,海水俨然成了力量的化身,白浪滔天,摧枯拉朽,不可一世力敌千钧。仰俯天地之间,思接四方之际,日月运行,东升西落,出没大海;银河迢迢星汉灿烂,映照大海。大海之大,吞吐日月,包孕天地,反衬人之小,沧海一粟,大漠一沙。
读大海,更像是在阅读诗人的胸怀和气魄,精神和力量,很容易想起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日月也好,天地也罢,沧海也罢,均是诗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足见诗人吐纳百川,胸怀大海的恢宏气度,亦见诗人气雄万夫,傲视天地,一统山河的远大抱负。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昌才老师为全国初中生精心编写的一本关于古诗词品鉴的图书。本书所选篇目为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收录的86首古诗词。本书是真正的人文素质养成之书,精神生命培育之书!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源于多年教学实践的思考和发现又注意吸收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既博采众长,又有个人的感悟和心得。因此本书的古诗词鉴赏,不同于一般的课文讲解,也不同于高深的学术性鉴赏,而是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善于抓住诗文的重点、难点、亮点,忠于文本,细读文本,深耕文本,帮助读者理解欣赏原作的特色,知道它好在哪里,又怎样去品味原作的好处、妙处。
文化发展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S跟我说,爱可以疗愈一切…… (3人喜欢)
- 快来清凉一“夏”!用漫画轻松学习茶文化! (3人喜欢)
- 更新你的阅读计划:2023上半年好书推荐!前五名公布! (4人喜欢)
- 送你一份可以成为“美味文化人”的书单! (3人喜欢)
- 为信仰而战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