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肉不建议买,套路多得你想不到,很多娃却超爱吃
你们会给娃吃外面卖的烤香肠吗?
编辑部的@vivi 说,烤肠几乎是少年宫、兴趣班、儿童公园里的标配。拿着烤肠吃的小朋友不在少数。
香喷喷、油渍渍,一个烤肠摊,一路都飘香,孩子们的馋虫都被勾起来了。

“妈妈,我想吃一根烤肠可以吗?”
可是每次娃这样问的时候,vivi 都忍不住要在心里打个问号:这几块钱一根的烤肠,真的能吃得放心吗?
vivi 平时也会买菜做饭,她算过一笔账:猪腿肉,20块一斤,羊肠衣,十几块一包,还得算上制作、人工、冷链物流的成本。而且这个烤肠放在烤炉上,一滚就是好几个小时,卫生情况真的堪忧。
也有美食博主发了自己做烤肠的视频,发现按照网上的步骤做出来的烤肠又硬又干,根本不是想象中的软中带有嚼劲的。
路边小店的烤肠们,身世更加成谜了。
带着妈妈们的疑问,我们采访了我司的食品开发专家涂涂老师。烤肠真的有肉吗?加了哪些添加剂,让它又软又香甜?给娃吃,该怎么选?

外面卖的香肠,咱们拿到手都是可以直接吃的成品,看不到香肠的品牌和包装袋上的信息,这无疑是最让人顾虑的地方。
“现在猪肉卖十几块钱一斤,路边摊的一根烤肠只要 2、3 块钱,成本价更低,这里面根本没多少肉吧?”这可能是大部分人对路边烤肠的印象。
某测评机构曾针对便利店、景区、路边小摊的烤肠做了专业检测,发现不同价格的烤肠肉含量差别很大。

景区、夜市、便利店的烤肠相对价格偏高,它们的肉含量都在 50% 以上;便利店卖得比夜市景区便宜,是因为它用的是成本更低的鸡肉。
而路边小摊上的香肠,只要 2、3 元一根,成本不到 1 块钱。对于这些烤肠,咱就别指望里面有多少肉了。
大多数便宜的烤肠里都会加入淀粉和大量水,提升香肠重量的同时还可以节约不少成本。

实际上,火腿肠有一个国家标准《GB/T20712-2006火腿肠》,对火腿肠的定义是“以鲜或冻畜肉、禽肉、鱼肉为主要原料,经腌制、搅拌、斩拌(或乳化)、灌入塑料肠衣,经高温杀菌制成的肉类灌肠制品”。
也就是说,使用“鸡大胸、鸡皮、鸭皮”制作香肠不违反国标。涂涂老师也说了,在肉肠里加一些禽肉很正常,比起去纠结什么种类,更应该去考量肉的品质。
之前央视就曝光过,街边卖的肉肠为了降低成本,很多用的都是鸡皮鸭皮等边角料,脂肪严重超标。


更可怕的是这些非正规渠道来的肉不会经过检验检疫,万一用了染病动物的肉,再吃到娃嘴里,那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直观的方法就是看烤肠的价格,10块钱一根的烤肠,它内含的肉的品质肯定优于 2 块一根的。毕竟老话说的,只有买错没有卖错嘛。

除了原料,烤肠还有这两个数值得我们更加重视——糖含量和钠含量。
街边那些烤肠总是烤得滋滋冒油,闻着香味道又好,离不开的是其中添加的调味料。
大量的糖、盐、油、香辛料可以让香肠味道更好,吃起来更诱人。
根据某评测机构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烤肠平均的糖含量为 15.9/100g。

像路边摊的烤肠,糖含量居然可以达到 25.33g/100g,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 25g 添加糖。
烤肠的钠含量也不低。随便拿几包烤肠看看它的营养成分表,大部分钠含量都在 800~900mg/100g 左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1~3 岁的孩子每天钠的摄入量不要超过 700 mg,4~6 岁不要超过 900 mg。
也就是说,吃上一根烤肠(50g 左右),一天糖和钠摄入量就达到推荐量的一半了。如果经常给娃烤肠,可能会提高肥胖症和高血压的致病风险。

而且江苏广电总台曾经暗访过一些小店卖的烤肠,这长长的一排添加剂,香精、色素全占了。大人偶尔吃吃就算了,吃个童年回忆么。但是娃想吃的话,还是忍忍吧。

夏天还要担忧的是食品卫生的问题。
有些店家不按照要求储藏肉肠,随意就把肉肠放在常温下。要知道,肉肠属于全生或半熟制品,不放低温环境存放很容易滋生细菌。

除此之外,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很多小摊上的烤肠,如果卖不出去就会一直放在烤架上转转转。时间久了,就很容易被环境中的细菌和其他物质污染。

更何况,油脂重复加热后会产生一些致癌物和反式脂肪酸,很多商家并不会定时清洗消毒烤肠机,这样直接接触机器,烤肠就有极大可能被污染。
所以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因食用路边烤肠引发肠胃问题”的新闻经常发生。

香香脆脆的烤肠,孩子爱吃很正常,咱们不必一棍子打死所有烤肠,可以选择品质好的给娃吃。
涂涂老师给了我们一些选购建议:

图文来源:年糕妈妈育儿生活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