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脖子,为什么这样的脖子有那么多故事?
今天的故事始于这么一张专辑封面。

2017年8月21日和23日,来自美国布鲁克林的Ambient Pop乐队Cigarettes After Sex(简称CAS)让中国歌迷过了两天的瘾,演出现场的火爆程度不亚于春运的规模了。大概在21点07分的时候,全场灯光突然完全变暗,还没等到人们反应过来,《Sweet》的前奏突然响起,一席黑衣的 Greg Gonzalez和乐队忽然出现在舞台上,一束追光打向他雕塑般的面容上。他紧闭双眼,开始慢慢地吟唱出一句又一句的情话,带有一丝古钢琴质感的嗓音让全场立马安静了下来,大家随着旋律开始左右晃动着身体,开始做各自的梦。

“You leapt from crumbling bridges watching cityscapes turn to dust, filming helicopters crashing in the ocean from way above… ” — 《Apocalypse》

“My attention’s on you, even if it’s not what you need, I think of you , I want you too.”——《Affection》

2012年发布的第一张专辑《EP I.》帮助乐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这张EP包括了在YouTube浏览量超过百万的《Nothing's Gonna Hurt YouBaby》,还有他翻唱美国摇滚歌手Roky Erickson在1995年专辑《All That May Do My Rhyme》当中的《Starry Eyes》。 虽然CAS在Ambient Pop发展历程中不是最闪光的乐队,但是在音乐流媒体的助推下,CAS的pillow talk,里面直白大胆地歌词,让爱、激情、悔过之情流露得更加深刻,也正符合当下年轻人“打直球”的交往模式。
以上是对曾经live music现场的一点怀念,CAS的音乐小听怡情,大听头晕。如果人们是因为他的歌曲而入坑,那我认识CAS是从上面这张封面开始的。
我们再仔细看一下这张专辑封面吧。主人公将脖子卖力地后仰,甚至仰到了我们常人都难以接受的弧度。她的脖子细长、雪白,带有一丝丝令人遐想的意味。有那么一阵子,它的形状竟然还会让我们想到象征男性的符号。毋庸置疑,通过封面能看出Greg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但追根溯源,这并不是他首创。因为原作诞生于20世纪初,来自美国超现实主义摄影家Man Ray带来的这幅作品:


专辑封面而言,在Man Ray原作中,模特的性别定位愈发模糊,从喉咙的结构来看,她可能是一位女性,而模特的下颌骨在这里展现出的雄性符号,创造出了雌雄同体的意向,将男子气概和女性特质完美融合。如今我们对文化的包容度相较于100年前还是很高的,但是如果我们回顾20世纪初的艺术作品,你知道这些艺术家们在做出这些尝试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创意、勇气、幽默感以及变革的决心。


这幅作品是Man Ray与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友谊之作”。1915年,杜尚从巴黎逃到纽约避难,认识了正在纽约搞创作的Man Ray。带着达达主义思想的杜尚影响了Man Ray的思路,他们不仅共同创立了《纽约达达主义》杂志,还试图把达达主义推广到美国,但美国人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儿。在纽约达达主义的计划失败之后,Man Ray和杜尚一起踏上了前往巴黎的新旅程。这一次,杜尚乔装打扮,化身为一个虚构女性,名为Rrose Sélavy(罗斯·色拉薇),这个名字在中文里平平无奇,而实际上它采用了法语中的“玫瑰,这就是人生 (Rose, c'est la vie)" 的发音,艺术家玩儿起文字游戏也是一出出儿的!

说到这里,我发现CAS的主唱Greg真是一个艺术迷,至少是一位Man Ray的迷,他的单曲《K.》封面也和艺术家1930年创作的《手的习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代的性别模糊影像也不是只有Man Ray在做,来自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家克劳德·卡恩(Claude Cahun)也通过作品展示了双性同体(Androgyny)的意象。作为一名彩虹女性,她将自己女性的符号替换成男性符号,剪掉头发、裹紧胸部、穿着男性服饰,意在挣脱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要知道,在20世纪初期,中产阶级女性“应该”留长发、穿着整齐,裤子在城市里是不被允许的女装,但可以在体育和休闲场所穿休闲裤、沙滩睡衣和运动衫。


卡恩于1927年创作的《我在训练,别吻我》(I am in training, don't kiss me)中,卡恩把自己扮成一个男人,横一“杠铃”于身前,身上的白T恤上写着“我在训练中,别吻我”。她的表情具有明显的挑衅意味,但面部妆容、发型、脸上的心型图案以及唇妆又给这样挑衅平添了几分妩媚;身上T 恤上文字两侧的圆点,它们出现的位置正好对应着女性的第二性征。

在超现实主义的世界里,很多艺术家都在大胆突破社会固有观念,以幽默、戏谑的方式探索无限可能性。艺术是他们的语言,是表达自我的载体,同时也是当时社会文化衍生出多元思潮的鲜活体现。
既然Man Ray作品里的脖子如此出名,之前碰巧遇到Rhye在2013年发行的《Woman》,看到这个名字,再结合一下封面图,里面散发出来的氤氲气质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借着聊CAS的机会简单聊一下儿dream pop和shoegazing。
随着音乐的多样性和实验性越来越强,这些风格在今天都可以混为一谈了,这类音乐都是通过复杂的、多层次的失真效果来制造一种不太好辨别乐器的声浪和音墙,从而达到一种眩晕迷幻的氛围。要追溯这类音乐的源头,就是70年代末的新迷幻音乐(neo-psychedelia)。70年代的Pink Floyd就是那种感觉。

80年年代初,乐手们对合成器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探索,他们尝试着把氛围和声音的质感做到最大化,还伴有迷离飘渺的的女声儿在里边,由此,新迷幻摇滚的孩子——Dream pop就诞生,起初是来自苏格兰的乐队Cocteau Twins开始演唱这种类型的音乐,后来,英国East London的乐队A.R.Kane受他们的影响发明了Dream pop这个名字,还有像美国的Julee Cruise等等都开创了dream pop的先河。


80年末,有一帮玩儿dream pop的乐队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只顾盯自己的鞋,完全不理会观众的反映,而且他们还在音乐里加噪音形成音墙,故意营造一种艺术失真的感觉,一位乐评人就送给他们一个非常直观的名字:Shoegazing。所以,音墙绵软的是dream pop,音墙比较噪的就是shoegazing。
来自爱尔兰的My Bloody Valentine, 英国的Slowdive等等都是盯鞋的鼻祖。特别有趣的是,shoegazing形成的时期几乎正好和grunge还有britpop撞车,这一撞就把很多盯鞋厂牌下的乐队撞散了,他们自顾自的表演方式在90年代的时候被英美两国玩儿nu-punk的组合骂得蹲墙角儿,为了在风雨中抱紧自由,他们这些盯鞋乐队参与到了一个名叫The Scene that celebrates itself的活动中,但生还的可能性太低了。


直到2000年,盯鞋才以“nu gaze”的名义复活,这次复兴也把dream pop和新迷幻音乐都带回了我们的生活中。
从脖子到音乐,从音乐到艺术,从艺术又回到音乐。这个circle很有趣。
Ref:
-
秦凡淇不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11 22:02:11
-
没用的东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29 11:11:16
-
xinx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8 04:45:03
-
LadyKnight_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5 16:25:24
-
布谷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5 01:25:08
-
麦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3 00:49:41
-
浮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9 23:50:49
-
茜茜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9 14:11:56
-
烦人精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8 18:10:28
-
633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8 13:48:29
-
康赛普特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1 03: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