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远行
通常,当一个人在老家混不下去时,他可能会选择离家远行,找别的机会。他之所以会选择离家远行,可能有几个前提,老家的条件并不好;自己在老家找不到位置。当一个人发现有比老家条件更好的地方,而自己在老家又没有合适的位置,他自然会想着去条件更好的地方试试,他会想,在条件更好的地方或许有我的位置,那里机会多,资源多,会更容易找到安身立命的工作。不过,促使一个人做出离家远行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信心。试想,一个人在条件更差的地方都混得不如意,在条件更好的地方会混得好吗?不仅社会普遍的心理是这种看法,当事人也会有这种顾虑。如果一个人信心爆棚,或许可以打消部分顾虑。首先,对自己能力的极度自信会打消换工作带来的焦虑,进而,对未知而又充满无限憧憬的目的地的想象也会打消剩下的顾虑,这种想象也是源于信心,这种信心认为自己本就属于更好的地方,本就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可是,信心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尤其是一个人终于下定决心,来到心心念念的地方,现实的冲击会使鼓足的勇气和信心不断泄气,更多现实生活的细节也会使心中的憧憬变得一文不值,想象中的事物和真正接触到的事物并不是一回事,如果继续坚持自己的决定就意味着接受新的环境,接受这个新的环境中所有的规则,同时抛弃自己原来已经形成的一套认知和原则,也就是说,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不论这个地方是比之前条件差还是条件好,都是重新开始。重新开始,多么轻描淡写而又积极向上的四个字啊,我敢保证,多数选择离家远行的人坐上家乡驶往梦中之城的列车时,绝对不会想到重新开始这四个字,少数想到重新开始这四个字的人,也绝对不会过高估计重新开始的代价和难度。考验从一开始就摆在面前,有人不适应突然而来的剧变,无法承受,逃回家,离家远行成了一个从未实现过的梦想,剩下的人,艰难度过最初的适应期,开始寻找自己在新城市的定位。
对啊,当你将自己纳入这个城市的汹涌人流中,将自身与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轨道相交乃至并入,你慢慢接触到的就是全新的人群,这人群中有外地来工作的人,也有从外地来,但已经通过自己的打拼安家落户的人,还有更多的是本地人。或许,你租住房间的房东就是本地人,而你又和一整栋楼的本地人在一起生活,你看到生活的种种细节,比如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坐轮椅出行的老年人,更多的是市场里、商店里采购生活物资的饮食男女们,从外地而来的你,一个人生活,在周围大多数人的生活映照之下,你发现自己异乡人,是暂时落脚在这里的人。但是,你却并不甘心成为局外人。你有自己的工作,可能比大多数本地人的工资还要高,你虽然不会在异地经历家庭生活的琐碎细节,但你也是努力经营自己生活的人,工作之余,你会思考,我在这个城市里该如何自处,我是要成为来去匆匆的外地人,还是努力奋斗留下来的外地人,工作的繁重会让你每天都想逃回家,城市生活的美好又不间断地吸引着你,两种想法不断拉锯,没有结果。
幸而,人是适应性极强的动物。可能,自从人类诞生起,世界各地的人类就生活在不断的迁徙与游荡中,人类可能在一处平原营造了一个家,但因为环境恶化或者动物侵袭,人类不得不远行,在一处高原寻找到了适合居住的新家。现代人的离家远行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带着故乡的印记来到新的城市,开始的百般不适应,始终想逃,等到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周围人融为一体之时,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这个新的身份脱胎于同一个躯壳,但始终在打压旧的身份,似乎要在这场身份之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无论是有些人,他们自从踏上异乡的土地那一刻起,就打定主意离开家乡,永远不回家。还是有些人,他们走出来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等到他觉得赚够钱了,还是要回家。离开还是留下,留下还是离开,种种想法,在生活面前最终显得苍白无力,因为生活的洪流会裹挟着每一个人,只要你还在异地待一天,你就属于异地一天,而不属于家乡。家乡在这个时候成为遥远的梦,是午夜辗转反侧时寻找的寄托,而异乡,则是每天呼吸的空气,沐浴的阳光,是不可更改的现实。梦境与现实,寄托与真实,若一个人想每晚睡的安稳,想工作全身心投入,梦境和寄托都会慢慢远去,让位于使自己心安理得的现实世界。如此一来,他乡即故乡,也可以说,此心安处即吾乡。
其实,一个离家远行之人面临最大的心理冲击与观念转变还来自第一次从异乡返回家乡,当一种陌生变得熟悉,另外一种熟悉则变得陌生,离家,返乡,正是遵循着这个循环。为什么要返乡?因为他心里还有故乡,还眷恋着故乡的土地。而返乡之时,返乡人的身份已经发生了置换,原来他是本地人,无所谓返乡。现在,他是从外地来的人。那么,此时返乡人的身份就是一个从外地来的本乡人。从外地来,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两眼之所见,全都与异乡不一样,落差与失落随时会扑面袭来。作为一个本乡人,回到原本的家庭,又可能会发生一种与人群相处所带来的冲击。与之前最亲近的人交流,犹如与陌生人交流,当交流慢慢增多,彼此的距离感又显现出来。此时,原来温暖的家也成为一个难以久留的地方。或许不对,温暖抚人的家很可能只存在离家之人的想象中。在家、离家、返乡,经历了整条轨迹,似乎也画成了一个圆。返乡之人会明白,当初之所以选择离家远行,不单单是因为收入和尊严,最致命的原因是因为背后的家庭。离家远行并不是自我感动式的背井离乡,而是深思熟虑、筹划已久的离家出走。他只是单纯的想离开这个家而已。
由此,对于离家之人来说,尤其是在初次返乡之时,他会坚定认为自己属于他乡,而不属于故乡。他在经历了物质和精神的极大落差之后,甘愿返回他乡,主动淹没在大城市的滚滚人流中,只为在充盈富足的物质世界里分得一杯羹,也不愿继续待在已经被自己抛弃的家乡。可能还有,离家之时并未打算久留异乡之人,想法也会悄悄发生变化,相比于家乡的不可忍受,在异乡为生活打拼的所有辛苦似乎都可以抛到脑后,永远都可以从头来过。
是的,很多人初次返乡之后心里就再也没有了家乡,尽管之后还会在逢年过节时返乡,但从初次返乡之后家乡已经对他失去了吸引力,成为了故乡。从此,离家远行的人就像从原点放射出去的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无限伸展,但再也不会回头,与家的原点相交。这类人无疑是闯荡异乡之人中的大多数,无论当初是逃避还是寻求挑战,他们都顺应了个人内心的想法,努力完成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是生活中的勇士。当然,还有另一群人,他们出来过,也勇敢追逐过,他们经历过适应期的艰难,之后也沉醉于城市生活的美好,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回家,并且从此不再出去。
无论是留下的还是离开的,他们在大城市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想写下这些人在异乡经历的岁月,也写下一个个人继续漂泊与结束旅行之间的痛苦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