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econstructed Club你需要知道的东西
透过现象看本质,纵观Deconstructed Club历史解密退潮
听俱乐部音乐也有些日子了,我想我也该说说一些关于Deconstructed Club的很个人很片面的观点了。
DCM是Total Freedom以及Night Slugs等一批制作人与厂牌在2010s所掀起的一次亚文化和互联网文化交融的小浪潮。可以说DCM犹如一场地震,范围广就是特点之一,它对一些本不靠DCM来吃饭得厂牌都被其撼动可见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就连Hyperdub,Planet Mu,Alpha Pup,PAN等一些老厂牌都有所波动。不仅如此,如果观察细致的话,其实是可以发现DCM代表厂牌双曲线Hyperboloid Records2013年前的时候还在一些数码风的Chiptune,8-bit音乐,在2013年突然一转攻势开始一头扎进了互联网音乐,不断推进DCM向前进,如果能给DCM写一本书的话,第一章或许可以从2013年所发生的变化开始记叙,某种意义上是可以说2013年是DCM元年的,而且2013-2015这几年期间也正是一些互联网电子音乐开始大爆炸的音乐时期,出现Her Records这样短命但对club music地下音乐场景是具有一定贡献的厂牌。2015-2017年间开始大规模出现俱乐部音乐厂牌,在这期间Club Music如Virus一样蔓延至中国内,比如Genome6.66mbp在2016年开始活跃,不过SVBKVLT比Genome早一点,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起家了。总的来说2013-2015年可以说是DCM的发迹崛起期,2015-2019可以说是它的鼎盛期。那么2020到2021年呢?
2020-2021,你或许会发现,俱乐部音乐给人感觉很少再有一些让人很舒适的音乐了,让视线再次转移到Hyperboloid Records这个厂牌,举出一些例子来进行说明:①我们不妨可以找出双曲线发行过的一些合集来进行比较。Hyperboloid2021与Hyperboloid2020进行比较,其实是能说明这两年,是一个大幅度下滑的趋势,Hyperboloid2020能说明这种风格它还想还想再顽强挣扎去逆流而上,而Hyperboloid2021只能给人一种已经玩不下去只能魔怔魔怔来吸吸钞票的感觉了,比起Hyperboloid2020真的差了很多,我刚开始听的时候真的很想吐槽的。②大家其实可以对比一下Summer Of Haze2020年以前的作品和《48×48》,其实感觉差距已经很明显了,真的真的很不好听。③Hyperboloid老干部Pixelord的最后一张《99%》是可以看出一些迹象,也就是Pixelord对Amen Break音乐的兴趣是非常浓厚,但是他玩起来这些东西又略显笨拙,这张又主打一些很简略的jungle与idm,很难吊起别人的胃口,打不起精神去听下去。这其实也是DCM目前的一种趋向,就是常规化,向一些传统电子舞曲音乐在不断靠拢。这三个例子这能说明什么呢?能说明DCM开始有了一些退潮的趋向。单说Hyperboloid似乎没有很大的说服力,那么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其他的厂牌进行对证:Planet Mu在经历一次“解构热”后又开始回归传统的idm,footwork以及一些其他舞曲了,这个老厂牌似乎发现了DCM已经慢慢不适合他们的路线了,而2020年12月发行的“Planet Mu25”后这个厂牌专心于一些Footwork音乐,这也是一个信号弹,大家该好好收心玩你们的舞曲去了,返璞归真的心态大于花里胡哨的心态。
那么Deconstructed Club为什么会退潮呢?我比较赞同一种说法:解构俱乐部本来是一锅大杂烩,是一些东西东拼西凑。这么看来解构俱乐部有时看起来确实是一次噱头引起的音乐浪潮,只不过是有点成功的,至少它吸引了一些诸如SWARMM这类比较良心的制作人来做这些音乐,也波及了不少厂牌。那么为什么呢?为什么会以退潮告终呢?其实呢,它其实在设计一个排列组合的数学问题,上面说了,DCM只不过是一锅大杂烩,那么当它排列组合的次数达到它的组合的极限了,就会陷入一个江郎才尽的窘迫局势,都组合完了……那要该怎么再继续下去呢?人总是还要吃饭的,于是这些人分别走了不同的道路,有的一些老制作人以及一些很有能力的制作人还在垂死挣扎,靠一些Sound Design,一些细节去维持下去,还有一些制作人这是靠吃前面的经验在“重蹈覆辙”,这就暴露了DCM的一种退潮趋势的形象:同质化。这个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就是说拿出一千张DCM专辑来听,结果发现它们各个都长一个样,你听到第999张的时候,是否还会有动力去听下去?或许不会的,因为你也许你猜到了第一千张也是这样的。还有一些人呢,就是拿起了DCM的招牌,大呼:DCM,大家快来听!一些对DCM热衷但辨别能力不是很强的听众就会因为他们设计的光鲜亮丽的artwork而吸引于是一扑而上,结果扑了个空,只是在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或者注水肉罢了,有兴趣可以去听三个厂牌最近的一些动向与新专:TAR,Soul Feeder,Researchcore。这三个厂牌发歌确实十分之勤快,勤快是挺勤快,但是歌还不好听,就是另一码事。这些厂牌也还暴露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低质化和粗制滥造化,这也是一些互联网音乐的通病这点的影,响,我相信大家都有体验。那么除了这三个表面点的问题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本质问题,他毕竟也只是一个互联网音乐浪潮,完全没有一些传统点的舞曲音乐的根基是那么的深厚,那么扎实,传统舞曲们能源远流长,至今保持着不息的活力,而他们就不一定了,它们会来去如风,成为历史,或许去回到传统舞曲的模式,不必惊讶。最后,这个风格还有听的必要吗?有一点点吧,毕竟也还有不少人在走着第一条路呢
这是告诉我们,厂牌也其实可以映射一个浪潮的来与去,透露着一些现象。 作者:O_HOllY_O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405133/ 出处:bilib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