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 (国学经典) ((清)金缨)Kindle读书摘录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接人要和中有介, 处事要精中有果, 认理要正中有通。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 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 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忙。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 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 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
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一能胜千,君子不可无此小心。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 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吉凶祸福,是天主张。 毁誉予夺,是人主张。
立身行己,是我主张。
休诿罪于气化!一切责之人事。 休过望于世间!一切求之我身。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 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
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 无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 为恶如乘骏走坂,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
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 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直不犯祸,和不害义。
私恩煦感,仁之贼也。直往轻担,义之贼也。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苟约固守,信之贼也。
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 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
毋以妄心戕真心,勿以客气伤元气。
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我求其荐。 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 广田宅,结姻援,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 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 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 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 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 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 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只人情世故熟了,甚么大事做不到? 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 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 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著口。 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慎勿形言。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 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祸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辞色。 耻莫大于不恩人,而作恩人之状态。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 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人情每见一人,始以为可亲;久而厌生,又以为可恶。 非明于理而复体之以情,未有不割席者。 人情每处一境,始以为甚乐;久而生厌,又以为甚苦。 非平其心,而复济之以养,未有不思迁者。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无事时,埋藏著许多小人,多事时,识破了许多君子。
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 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 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
为恶畏人知,恶中冀有转念。
为善欲人知,喜处即是恶根。
天下无穷大好事,皆由于轻利之一念; 利一轻,则事事悉属天理; 为圣为贤,从此进基。 天下无穷不肖事,皆由于重利之一念; 利一重,则念念皆违人心, 为盗为跖从此直入。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 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