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藤”而上·从“艺”而来——对话高级工艺美术师 姚金贵
关于人生,关于艺术,关于世界,深刻之见,浓厚之情,在他的笔触下随处可见。品鉴其佳作,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与绘画相关的知识,亦可收获广泛的人生思考与审美范式。 他是一寸时光的记录者,《藤系列100》;《冬荷》;《秀美江南》;《花艳留香》;《春雨韵绿》等优秀作品联展,让自然的生命在画作中展露风骨,力求展现积极之美,将表现与传达乐观向上的精神作为情感依托来提升作品之意蕴。 他沉潜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精神、艺术与文化并行的探索里,将信仰与气韵融于设计中表达。《记忆》、《老屋》、《向上》等屡获佳绩,是他倾心于艺术的永恒而独具价值的证明。 他淡然处之的纯粹之感,将贴近社会、接近民众的特殊气质在作品中践行对生活的态度,让艺术超越自述,用张力的笔触与直观的表达创作出《绿色环保》;《禁止吸烟》;《关爱生命 文明出行》等美术作品。他一直行走在平衡物欲与本真的路途中,是个人生命和艺术思想的真实写照。

他是开创“藤”艺术的先行者,他设计及美术创作作品获三十多项全国及省级奖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比赛获奖百余项。成为业界之模范,目前任职于南昌交通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高校副教授,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设计学‖类委员,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专家。

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评委,第九、十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评委,第14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评委,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大赛评委,闽里闽外首届趣味闽南文化形象设计大赛专家评委,江西省职业教育学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工艺美术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写生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高校摄影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文艺两新委员会秘书长。 在艺术方面,他的创作能力不仅体现在绘画美术,在艺术设计中亦有不凡的成就,曾多次受邀参与各类国际设计大赛并取获得许多荣誉,如意大利A设计大赛最佳设计奖、文字设计(泰国赛)优秀三等奖、2021法国圣保罗艺术交流展二等奖等,并多次获国际邀请各类设计赛;设计作品《南昌交通学院校徽》被南昌交通学院采用及发布。

“我当时从一大片藤下走过,阳光从缝隙中透过来,我被震撼了,这种光影效果和勃勃的生机,太美了”。多年以来,姚金贵在风景写生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风景是对大自然及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是生存现状与文化流动的延续,因此,用作品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他坚定的使命。

如今,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同样肩负着历史使命,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让艺术美学与思政理念互通。 2022年6月,“喜迎二十大·画笔颂党恩”——2022江西省群文美术创作活动中,姚金贵创作名为《历史的痕迹——瑶里》被评为“油画类优秀作品”,油画作品《新时代新农村——龙源》亦成功入围并选取优秀作品捐赠给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振兴帮扶点程家山村,助力乡村振兴。他将一个新的文化格局打开,在今天与昨日之间,用细腻的笔触,洞悉的眼光,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收获艺术的别样表达。 他将初心与创新并行,聆听时代的跫音。 他以宁静而致远并存,催生艺术的土壤。 今天,我们与南昌交通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姚金贵面对面,就其创作理念与教学经验进行深度访谈。
问:在艺术道路上,您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需求融合? 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艺术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就是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这也是中国文化人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所在。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把传统题材的表达融入当代,要契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契合时代需要,让国人树立起文化自信。 在绘画作品及设计作品的制作中,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表现”进行深入研究,如何保留传统文化中“意”的部分,利用现代审美需求中的“形”去体现,是我一直坚持不懈探索的设计方法。除了在作品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我致力于将中国文化带入世界的舞台。向世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所以,不光是作品创作中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更需要依附于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去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做到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及审美价值。

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使命与担当? 姚:我们来到世上便注定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及使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要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教育的目的无疑是培养人。因此,教育工作者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期鼓励他们肩负起开启民智和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 作为艺术工作者,使命是从纷繁缭绕的大千世界中寻找最真的美,用画笔捕捉大自然的律动,让最能打动人心的美脱颖而出,跃然纸上,滋养人类不断进化的灵性需求。并且在捕捉美的同时融入传播某种思想、表现某种文化,以达到影响大众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更文明的方向发展的作用。 正以“藤系列”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创作经历。早在孩童时期,我便与藤结下不解之缘。幼时与父母在田里劳作,藤上的果实可以摘下来坐在地里吃,是那时最幸福的事。藤最初关乎温饱问题、生存问题,小时候期望它快快生长,这样,长大便有吃的了。虽然物质匮乏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但关于藤的记忆却深深烙印于脑海中。多年来,我就一直喜欢藤、欣赏藤,所以,一次平常的走在阳光照射的藤下的经历才会激发我的艺术创作灵感,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藤系列”油画的创作中,我不光是在表达对藤的一种记忆,更多的是在传达藤的精神。藤柔韧、坚强,弯弯曲曲,不断向上、向上,向着太阳追求生命的力量。不刻意追求藤的形貌美,而更注重表现藤的精神与生命力。传递出来的内容不光是打动人心的美,更是一种精神、思想的传播。


问:如何将自己的艺术经验传授于学生? 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更要爱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我也热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认真对待每一次讲课,尽可能把更多、更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严谨地完成教学方面的职责,力求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将专业知识与经验传授。而今,随着科技与时代日益迭代,在教学方法上亦趋创新,使得学生能够对专业的学习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其次,要在生活中给予学生适度关心,从而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以此推进教师传递专业知识与经验。 我在担任南昌交通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期间,同时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绘画、设计类比赛活动,其中指导杨作峰同学参加全国2019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2020百校百村百艺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指导张腾同学《十二生肖形象海报设计》获第九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及全国三等奖等。 我认为教师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才能够触动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去学习,这正是教师传道授业的根本。

最后,姚金贵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书育人、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是一条没有终点的修行之路。在这条路上,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