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篇丨二轮阶段专业课之法律史滚动复习:精准输入,练习输出
二轮阶段法律史主要包括六月份授课和暑假期间的滚动复习,当然因为有些同学听录播,结束听课的时间比较晚,因此我们将6-8月份统称为“法律史的二轮阶段”。除了应当掌握课程上的三部曲、横纵体系之外,本文还对数字、通假字等作出了判断,请大家精准输入,防止范围过大而盲目学习,在应试体制下,并不是输入越多越好。
一、输入
(一)学习范围
与法理学不同,法律史的课本上有很多的内容是不需要记忆,甚至是不需要看的。而且,如果将法律史的课本从头看到尾,不仅非常费时间而且吸收效果极其一般。所以,明确法律史的学习范围非常关键。当然,需要了解的内容,也不是各个都要求全部细致掌握,具体的掌握程度将在下一个部分再讲述。简单来说其实就是,用讲义划定知识边界,用体系逻辑简化知识。
1、如何对待“同期外国法律文化概况”?
这个部分建议大家直接跳过。一方面,《外国法制史》是报考法制史专业的同学在复试需要准备的内容,初试不考;另一方面,法律史蓝皮书中对外国法律文化的介绍比较简单,也比较难为我们回答好中国法制史的题目增彩。
2、如何对待历史背景?
教材在介绍每一个朝代的法律内容之前,都会用一段笔墨来讲述相关的历史背景。这一部分大家权当对法律史知识的铺垫即可。有些同学高中学的是理科,对历史较为生疏,但并不会太影响法律史的学习。只要大家了解朝代的更迭进程以及与法律史重点知识相关的事件就没问题。
3、如何对待“古文”?
教材的字里行间处处夹杂着文言文,理解起来费劲不说,时不时还会碰上不认识的字,令人苦恼。如果横向和纵向知识体系上的核心知识点本身就是用古文表述的话,大家是必须要记住原文,不能随意改动的。比如,论述西周的礼与刑的关系时,“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入刑,相为表里”。其实大部分文言文只有锦上添花的效果,所以在其他地方,大家直接用现代文表述完全没有问题,比如,西周时期的审理方法——“五听”。当然,文言文一般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所以如果有同学觉得文言文还记得更好些,也是可以的。有哪些是需要记住的古文呢?我们建议以法律史的讲义为准,里面有的就记。除此之外,大家都可以不用记,理解一下意思就好。
4、如何对待法律制度中的民事、经济、行政部分。
在法律史的法律制度方面,刑事制度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是大家在阅读书本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课本有近一半的篇幅都花在了民事、经济、行政方面。我们认为,对于重点的朝代,比如唐朝、清末,建议大家把对应的这三个部分都看一下。对于剩下的不重点朝代,大家掌握历年真题和讲义涉及到的即可,比如宋朝重点关注经济制度,元朝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制度等等。当然,其实讲义也完全是以真题为导向编纂的。其他内容,了解即可,如果时间紧张,不看也行。
5、如何对待数字?
除了古文,法律史课本上还有很多数字,也一样让人头疼。同样建议大家按照讲义的内容来即可。我们认为,大部分的数字都影响不了答案的得分,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过。剩下的主要是两个部分,其实记起来也很非常简单。第一个是几个重要的朝代立法文件的篇章数的变化,比如,《法经》六篇、《九章律》九篇、汉律六十篇等。第二个,是各个朝代的刑名的等级划分,比如,笞刑自十到五十,划分为五等。
(二)学习方法
我们认为法律史的学习,无外乎三条主线,大家可以对照高中时学过的三维坐标系来理解。X轴对应横向知识体系,Y轴就是对应知识体系,Z轴对应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样所形成的就是一个立体的知识群,而不是散乱的、孤零零的几段话。故而下文也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1、横向知识体系
横向知识体系指的就是,按照各个朝代发展的历史时间来整理知识点,书本也是按照这一逻辑来编排的。因此,要想形成这一体系,按照书本来即可。横向体系中,大家需要做到 “目光在思想和制度之间穿梭往返”。比如,谈到西周时期的 “三宥、三赦”,我们就能知道这体现了 “明德慎罚、以德配天”的立法指导思想,并将之呈现在答案上。谈到 “法律儒家化”,我们就能举出“十恶”八议“”等具体的制度支撑。
2、纵向知识体系
纵向知识体系指的是将每一个朝代的法律史的某个方面的内容摘出来,组成一个专题。一方面,跨越不同的历史朝代便于了解其发展趋势。我们需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知识点,比如“十恶”源自《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在隋朝时被首次写入开皇律,往后历朝相沿不改,直至《大清新刑律》被废止。所以我们在回答“十恶”的时候,不能只回答规定在隋朝的《开皇律》中,那样得分不高。另一方面,放在一起对比学习也可以避免混淆。比如,西周时期的“老幼犯罪减刑原则”就和唐朝的 “老幼废疾减免刑罚原则”看着很像,但两者的内容是不同的。但是,横向体系不是现成的,需要大家自己按照理论法师兄教给的体系图进行总结。但是,其实法律史的讲义也已经把纵向知识体系梳理出来了。不过为了更加直观,大家也可以自己对照着讲义,将每个朝代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文件、法律形式等等整理成专题。
3、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首先,我们建议大家还是以真题和讲义为导向,如果大家还觉得不踏实,可以把法考的内容补充进来即可。虽然法考对于法律史考察的比例比较小,但是考察的很细。不过,法律史讲义已经将白斌老师法考讲义上的很多内容补充进去了,所以大家直接使用讲义也是可以的。
其次,大家在掌握具体知识点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逻辑。这样一方面减轻了记忆压力,另一方面在答题的时候也更有条理。建议大家可以参考理论法师兄的“答题三部曲”。以“十恶”这个知识点为例,首先要给它在横向和纵向体系上定位以及其历史地位;其次,要讲述内容;最后一定要谈到评价、影响和意义,“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讲义在论述“十恶”的时候也是这个思路,所以详细内容请翻阅法律史讲义。前两个步骤基本属于硬性的知识,但是最后一个步骤,大家可以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万能模板,在考场上以不变应万变。
最后,法律史需要记忆的具体知识点还是不少的,所以大家在梳理完毕之后,就可以尝试记忆一些硬性的知识点,比如“六杀”的内容。我们在下一部分为大家提供了一种记忆方法,以供参考。
二、输出
(一)前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输出为主
法律史需要记忆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而记忆最大的秘诀就是重复。所以建议大家在梳理完横向和纵向的体系之后就可以开始利用缝隙的时间(比如排队)记忆,比如“准五服以治罪”、“八议”等零散的知识点。此处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建议大家在梳理完体系之后再开始,因为碎片化的输出只有建立在知识网牢固的基础之上才能不会破坏体系,否则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二,输出内容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逻辑。建议大家可以参考前文提到的“答题三部曲”。
(二)后期大题训练为主
从时间上讲,训练答题不宜过早,要在硬性的知识点掌握透彻之后再开始。从形式上讲,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只写思路图,同时保证自己看到思路图的时候能够展开。从内容上讲,要将前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路体现在答案中。同时,建议大家写完之后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