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gement vs Perception

这周末没有兼职工作,正好33回了北京,就一起玩了一天半。周六参加了一个KY组织的茶会,然后撸狗、吃饭、密室、回家宅、周日去环球影城的城市大道溜达+看电影(独行月球)。周日阴天+下雨,湿凉的天气格外宜人,解除了多日来的酷暑闷热。
一篇半流水账,记录几个有意义的小时刻:
1. 在KY的茶会上,对perception和judgement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三位INFP,一位INFJ。J的是女生,全程戴帽子戴口罩,但是语言却犀利而准确。
2. 密室里体验到了敲莫斯码发电报,80年前我一定是一个谍战发报好手。
3. 环球影城的城市大道电影院VIP厅太舒服了,想把沙发搬回家。
4. 定了周五晚上的酒店,后来因为临时安排的兼职工作还是选择了回家;定了周日晚上的酒店,美其名曰让周一无痛上班。从环球到公司拿电脑,快到了又觉得不太安全,主要怕有摄像头什么的,或者晚上被开门什么的。不同于和同事出差或者家庭出游,有同行者。一个人去300元以下没去过的酒店还是不太放心。取消了酒店,决定打车回家,发现只要46块钱,因为周六机智地购买了3次周末75折卡,算上这次回家正好3次。所以开心地打车回家了。有些事情不尝试是永远不知道合不合适的;就算是决定了要尝试,也可能发生情况和心境的变化;不过这种时候只要条件允许就变化吧,因为是有了更好的理由,听从心的决定,也为自己排除了一个备选项。之前想过在酒店长租一个房间,但是经过这次的尝试,就了解到自己对酒店的态度了,也就不会再浪费时间找长租酒店了。打车是既省钱又省力的选择。路上看书或者睡觉都可以。不愧是我,把交通花费排在第一位的人。
5. 最后说一下跟33关于工作和生活的讨论。我借助33意识到了自己的两个问题:1. 我除了跟工作中的人说话,好像都很少跟其他人(亲人、朋友,和还不存在的对象)说话了,以至于不太知道怎么交流了(哭)。所以以后要多跟非工作人员(非战斗人员)对话,让生活正常一点。2. 我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对什么东西产生过期待了,就是之前的那种“我一定要努力,做到xxxx”的感觉,很久没有出现过了。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现在做的事情,结果都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另一方面,其实现在做的主要事(工作)就是被剥削剩余价值。它并不能让我感到快乐,反而是越努力离快乐越远。后来我把原因归咎于工作环境有问题,当工具不是我想要的,我这份工作也不适合被定义为一个工具人。。。所以这可能是我明年离职的时候实际的原因吧。表面的原因当然不会是这个了--这个公司的人都认为工具人是正常,值得表扬的呢。
6. 33是只把工作当成挣钱的方式了,并没有奢望得到其他的什么,她期望的是逍遥快活地玩;但我好像还是不能仅仅在工作中追求money呢。还是想有点成就,做出价值。
这周末花了不少钱,把酒店取消了回了点血。下周要好好地报销了。所以要好好准备周一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