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写的日记
在香港住近政府的公共设施,退休后有很多好处。
现在外面气温34度,体感温度46度。家里的窗户偏向西面,下午阳光晒进屋里特别热,留在家都要开冷气机(香港家庭一般只有冷气,没有暖气),客厅房间都开,睡觉只开房间。现在我躲在离家500公尺左右的政府公共图书馆,有充足冷气,免费Wi-Fi上网,还有很多书可以看。不过我来的目的不是看书或看报纸杂志,是写这篇日记。我还是拿了一本书放在桌上装模作样。这本书叫《银行小妹甩辘日记》。这个书名很香港,我怀疑广东人会不会说“甩辘”。原来此妹是Facebook网红,这本书就是她在Facebook发表的东西。于是我在Facebook追踪了她和给她赞。
上几篇日记都是关于我染了新冠肺炎的事,之后当然发生了不少事,很多感想想写,但自己搞到自己很忙,沉迷于烘焙,参加了一些志愿者培训,同时也做一些志愿服务,还参加了一个教会学习班:手铃。有些活动撞期,只能适当取舍。
我在上一个政府职业再培训项目下的面包西饼制作班,一共上232个小时。现在比较固定地上周一、二、三。曾经最频密的是上周一到周四连续四天。包饼班开始前一段时间我上一个志愿者课程,是周一、三、五的。包点班刚开始的两天就撞了志愿者培训,因为沟通问题,我根本不知道包饼班在哪里上课,结果周四第三堂我才开始上课。初期周二及周三的包饼班我都要缺席,因为与志愿者培训和服务撞期了。这个包饼班学员不但不用钱,政府还会按出席天数发放津贴,条件是出席率要达到最少60%,但因为学习不足,不能考试拿证书。我算了一下,扣除撞期要缺席的所有天数,我的出席率会有81%,满足可以考试拿证书的条件。事实上来上包饼班的根本不是为了要再培训找新工作,大部分是为兴趣而来的退休人士,全班19人只有(包括我)5位男士。5位男士中有一位41岁有工作的,另外4位都退下来了,不打算再找工作。女士们都是“师奶”,只有1位年纪较轻的想开咖啡店,所以来学做包点,还有1位年青妈妈,有三个小孩,5岁、3岁和0岁,生了孩子肚子还没有收就来上包饼班。我打算晚点访问一下她,了解一下她为什么来上包饼班。我们19人分了四组,人数是5、5、5、4。我的一组平均年龄有可能是最大的,一位1945年生的男士,一位61岁的女士,我比女士大几个月,还有两位有十几岁读中学的小孩的妈妈。从没想过上这种再培训班会有那么多的欢笑。欢笑来自老师,也来自同学。
我毕业后打工,无论在香港,休斯顿、苏州、上海,都是很正规的外资公司,很有制度,我做的会计工作都是很有系统的,有系统的人做有系统的工作,就是比较沉闷。做志愿工作和上再培训包饼班扩阔了我的世界。包饼班同学都比较口多,一些人喜欢乱说话。
——————————————————————————————————
横线以上是上次在图书馆写的。继续在图书馆写日记。现在外面气温25度,体感25度,下着大雨,家里感觉还是很闷热,在图书馆的冷气很凉快。
(续上回)
我组年龄最高的男士最口花,连一位教求职者个人素质及面试技巧的女导师都骚扰。因为这个包饼班要上两个多月,在闲聊的过程都认识了组员的背景。口花男士有三个女儿,性格比较温纯的二女出嫁了,大女儿都四十了,要求太高嫁不出,六十一岁的女士有一个女儿和丈夫在英国,儿子在家,一位女士是单亲妈妈,另一位女士有孩子,其他关于她的所知不多。
班上被老师点名和开玩笑最多的有几个人:三孩妈妈、想开咖啡店的女士、口花男士、班长(我)、副班长(四十一岁男士)。三孩妈妈因为仍然要哺乳,每天有一段时间都会失踪,又例牌迟到,大家都很好奇她为什么会生三个,想开咖啡店的女士年龄跟三孩妈妈可能差不多,因为两位女士都年轻,自然比较受关注。口花男士不用说了,因为口花,自然成为话题。因为我是发起组WhatsApp群的人,同学又知道我常常入厨房,会一点烘焙,不知怎样同学就开始叫我班长,老师经常说我要求高,渐渐同学有事遇到问题都会问我。副班长也是个口多的人,他有全职工作,能够上课是有点奇怪。他的一组是最多是非的,因为组里有一位多事的男士。四组里只有他们的一组有时组员间会出现矛盾。副班长在的时候有不同意见时,副班长会决定怎样做(虽然会做错决定)。大概因为他能做决定,慢慢他就成为副班长。
其实上课时有欢笑,老师也是一个原因,他自己也喜欢开玩笑。不过像我习惯了在外资公司,说话都要很小心的制度下,课堂上有些话题真的可以被当成性骚扰。我上一份工作一个业务部门的总经理就是因为一些不恰当的说话被员工投诉而被劝退的。
今天没有拿图书馆的书装模作样,我带了自己的书,书名是《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