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你开心
8月推荐: /书籍:《陆上行舟》

这本500多页大部头,是德国新浪潮导演沃纳·赫尔佐格的个人传记,书名取自他的同名电影。忘记买的机缘巧合了,收到时看到页数默默提了一口气,没想到打开后一发不可收拾,就算没有看过这位导演的作品,也不影响你津津有味看下去。
喜欢看导演们的传记,他们擅长调度情节,掌控节奏,铺垫互文,制造故事中的张力,因此文字也常有电影感,削弱深奥艰深,更通俗易读。
《陆上行舟》翻译的非常流畅,加上赫尔佐格的导演人生简直是一场接一场荷枪实弹生死冒险,丛林沙漠战场南极监狱统统是他的拍摄现场,丝毫不用担心行文枯燥。


没打开这部书之前,我知道人有勇敢懦弱之分,但根本猜不到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可以强顽到这种宇宙级的地步。持续拍了60多部电影且仍然在拍的赫尔佐格,有钢铁战士一样的勇猛,头狼一样的狡猾,清教徒一样的刻苦,音乐家一样的细腻,以及疯狂的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掩卷时我在想,怎么会有人这么爱人类,这么愤世又这么温柔,为我们这些软弱无力的人孜孜不倦寻找意义啊?
看看我们活成个什么怂包样。 /电影:《幸福的拉扎罗》

这部电影有宗教意味,不少人专门为这部写了长篇大论宗教学解构。可以看,也可以不看。
有段时间每看完一部电影,我都会去豆瓣评论,寻找长短评中的共频。后来我觉得这是个误区和陷阱,要把看完后那种意犹未尽留给自己,享受好电影带给我们美妙的长尾效应。
拉扎罗是这个时代几乎不再有的人,但也很可能是每个人身上都自带的人格。看起来人人都不在乎他,而他也无欲无求,像穿行在人间的一缕轻烟。

看完后我在片尾音乐中静哭半小时,太难过了。如今这个慕强,好胜善妒,到处是社会达尔文的年代,拉扎罗是不是已无立身之地?或者说已经不那么为人所需要?
黄秋生的“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当然仍旧成立。关注一下近来热点事件便知。 /剧集:《切尔诺贝利》

坂本龙一《终曲》纪录片里,有一段令人不适的演奏。乐团在演奏《奥本海默咏叹调》时,背景屏幕里将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the destory of world”反复循环,犹如死神鬼呓。
这位原子弹之父后来公开忏悔发明这一末日武器,而后世解读,核弹的出现等于人类亲手把自己送上绞刑架,主动背叛上帝的照看。 诺兰的最新电影也以他为故事符号。

《切尔诺贝利》剧本,从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中摘选素材,原书我一度看不下去,看一会要歇一会,那种冲击力和绝望恐怕任何一个都没办法心平气和看下去。然后剧集来了,也是把人往死里整,克制,冰冷,压抑的叙事一点点行进,末日鬼城,长日无尽。
抛开意识形态不谈,还原当年事件的这部剧,几乎没办法不让人想起广岛和福岛:人类是开拓者和发明者,也是野蛮者和自毁者,要么把矛戈对准同类,要么对准自己。
《切尔诺贝利》是人类文明日薄西山前的警世宣言之一。 /年度音乐:《回海上》

没有一点意外,音乐总结榜出来时,这是一首陪我加了好多个日夜的班,里面的海从春天一直回到冬天。
歌词谈不上一点押韵美,可以说粗糙的很,有“爱吃菜肉大大混沌”,“这里有美女”,也有“在这做艺人,不用怕城管”,“家里碎碎念好烦,不如回来加班”。之所以这样的画风,是因为这些歌词全是采访,每人一句,一开始没有谁知道会被录制成歌,也没人想过修饰得精致点。
背景是过完年后,制作团队采访那些回来上海的异乡人,你为什么回来?于是有了以上回答。

会反复听,是觉得整首歌跟社畜的心境很像,夜里12点,大半个公司还在熬,为了什么?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有人因为热爱,当作使命感来做,有人当做一份普通工作,勤恳完成任务,有人想着逃离,认为这样熬浪费生命。
我也会想,自己在为什么熬?又做了什么?这行其实需要持续不断的鸡汤营养,可能一个作品,一个艺术偶像,一个全程的展出,参照坐标哪怕不变,也需要常看常新。
台湾奥美创意总监胡湘云,就是做出梦骑士的那位,她说过一句话:“我相信创意可以改变世界”。我存在心里好久,常常翻出来默念。

其实这里的“创意”,也可以换成好的东西,美善的东西的的确确会聚拢起巨大的磁场,创造和抵达这时就会变得容易。
当然它可能非常熹微,转瞬即逝,飘渺散漫,但有那一刻就足够了。因为人生细想起来,也不过就是一点点的片刻聚沙成塔、金沙偶现。
作品永远烙印遗憾。这把遗憾双刃剑,有时候把人推向怀疑的深渊,有时候推着人再走一步精进钻研,为了平衡,我们自然需要更多的情绪管理。 我很喜欢一部广告片,《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看过的人会知道这个片子的自带能量,虽说故事发生在旧唐,但其实处理的是这个时代。家国大义,将军百战,映射到每个人身上,说的是在这个价值稀薄的年代,没有什么神秘而美丽的东西,无非是勤勉,无非是做一些历史投射到时代之上看来最寻常又恰恰最艰难的事。
大环境的喧嚣、宏伟、热闹被说透了,媒体一再营造幻觉,好像这些离我们很近。

宏大离得近所以更衬得我们渺小,漫长人类史离得近所以更显得当下虚无,名利场成功史离得近所以更让眼前捉襟见肘,一切确认的感觉都出了点问题。
是枝裕和《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中有一段话,我记在摘抄本上:“现在的我,想好好讲述自己的生活是建立在哪些东西之上的,不再追逐时代和人的变化,而是从自己微小的生活中编织故事。”

祝福你开心。